第1365章 引固介質(1 / 2)

行商坐醫 山樵守護者 2660 字 2個月前

平時閒聊,藥農老裴多次提及“三公湖”,說湖底生長有一種深水湖貝,當地人稱其為“青紅蚌”,顏色分兩種,一種貝殼上有花紋,白色水紋夾雜著火焰紋,層次分明,色彩斑斕,略事加工作為藝術品絲毫都不會有半點違和之處。這一種,藥性最強,藥用價值最高。

邊沐印象裡,盧家那位前兒媳,方姓畫家,她筆下那些曆史前期作品當中好象就有類似題材,火焰紋做了特殊藝術處理,色彩的銳利程度給人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當時,邊沐從作品中讀出幾分深淵抗爭的一種力度,很奔放的力量,給人留下那種類似……恣肆、大堤將決的感覺。

另外一種湖貝表殼顯得就光滑多了,整體呈青色,略微發點灰,花紋相對要少得多,據藥農老裴介紹,那種灰蚌有些微毒,過量攝入容易誘發老年癡呆症。

這種湖貝藥性也挺強,向來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平肝潛陽……之類的藥效。

對邊沐來說,這種所謂“青紅蚌”另外還被賦予了另外一層特殊意義:引固藥性。

引,藥引子的簡稱;固,增強藥性的穩固性,不易受其它藥性成份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影響太多,將某種非常重要的藥性固定下來,患者服用之前,相關藥性不至於散失過多。

通俗地講,在中成藥製備過程中,由這種“青紅蚌”,尤其那種火紋貝提煉出的某種活性成份可以在病灶和藥性之間充當一個很好的“翻譯官”的神奇作用。

相對來說,西藥製備或多或少相對缺乏溫熱寒涼的的理論闡釋,患者服藥之後,人體體內的氣血運行或寒或溫或快或慢的變化有時候不是很在意,品質優異的中成藥在這方麵可是大有講究的,甚至有時候,製藥人將其視為藥性命根子。

中成藥西製,很大程度上會散失相當一部分藥性,對此,黃伯喜向來不以為然,認為那是拿中成藥開玩笑。

龔見時、雷學鳴那一派人物對此一開始就采取了一種忽略不計、抓大放小的態度,隨著中成藥西製技術不斷躍升,麵對更優秀的同行施加的市場銷售額的巨大壓力,他們被迫重新調整設計理念,找來找去,就暗訪到邊沐這兒了。

邊沐猜測,尋覓自己的技術蹤跡,那師兄弟倆肯定沒少花錢,工夫也搭出去不少。

龔見時心裡應該非常清楚,以他們的人力物力、財力、藥學功力……在萬千中草藥、礦物、動物藥……之中進行大海撈針式海選,整個後半輩子都搭進去怕是也一無所獲,通過邊沐這種特殊人才走走捷徑確實是最經濟的做法。

對此,邊沐心裡跟明鏡似的。

那邊既然“按兵不動”,自己更得穩坐釣魚台了。

邊沐自己也得做以“萬”為單位的篩選,當然,那是更加高級更加前衛技術含量更高的複合篩選,這一點,其他同行們還真比不了,邊沐一手創立的“數醫”工程係統部分功能已經可以試用了,有此神器加持,具體篩選起來自然事半功倍多了。

在這方麵,方圓三百公裡之內,似乎眼下還無人能及,至於三百公裡之外是個什麼樣的情勢,那就不是邊沐該操的心嘍!

即便那位年輕女廚師不提及深湖捕撈一事,邊沐自己也得好好捕撈一番。

二人會合之後,邊沐將自己精心配製的鉺料裝配停當,用一根“U”槽杆將“魚繩”順著船頭投入湖中。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