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 120 章(1 / 2)

劉濞原本造反是劉啟上位後的事情了,但是這一次,因為遼國的橫空出世,劉濞積攢了更多的實力,這也導致情勢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因為劉濞沒錢了!

沒錯,劉濞現在的資產主要就是各種戰爭儲備,哪怕銅山一直在開采,但是以他手下軍隊的數量和消耗,儼然也已經入不敷出了。

說白了,吳國體量太小,跟整個中央搞軍備競賽,那根本就是找死。劉昌反正不管是誰,隻要給錢,他誰都賣。遼國的各種軍械質量好,效果也很好,當然,價格也很美麗。吳國那邊可舍不得買多少成品的軍械,買得最多的就是鐵錠。

但是鐵錠的價格也不便宜,何況,這玩意又不是不鏽鋼,吳國本來就是多雨的地方,為了防止生鏽,不得不向遼國進口大量油料用於防鏽。而要養一批著甲使用精鋼武器的精兵,同樣是很花錢的,這年頭攝入的蛋白質和脂肪數量少,這就決定了,他們需要吃更多的糧食才能保證有足夠的體力,而吳國雖說氣候還算是不錯,種植的稻米產量也比粟麥高一點,但是吳國開發程度並不大,很多地方是沼澤濕地,還有許多山林,而且許多百姓被盤剝得厲害,能跑的都跑了,每年能夠收上來的糧食也是有數的,所以,他們還得從遼國進口軍糧,要不然的話,就真的要逼得下麵百姓民不聊生了。

總之,現在吳國的收益,多半都成了給遼國的貨款,再持續下去,吳國是真的撐不住了。

而吳國的中上層,也正急切地希望能夠更進一步,他們如今就在到處勾連對中央不滿的人,準備到時候一起起事。

劉濞想得很好,如今劉恒一係的諸侯都在北方,燕王早就被遼王給嚇得夠嗆,之前獻了近乎三分之一的燕國給了遼國,這才能安心。但是他倒是安心了,燕國百姓不安心了,原本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結果原本的同鄉劃分到了遼國之後,一下子就富起來了,頓時,一個個都不乾了!

誰家沒幾個親戚朋友呢,一些燕國的百姓就以投親之類的名義跑遼國去,沒有的也能無中生友,燕王又是個軟弱的性子,擔心遼國找麻煩,所以,一直以來就是醉生夢死,隻想著享受,哪裡會精心治理自己的封國,最多就是地方上的官府,儘可能約束百姓不要離開鄉裡。因此,燕國算是人口流失最嚴重的一個封國,甚至邊界上的一些百姓,自個主動將界碑往自家的方向挪,好讓自家變成遼國人,遼國對此樂見其成,燕王也不敢追究,以至於下麵愈發猖獗起來。幾年下來,小半個郡都劃分到遼國境內了,其他遠一些的,那叫一個翹首期盼,就盼著哪一天界碑到自家附近,自家也可以趁夜跑去把界碑挖出來挪到自家後頭去。

而跟劉濞相鄰的那些劉姓諸侯,在劉濞看來,都是可以爭取的對象,齊王一係這些年被打壓得厲害,各種被拆分,對長安的不滿也是與日俱增,所以,隻要給出的好處夠大,他們多半是會鬨騰一場的,另外就是楚王,楚王誌大才疏,性情也頗有些暴虐的地方,而且還好色無度,葷素不忌,小辮子一大堆,隻不過之前遮掩得好,劉恒也不樂意隨便對付一個劣跡斑斑,但是卻並無多少破壞力的同姓諸侯,因此,即便那位嘴上經常喊著要造反,也有人告到了長安,但是,劉恒一直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之前是楚王的那些罪名都被壓下去了,結果劉濞卻是將這些又翻出來了,劉戊欺男霸女、驕奢淫逸什麼的,對於一個諸侯王來說,實在不算罪過,說白了,上頭的人真未必樂意看到一個賢能的諸侯王,恩出於上,真要是諸侯王賢能到讓下麵的百姓官員連君主是誰都忘了,那豈不是劉氏天子又變成了另一個周天子?所以,一個劣跡斑斑的諸侯王,隻要沒有觸犯到上頭的底線,那麼,對於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諸侯王。

老劉家對於諸侯王的要求其實並不多,底線也就是那麼幾條,不要逼得下麵百姓民不聊生,以至於揭竿而起,不要造反,不能不孝,還有一條就是,不要□□!很多時候,老劉家對□□不孝的處罰比對前頭兩個更重,你造反說不定也就是幽禁你一輩子,還能保證宗室子弟的待遇,但是,你要是搞□□、不孝順,那麼不好意思,這就是死罪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