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張飛廟見巫山神女,斬秦王許將軍突圍(1 / 2)

十八釵 暮蘭舟 6084 字 3個月前

二月初十,白帝城,張飛廟。

柳氏一身素服,帶著三個蓮跪在蒲團上誠心祈禱,柳氏一行人避難到此,幾乎是逢廟必拜,為求心安而已,其實張飛本是管著屠宰行業的神,那裡管得了人間亂世。

寧佑則帶著兩個弟弟在碑林那裡抄錄張飛廟古人留下的墨寶詩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他們剛剛從永安宮回來,也是抄錄了一圈。

旁邊有兩個頭戴儒巾、身穿道袍的年輕士子指著碑林一處楹聯讚道:“‘劍氣非關月,書香不是花’!這是鄒侍郎親筆手書,雖說是讀書人,但是渾然一股豪邁正氣,好聯好聯!”(注:關於此聯,有人說是嶽飛所做,有人說是明朝東林黨領袖人物鄒光標所做,蘭舟無從可考,乾脆在十八釵一文設定為嶽飛所做,鄒侍郎提筆寫在張飛廟石碑林裡,蘭舟以前遊白帝城時見過此聯,印象深刻,所以用在本文裡,詳情請見作者有話說。)

另一士子歎道:“如今我大燕國已在存亡之秋了,如今愚兄是醉裡桃燈看劍,都打算要投筆從戎了!”

那士子也感歎道:“國之存亡,匹夫有責,愚弟也曾想自請投軍去西北救駕,無奈家中老母妻子堅決不同意,愚弟隻得捐了些錢糧送去衛所,唉。”

自稱愚兄的士子有些鄙夷的一笑,說道:“大浪淘沙始見金,話說這天下讀書人,每三年春闈都會出個狀元,可是如今堪稱天下讀書人典範的,卻是‘一門三進士,父子兩探花’的那位探花郎顏學士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顏學士被抓之時,錚錚鐵骨,浩然正氣,大罵偽帝是‘不肯過江東’的禍國之君,被投入詔獄日夜折磨,顏府還被偽帝下旨抄家,家裡老母妻兒得了急病都去了,還不知顏學士能不能活著從詔獄裡出來……。”

雖然已經是無數次從彆人嘴裡聽到這個消息,寧佑一行三人此刻也還是怔住了,寧佑從小在顏老太太膝下長大,和祖母感情最為深厚;寧嗣得知母親逝去,早就和慧蓮哭過許多回;而寧康惦記著生母宋姨娘,此刻連魂魄都不在此處,早就飛到燕京尋找生母。

那兩個士子還在議論這,“……詔獄那種地方,即便是不死出來也是折騰廢了,可惜顏學士正在編撰《承平大典》,據說已經完成了大半,剩下的隻需五六年就能完畢,顏學士這一去,將來大典編成,不知道會不會有顏學士的名字。”

打算投筆從戎的士子慷慨激昂道:“大典乃是千秋偉業,顏學士付出了一輩子的精力,自然會留下姓名萬古流芳,乃我們蜀地舉子的楷模。倘若被人抹殺了去,愚兄和老師也會發動蜀地舉子聯名上奏皇上。”

另一士子道:“吳兄的老師師承已故去的顏大學士吧?”

“正是,我的老師在國子監求學時,那時的祭酒就是顏大學士。”吳姓士子歎道:

“那天我的老師驚聞師母病逝,當即換上素服,對著燕京城的方向設下祭台拜祭師母,唉,師母堂堂一品誥命夫人,卻被偽帝下旨趕出家門,後來雖得了親眷相助,卻也油枯燈滅,無力回天了。”

另一士子驚訝道:“燕京居然還有如此膽色的家族敢接納顏學士家眷?”

吳姓士子道:“是顏家的親家魏家,魏家故去的老爺子和顏大學士是同科的榜眼,顏學士的原配夫人魏氏便是魏家嫡女,顏魏兩家尚未發跡之時就定下了親事,可惜那位魏氏夫人早早去了,和顏老夫人一起病逝的是繼室夫人。”

此話一出,寧佑、寧嗣、寧康頓時愕然,他們打聽的消息可沒有這位陳姓士子那麼準確,寧佑心裡還惦記顏九爺,暗想魏家出麵,九叔在魏家暫時應該是安全的。

寧嗣心裡在想:為何我舅舅濟南楊家沒有音訊?他們難道不知道我母親故去的消息麼?

寧康心裡卻暗暗有些驚喜:姨娘是魏家的人,魏家能夠冒險收留祖母她們,應該也會照顧姨娘吧……。

三人正各有心思時,另一個穿著一襲玄色道袍的書生匆匆而來,嚷嚷道:“吳兄!西北戰事有了新消息!平涼城扛住了韃靼的數次圍攻,西北叛亂的秦王被屬下和皇上的使者裡應外合砍下人頭,進獻皇上,叛軍崩退的崩退,投降的投降,如今通往西北的路已經被我軍重新掌控,軍隊和糧草都可以迅速去平涼城救駕啦!”

吳姓書生攥緊了拳頭,叫道:“果真如此?我這就回去收拾收拾去衛所找我姑父投軍去!”

那位“愚弟”兄台問道:“不知是鼓動秦王屬下棄暗投明的皇上使者是那位大人?此等孤膽英雄,深入敵營救萬民於水火,實在令人欽佩。”

前來報信玄色道袍書生道:“軍報上說的是一位許姓少將軍,京衛指揮司的總指揮使,這位本來是負責燕京防衛的,這次跟隨聖駕親征韃靼、收複西北兩城先鋒戰將就有這位許將軍,許將軍係出名門,是跟隨太祖爺趕走蒙古人出中原的永定侯後代。”

“將門虎子,果然不凡!”吳姓書生摩拳擦掌,恨不得此時就跟著軍隊去沙場打韃靼,在原地走了兩圈,說道:“如此一來,皇上遲早會突破平涼城之圍,將韃靼趕出雁門關,燕京偽帝被千夫所指,很快就會倒台了!我得趕緊將此事告知老師去,兩位告辭。”

吳姓書生轉身狂奔而去,奔走太急,居然撞上了後方一個穿著素服的小姑娘,那小姑娘一聲驚叫,將要倒地之時,被一個身形高挑的少女穩穩扶住了,吳姓書生待作揖道歉,一陣大風刮過,掀起那高挑少女幃帽下麵垂著的麵紗,驚鴻一瞥後,吳姓書生已化作石像般愣在原地。

這時,衝過五個壯漢將書生的視線的隔開,把那高挑少女和小姑娘簇擁在中間,疾行而去,寧佑心道糟糕,忙拉著寧嗣和寧康跟著離去了。

“吳兄,你不是要去報信麼?怎地傻愣的不走了。”穿著玄衣道袍的書生拍了拍吳姓書生的肩膀。

吳姓書生怔怔道:“‘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皎若明月舒其光。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五色並馳,不可殫形。詳而視之,奪人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