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親家夫人揚眉吐氣,倒流壺裡暗藏玄機(2 / 2)

十八釵 暮蘭舟 8244 字 3個月前

襄陽侯夫人暗道,這個姑太太平日裡嫌棄我這個大嫂出身鹽商,嫌棄我丈夫是過繼來的嗣子,又自持她自己也是一品侯夫人,對我們愛答不理的,現在府裡遭遇巨變,就一反常態做低伏小,生怕得罪了我。

哼,什麼侯府千金大小姐,還不照樣是個是個軟骨頭!我們襄陽侯棄車保帥,惹上“隨風倒”的罵名,可是我們畢竟保住了爵位,保住了權勢!經曆了偽帝之亂還屹立不倒!

你們永定侯府當初怕人詬病閒話,不聽我的建議,讓許三郎這個狼崽子活下來,種下禍根,如今禍根已經成了氣候,反噬本家,你們後悔有什麼用。

你們既想要做婊/子,又想要立牌坊,結果婊/子沒做成,牌坊也倒了,隻是可惜我的女兒要跟著受苦。

不過想歸想,話不能這麼說,說的太重了,搞不好永定伯夫人要遷怒於自己的女兒紫丹。

所以襄陽侯夫人強忍住內心的鄙視,安慰道,“天有不測風雲,當初誰能想到在青樓賭場打滾的狼崽子有今日的出息?”

“再說事已至此,姑太太後悔也無用了,好在茉兒保住了性命,當初曹貴妃也進過冷宮呢,現在你瞧她多麼威風,說不定茉兒也是個有後福的。”

永定伯夫人苦笑:曹貴妃是個例外,再說她那時還年輕啊,後來又生下皇子皇女;可茉兒已經色衰,皇上年紀也大了……

永定伯夫人祈求的看著襄陽侯夫人,“好嫂子,你說如今我們伯府該怎麼辦啊?聽說西南那邊捷報頻傳,有望在年底攻破北越全境,等三郎回來,知道媳婦早產是因為我們——他肯定不放過我們伯府的,到時候落井下石,我們伯府那裡還有活路啊。”

襄陽侯夫人說道,“姑太太這話想左了,一筆寫不出兩個許字,三郎也是這府的三爺,他不敢對伯府動手,祠堂那麼多先輩的牌位在那,他敢對先輩不敬?”

永定伯夫人哭道,“明地裡他不會做什麼,可是暗地裡的刀子肯定少不了,伯府已經千瘡百孔,受不住啊。”

襄陽侯夫人手一縮,淡淡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唉,說到底,我是個外人,如何能乾涉你們府上的事。”

永定伯夫人忙道,“好嫂子,都是我不對,沒有好好管教應轅,他在八大胡同出了醜,我也不應該貿然放棄為他爭世子之位——這都是傅姨娘的餿主意,我也是迫不得已。”

“好嫂子,你放心,我和伯爺仔細想過了,不再考慮次子應輻,一條心為應轅爭個前程,紫丹是我親侄女,我們兩家親上加親不容易,以後力氣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推著應轅和紫丹在伯府站穩腳跟如何。”

這下才對嘛,你不明確表態,我才懶得管你們這個爛攤子,稍微遇到點風浪就想把我的女兒當棄子,沒門!

前些日子聽紫丹回家裡哭訴你們要扶應輻上位,我就氣的要命,若不是紫丹生了兒子不好和離,我早就帶了女兒和嫁妝回侯府,另覓佳婿便是了。當初親上做親把女兒嫁進來,就是衝著世子夫人的位置,你敢放棄我的女兒,我就先一腳蹬了你們永定伯府!

襄陽侯夫人吃了定心丸,這才敞開了心胸,和永定伯夫人說了自己的意見。

“……識時務者為俊傑,該低頭時就得低頭。你們暫時不能對寧園動手,不僅如此,還要做低伏

小去道歉!去奉承!哪怕他們一巴掌甩在你臉上,你也要笑著說打的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許三郎是朝廷重臣,有起也有伏,現在是他最得意的時候,你們硬生生和他對著乾,就是雞蛋碰石頭。你們要時刻觀察朝廷動向,找到寧園的敵人,暗中一起合作,等候時機踩死他們,”

永定伯夫人遲疑道,“萬一他一直都春風得意呢?”

襄陽侯夫人斬釘截鐵道,“那就忍一輩子!他已經成了氣候,在你沒有十足把握之前,千萬不能貿然動手,否則隻能像現在這樣自食惡果。你的對手太強大了,順平侯夫人年紀雖輕,但是心機手段不輸你我,現在我冷眼瞧著,她每走一步,都極有章法,而且每一步都戳到你的死穴。”

“你要計劃周密,學著她的手段對付寧園,找到寧園的七寸,要麼不做,要麼打死,該出手的時候,千萬彆像以前那樣畏首畏尾了。”

永定伯夫人眼睛一亮,從榻上坐起,給襄陽侯夫人施了半禮,“多謝大嫂指點,我會謹記於心的。”

襄陽侯夫人歎道,“你要是真的能聽進去,保住一世富貴是沒有問題的。就怕你聽不住伯爺和傅姨娘的餿主意,亂了陣腳,貿然出手就糟了。”

永定伯夫人忿忿道,“都是傅姨娘這個賤/婦出的餿主意,害了我的兒,又害了我的女兒。”

說這些有什麼用?還是你自己意誌不夠堅定,居然被一個姨娘拿捏住了。襄陽侯夫人拿起案幾上一把宋朝景德鎮青白釉倒流壺循循善誘道:“你們永定伯府現在的情況,就像這把倒流壺,倒就是正,正就是倒,一切從原點結束,也要從原點開始。你們看似是在防守,實際上也是在反擊,千萬不要著急。”

倒流壺也稱魔壺,特點是整個壺沒有蓋子,即使有也隻是裝飾,根本打不開。它一反傳統從壺頂注水法,而是從壺底部的心管口注水,所以也叫做倒灌壺。

永定伯夫人接過青白釉倒流壺,若有所思,每錯,正就是倒,倒就是正,顏睡蓮懷著身孕卻頻頻將自己逼在絕路,看似是在進攻,實際上是防守,她其實也害怕啊。

作者有話要說:襄陽侯夫人是商人的心態,很務實。

圖1是襄陽侯夫人拿的宋朝景德鎮青白釉倒流壺,這是故宮藏品。

圖2是倒流壺解剖圖,大家可以看見壺裡內部構造。

圖3是倒流壺水麵示意圖,隻要不超過這個刻度,水就不會從底部流出。

古人的智慧簡直逆天了,佩服,佩服。

倒流壺,因壺底中心有一通心管又稱內管壺,是始於宋、遼時期,流行於清代的壺式之一。由於向壺內倒水需從底心管口倒入,又稱倒灌壺、倒裝壺。類似後世的虹吸原理。

據有關資料記載,“倒流”壺在宋代時最為出名。到了元代,其工藝發展得更加爐火純青。據《元代瓷器目錄》記載,“倒流”壺的製作工藝比較奇特,燒製需經過3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較複雜。將這3道工序燒製好後,然後依次連接起來才組成了構造精巧的元代“倒流”壺。由於該壺逆反了傳統的壺頂注水法,而是把壺倒過來,將水從底部注進壺裡,放正後倒出,因此被稱為“倒流壺”。

倒流壺在製作過程中也是要“倒”著作。需要先用陶泥拉出壺形;再將準備好的導管放進壺胎內部,然後再將成型壺口封上,進爐燒製。   就是這個燒製陶瓷的窯爐,當時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進技術。根據考古分析,在唐代, 結構原理

[1]耀州窯的燒窯溫度就已經達到了1310c。能達到這樣一種高溫主要歸功於一種窯頂完全封閉的馬蹄窯。這種窯的先進之處在於,當火從火塘升起後先到窯頂,因為窯頂是封閉的,火隻能沿著窯床往下運動。這樣在火焰從窯底到窯頂的運動過程中,就可以對窯內的產品進行均勻燒製。最後的火從底部煙道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