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 29 章(1 / 2)

大清第一太子 時槐序 11963 字 9個月前

轉眼至了三月, 十八乃是萬壽節。因著去歲好消息頻出,又是玻璃又是座鐘,還有牛痘。民間風調雨順, 朝廷國庫豐盈。前朝一片喜氣洋洋,朝臣們提議大辦, 康熙也就欣然接受了。

禮部二月初就開始籌備, 後宮娘娘們也早早著手挑選壽禮,一個個絞儘腦汁, 力求彆出心裁,又能讓康熙喜歡,從一眾宮妃中脫穎而出。

惠妃準備的是一座紅珊瑚。這玩意雖然貴重,但在皇室並不新鮮。難就難在, 這座紅珊瑚形狀似龍,有騰飛之像,且為天然長成,未經人工雕刻。這哪裡是紅珊瑚!這是祥瑞啊!

此珊瑚惠妃年初就已獲得,卻沒支聲,將消息捂死了,就等著在萬壽節當天獻禮大典上一鳴驚人。

至於胤禔,惠妃道:“你還小, 不必選貴重之物。多練練書法,寫一副壽字便行。或是請教一下先生,挑個討巧的題材,寫篇文章也可。”

胤禔蹙眉:“額娘,這樣會不會太輕了?”

惠妃笑起來:“若要貴重, 皇上什麼貴重東西沒見過。更何況你才九歲, 沒成親沒出宮建府。像你這般的年紀, 皇上最看重的便是學業。你隻在這上頭下功夫,準能得皇上歡喜。”

胤禔想了想,“還不知道毓慶宮那邊送什麼呢。”

惠妃一愣。這倒是個問題。她的提議沒毛病。但太子或許也能想到。若二人送到了一處可不好。論武,太子雖不差,胤禔卻更為出色。論文,即便太子小兩歲,也比胤禔要強些。

惠妃沉下臉:“你先準備著,我讓人去打聽。”

話音剛落,芳蕊進來回稟:“娘娘,大阿哥!太子殿下去送壽禮了!”

惠妃十分驚訝:“現在?今兒才初一!”

“是!太子沒有要瞞著人的意思,同毓慶宮的宮人說的,捧著個盒子直接去了。”

惠妃雙手一緊,“去打聽打聽,他送的什麼!”

胤礽屁顛屁顛捧著木匣子來到慈寧宮,動作小心翼翼,臉上滿是喜氣。

太皇太後笑問:“這是得了什麼寶貝,這麼高興?”

“好寶貝!”胤礽回答完,看向正在慈寧宮請安的康熙,“汗阿瑪,兒子給您送壽禮來了!”

“壽禮?”康熙眼眸帶笑,“這還有大半個月呢,怎麼這麼早!”

“因為兒臣想做第一個給汗阿瑪送壽禮的人啊!當然要提前送過來,不能讓彆人搶了先!更何況,我這寶貝隻能早,可晚不得!”

康熙好奇起來:“什麼東西,還晚不得了?”

太皇太後笑嘻嘻湊熱鬨:“呦,看來這壽禮不簡單,也讓我瞧瞧!”

康熙打開木匣子,一時愣住。裡頭不是什麼玉石珍寶,而是一節一節的稻穗,填滿了整個匣子。

太皇太後咦了一聲,轉頭詢問胤礽:“可是你親手種的那批?這是收割了?”

“是!”

在一旁服侍的戴佳氏低笑著說:“還是太子有心。皇上剛才還同太皇太後說,如今國庫豐盈了,他最大的心願便是想要五穀豐登。皇上,這可是太子殿下親手種出來的,意義不同。臣妾瞅著,再沒有彆的禮物能比得上。”

一番話直接把胤礽種植水稻的行為無限拔高,康熙高興地眼睛眯了起來,“沒想到竟然真讓你在玻璃房子裡種出了稻穀。”

他想得要多一些。若是冬天也能種植水稻,民間是否可以效仿?但這個念頭也就隻是一瞬,轉眼消逝。

不說玻璃房子的造價。就以胤礽造那房子的方法,小範圍內使用尚可,大麵積種植是不行的。而且毓慶宮那麼點地,胤礽派了八個奴才日夜守著,精心伺候。民間能費得起這等勞力與時間?

康熙一歎,隻得作罷。

太皇太後打趣道:“成嬪說得對。保成親手種的可不一樣。皇上,我看不如拿下去讓奴才們脫了殼,今兒就煮了。我也沾光嘗嘗。”

胤礽趕緊將匣子捂住:“不行!烏庫媽媽,這個不能吃的!”

太皇太後一愣。康熙大笑起來:“不讓吃?好!那朕就讓人保存起來,時時看著,念著你的心意,可成?”

胤礽搖頭:“這又不是擺件,如何收藏起來觀賞?汗阿瑪,這是要留種的。”

康熙懵逼:“留種?你送稻種給朕?你莫非想讓朕跟你一起種地?”

胤礽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汗阿瑪,你瞅瞅這些稻子有什麼不同?”

康熙:???

胤礽一拍腦袋,恍然醒悟過來,康熙一個皇帝,隻吃過大米,怕是見都沒見過稻種,更彆提分辨區彆了。

他揮手讓人把索額圖當初搜集的稻種沒用完的全拿過來,按品種區分,一一擺在地上。

“汗阿瑪,一般能被留作稻種的都是選取當季最好的穀子,可是你看看。我匣子裡這些是不是比地上這些都要飽滿?”

“確實要飽滿一點。”康熙狐疑地眼神望過來,“所以呢?”

“汗阿瑪請隨我移步毓慶宮!”

二人來到玻璃房。

胤礽指著水稻田說:“汗阿瑪仔細看,一號地與二三四號地相比,有何不同?”

“稻穗更大,顆粒更多,收成更好些。那又如何?”

胤礽將孟吉祥喚過來:“你來告訴汗阿瑪,一般百姓種出來的稻穀可有這麼好的?”

“回皇上、太子。沒有。奴才進宮前同父親種了五年的地,從沒見過像一號地這般,長得這麼好的。”

胤礽眯眼:“那尋常你們種植稻穀畝產多少?”

“這個得看年成。年成不好的時候,顆粒無收也是有的。年成好的時候,還得看怎麼種,伺候得好不好,勤不勤快。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畝產三百多斤,最好不超過四百。”

胤礽指著一號地:“那你覺得這些呢?”

“這裡大約隻有一分地,如今收割了一半。按目前計算,已有四十多斤。奴才看了一圈,餘下的一半,長勢同收割的那些差不多,收成相當。

“如此算,至少該有八十斤。一分八十,一畝當不會少於八百。”孟吉祥忍不住感慨,“奴才長這麼大,還從沒見過收成如此之高的稻子。”

康熙震驚了,“你說的是實情?”

孟吉祥低下頭:“奴才句句屬實,不敢有一字欺瞞。”

胤礽笑道:“汗阿瑪,吉祥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撒謊。但他進宮時才十二歲,如今又已過去多年,說的是當年的情景,現今如何,他怕是也不清楚。我已經讓叔公去民間詢問,想來應該快有結果了。”

胤礽將康熙先請出來,於毓慶宮小坐,沒等多久,便聽太監回稟:索額圖求見。

索額圖將詢問的結果一一記錄下來,呈給康熙。

“奴才問了名下莊子上的佃戶,又跑了趟皇莊。京中皇莊雖不如興州大,田地卻是上等的。奴才名下的那些也全是良田。如此收成上自是該比普通百姓要強些。這兩處的畝產,在保證風調雨順的前提下,一般維持在三百七十斤上下。

“這可不隻是莊頭的言辭。奴才怕莊頭隻管事,不下地,對實際情形了解不夠,或有錯漏,共詢問了五十七個佃戶。結果一致。

“此後,奴才又去了趟戶部,要來了往年各地糧產的資料。從中發現,便是江南魚米之鄉,收成最好也就四百出頭。”

康熙深吸了一口氣,努力遏製住澎湃的熱血,“你可查清楚了?”

“是!戶部農田司有位閔大人,出身寒門,早年家中貧困,未入仕前經常是讀完書還得下田種地的。後來入朝為官,依舊保持了這個習慣,每年總會下地伺弄一番。

“他雖然沒有多大的才能,卻是個踏實肯乾的。入農田司後,經常到下麵去走動,實地考察,偶爾還會同農戶們一起乾活。

“若說朝中百官,誰最了解農事。奴才想非他莫屬了。奴才特意將他帶了過來,在門外等候。皇上若有疑慮,不如傳他問一問?再有太子的那片地,總要讓懂行的人來瞧瞧。”

“好!”康熙點頭,“讓他進來!不,帶他直接去玻璃房,咱們也去!”

玻璃房。

閔大人不過從六品,連參加大朝會的資格都沒有,往日是見不到聖顏的。突然被帶進宮,自是戰戰兢兢,瞧見康熙,雙腿發抖,好懸挺住了,沒有殿前失儀。頭上冷汗卻一直在冒。

不過到了田裡,他便如魚入了水,先前的怯懦模樣一掃而光。在一號地裡轉悠了一圈,閔大人幾乎是手腳並用爬上來了,連害怕都忘記了,激動得說話都開始結巴。

“皇……皇上!這些……這是什麼品種的稻子!根係發達,穗大粒多。臣種地二十多年,查看農田不計其數,從未見過這種稻子!也就是此地種地麵積太小,若能畝產,當有八百斤左右。便是與現今民間過往收成最好的時候比,也差不多翻了一倍!”

康熙目光鋥亮:“當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