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2 / 2)

大清第一太子 時槐序 10840 字 4個月前

康熙歎氣,他如何沒有想過,若完全沒有想過,他又怎會嘗試安排人去鑽研呢?

“不知汗阿瑪當初尋的都是些什麼人?兒臣猜測,恐是學識滿腹之輩多,擅長格物的民間能人少,對嗎?”

康熙默認。

“兒臣並不是說學識滿腹之人不好。隻是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他們能將現有學問鑽研透徹,證明他們足夠聰慧,卻不代表他們可以把三百六十行都摸透。

“即便一樣是瑪法的書籍,每一本的方向也不儘相同。其中有關於醫藥的,有關於機械的,有關於農業的,種類繁多,不一而足。譬如,您若是讓一個學醫的去看機械製造,讓一個擅長農事的去搞醫藥,豈不是抓瞎?”

康熙苦笑:“朕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你看過那些書,該明白這些書中的內容大多過於驚世駭俗,裡麵的東西若真造出來,影響巨大。”

他是擔心貿然交由大批民間能人研習,會被人鑽空子,導致技術外流,若被有心之人利用,先一步取得成果,恐對朝廷不利。而且他也想把好東西最大限度的掌控在自己手裡,因此做出這些東西的人,最好都是自己人。

“都說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文武如是,這些也如是。我們隻需表示出對格物一道的重視,再賞以高官厚祿。自然能吸引天下英才來赴。

“若說名聲,皇家已有了雜交水稻,有了牛痘,有了水泥,如今又有了青貯飼料。就算以後他人做出新東西,又如何能蓋過皇家的風采?更彆說,他們在學習,在進步,我與光哥也沒閒著啊。”

康熙一怔,靜靜看著胤礽,半大少年的臉上全是大無畏的豪氣與自信。

康熙忽然笑了。是啊。皇家已經做出那麼多東西,民心所向,又何懼他人脫穎而出?

更何況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文武如是,這些又有什麼不同?就算彆有用心之人虎視眈眈又如何?他難道還怕了他們不成?便是沒有此道,對方就不會尋彆的途徑了嗎?

康熙宛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你說得對,是朕著相了。”

胤礽蹲下身,挨近他:“哪裡是什麼著相不著相。汗阿瑪是天子,得考慮方方麵麵。我想得更為簡單罷了。”

他眼珠子一轉,“兒臣聽聞前兩年,戴梓造出了二十八連發的火銃。瑪法的書籍中有一些關於火器製造的。不如讓他看看?”

康熙搖頭:“火器與彆的機械類東西不同,不可一概而論。容朕想想。”

火器可攻城,可掠地。自然不同。

康熙如今並不太信任戴梓。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記憶中戴梓前期造出連發火銃,被康熙授以翰林院講官,入南書房。可戴梓真正展現出自身的超絕實力,是在二十五年荷蘭使者來清之後。

胤礽也沒想一下子說服康熙,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除戴梓外,其實南懷仁也頗懂軍事武器研究。但胤礽未曾提他半句。他向南懷仁求學,是覺得此人確實有才。但南懷仁私心過重,且不是大清子民,許多事情的立場上注定會有不同。

火器這等神物,若落入南懷仁之手,傳去外邦,問題更大。

因此在胤礽看來,南懷仁可用,卻隻能當工具人用。那些東西,能給戴梓,卻絕不能給南懷仁!

覷著康熙麵色,胤礽沒有一而再再而三勸說,反而跨過這個問題,又說回先前的事情:“兒臣覺得也不能隻寄希望與民間已有的能人。畢竟於格物一道上擅長有天賦的,並不算多。這些書本他們也並非都能鑽研懂。”

胤礽一頓,譏笑到:“即便懂了,學會了,若知識隻掌握在他們手中,由他們一脈相傳,大清恐也隻是又多一個世家望族而已。”

康熙神色一震,驀然明白胤礽的意思。

縱觀古今,從前可沒有科舉取士,知識與資源全掌握在世家手中。甚至有流水的朝廷,鐵打的世家之說。當年唐太宗想將女兒嫁給清河崔氏,被崔氏直接拒絕,理由還是門不當戶不對。由此可見世家望族,有多自負與大膽。

胤礽又道:“汗阿瑪,兒臣這陣子想了許多,覺得我與光哥之所以能對這些書籍內容接受良好,大概是因為光哥從小接觸,啟蒙用的並非三百千,而是瑪法的算術本。

“我則是由於長年與南師傅相處。瑪法書中的許多知識,與南師傅的部分西洋學說有相通之處。所以更容易理解。汗阿瑪當年也同南先生學過一些,有這個基礎,對於我同光哥關於水泥和青貯飼料等物的講解是不是要比每次與你隨行的官員更容易明白些?”

康熙點頭,確實如此。

“朝中官員大多學的是經史子集。儒法墨道,百家爭鳴,其中學問瀚如煙海,學無止境。自是好的。但這類文化與瑪法的書籍內容並非一個路子。”

一個文,一個理。等同於一個天,一個地。

你讓中文係大拿來搞物理化學,比讓婦產科醫生去做心臟移植手術還要離譜。純屬腦子有病。

“我思來想去,認為現今的飽學之士都習慣了現有文化,思維固定,讓他們再來學路子與之截然不同的學說,恐怕有些困難。但小孩子不同。他們接觸的少,並沒有形成思維固化,就如同一張白紙,最終能描繪出什麼圖案全看如何引導。”

康熙瞬間明白他的意思:“你想開堂授課?”

胤礽點頭道:“我與光哥商量過,如今有了雜交水稻,有了水泥,有了青貯飼料。近兩年我們大約不會再弄出大事件來。最多搞點小東西。

“我能抽出一部分時間,光哥更是能留出大把空閒。我想,是不是可以在尚書房增設這類課程,由光哥親自教導,我來助他。

“也不拘隻針對皇子。宗室子弟汗阿瑪也可挑一挑,選幾個進來。再有尚書房幾位先生的子侄,若有合適的,我覺得也行。

“他們若是學得好,未來都是我大清的中堅力量。光哥與我的力量終歸渺小。多一個人學會,他就能教給十個人。多十個人學會,就可以教給一百個人。如此傳下去,隻需這些人中,有那麼兩三個天賦卓越的,再造出那麼一兩個東西來,大清便能受益無窮。”

康熙看向他:“你先前不還說你事情多,交待胤禛都得就你的時間來嗎?還有功夫再管尚書房這些人的授課?”

胤礽揚眉:“我說自己忙,是加上這事的啊。”

“合著,你是算準了朕一定會答應?”

胤礽笑嘻嘻眨眼:“這是好事,汗阿瑪為什麼不答應?”

康熙輕哼了一聲:“朕若是就不答應呢?”

胤礽又道:“其實,兒臣這麼做,還有一個考量。汗阿瑪,我們滿人是馬背上打天下的。當年誰不英勇善戰?可如今呢?入關日久,大家養尊處優。現在的八旗子弟,還敢說這種話嗎?

“一個家族想要長久,必須後繼有人。同樣的道理,一個國家想要強盛,靠得也是年輕人。因為老人會老,會死。隻有江山輩輩都有才人出,方可保我大清長盛不衰。

“挑選八旗子弟入尚書房,雖重點是想查看其中是否有對瑪法書中知識有天賦的人才。但尋常的四書五經以及騎射功夫也必不可少。再有,汗阿瑪您可借此放出訊號,向所有人表明您對八旗子弟學業功夫的重視。

“都說上行下效。皇家做出表率,您的態度明確,下麵的人便是為了討您歡心,也會狠抓家中子弟的學業功夫。如此一來,或許也可肅正一番京中八旗子弟間的靡靡之風。”

康熙聽得頻頻點頭,歎道:“如今的八旗子弟確實不能和先輩們對比,是該好好管管了。”

見康熙同意他的觀點,胤礽更高興了,說出最後一記重錘:“汗阿瑪,這麼做也是未雨綢繆。蒙古草原諸部各懷心思,內藩尚算安穩,外藩卻不同。他們手握重兵,若親近我們也就罷了。表麵臣服,內心不甘的呢?

“準噶爾這些年動作可不小。噶爾丹野心勃勃。誰不想建立自己的汗國,誰不想擁有廣袤的土地,誰不想受他人跪拜,引四方臣服?噶爾丹如今的舉動,豈非就是存的這番打算?他怕是一直想著恢複成吉思汗在世時的光景。

“我們如今雖有了青貯飼料,但青貯飼料隻可做牽製,想要他們徹底死心是不可能的。除非把他們打服了,讓他們不敢動彈。”

“另外還有一個威脅——和碩特。和碩特部攻入西藏,又占據了青海。名義上臣屬我大清,固始汗在的時候,也還算安寧。可固始汗死後,諸子分權,偏偏一個個野心不小,卻無一人有固始汗的能力,無法平衡□□與汗王的關係。如今的和碩特可不穩定。

“汗阿瑪,平定三藩之時,固始汗分封到青海的兒子們是如何趁火打劫,侵我河西的?我軍守將陳達又是如何陣亡的!雖其後汗阿瑪強勢力壓,讓他們退了回去。可亂象已現,汗阿瑪真的能完全放心嗎?”

康熙神色一沉,麵容冷峻。放心?放心個屁!

胤礽輕歎:“我們與準噶爾以及和碩特早晚會有一戰。”

康熙垂眸,手指敲動著桌麵。胤礽所說,他也一直在想。既然早晚要戰,為何不提前做準備?

對於如今八旗子弟的風氣,他是知道一些的。享樂之風剛剛突現苗頭,不算太嚴重,想要遏製還不算太困難。可若是任由其發展,待得他們一個個沉迷其中,大清還拿什麼去戰?

瞥見康熙的神色,胤礽知道他的目的達到了,嘴角勾起一抹好看的弧度。

在尚書房學業中加科目,拉人入學是第一步。他跟陵光的力量太渺小了。他們兩個沒有那麼多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去教授太多人。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如他所言,他們隻需教會一個人,就可以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

等到有了一定數量的人才,他們就能開設院校,培養更多的人才。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渾厚的文化底蘊,也需要堅實的理科基石。

他目前要做的就是把理化知識變成一門基礎學科,讓大家了解它,熟悉它,知道它,運用它,從而孕育出大批有夢想有天賦有才能的科學家,去改變這個國家,創造這個國家,讓它變得更強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