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芫兒生在江南徐州。她記得事情的時候,大概在六歲。倒不是因為她就是六歲就有所有事情的回憶,而是六歲那年,因為守節製度廢除,家裡鬨的很大,她不得不拒絕了。
那年她還小,江南徐州蘇家族長——也就是她的本家族叔去世了,聽聞是他的女兒跟著人一起做下了大事,也就是在陛下麵前說守節的不好,讓陛下和皇後娘娘為之動容,所以才讓人廢除守節製度。
她那時候還不知道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而且,她娘在外麵哭,在屋子裡麵笑,實在是太過於反常,所以她更不知道到底好還是壞了。
不過,以前她娘無論是在外麵哭還是回家裡來都是哭,如今總算還笑了笑,那就應該歸於在好事裡。
蘇芫兒挺高興的。她爹死了之後,她娘第一回笑。
可是祖母卻不高興。蘇芫兒並不喜歡祖母,她覺得祖母總是逼母親做很多繡活,去縫製僧人的衣裳捐贈,逼得母親每日裡根本沒有時間去做彆的。
所以,她對那個素未謀麵的堂姐還算是喜歡。至少她帶來的結果,可以讓母親歡喜。
但這種歡喜還沒有幾天,母親卻再次消沉起來,此後經年,蘇芫兒仔仔細細的回憶,就想起了母親消沉的那日,外祖母來了。
她來的時候黑著臉,來勢洶洶,遇見祖母露出羞愧的神情,好像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不過見了母親,卻又帶著一股鄙夷,明明是自己的女兒,卻打心眼裡看不起。
她們說了什麼,蘇芫兒其實不知道。外祖母一來,她就被丫鬟帶到外麵去了。
後來外祖母一走,母親徹底沒有了精氣神,讓蘇芫兒很是奇怪。
不過當時她實在是太小了,根本不懂得母親這股消沉的意思,她隻是後來每每回憶起來,就覺得痛苦難堪。
因為母親沒過多久,就用一根繩子了解了自己。
母親死了。蘇芫兒起初還不知道,隻知道大人把她帶到了一個小屋子裡麵,哄著她不出去鬨,不出去找母親玩。
再後來,實在是瞞不住了,她們告訴她,母親自戕了。
蘇芫兒很難過,她想,如果她當時多跟母親待在一起,說不定她也不會自殺。對母親的死,她也一直恨愧疚。
父親是祖母第三個兒子,在母親生下自己沒多久之後,他就去世了,如今母親一走,祖母說父親一脈沒有了傳承,她就想過繼大伯母二伯母的兒子給父親。
但是這個主意打了很多年,卻依舊是沒有成功。因為大伯母二伯母不願意——祖母想要她們的嫡子。
三個女人一台戲,祖母跟大伯母和二伯母鬨的很凶,也鬨了很多年,大伯父和二伯父每回看見她們三個就牙疼,上火找黃連吃。
這件事情一直拉扯來拉扯去,直到蘇芫兒已經出落的亭亭玉立,快要嫁人的時候,她們還沒有牽扯清楚。
不過,她們也不用牽扯下去了,因為這一年,朝廷下令增開女戶。
女戶的意思是,隻要自己去開一個女戶的戶籍,父親和母親留下來的東西,都得是自己的,可以帶去夫家,不是蘇家的東西了。
她想要去開女戶。
彼時未婚夫很是好笑,“統共沒有多少東西,就算了吧,不然你家裡怕是又要鬨起來了。”
未婚夫是蘇家還算好的時候,兩家指腹為婚的人,還是隔壁鄰居,他們自小也算是青梅竹馬長大,蘇家自從蘇家族長在京都死了之後,便直接落寞了。
未婚夫一家子還算好,對她頗為照顧,她跟未婚夫兩個人,說不上多麼相互喜歡,但是兩個人願意尊重對方,也算是相敬如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