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包子、人肉香腸、人肉罐頭之所以這麼有市場,不得不說這是有民間傳說的作用的,《水滸傳》裡就有人肉包子,現在換成美國的人肉香腸、人肉罐頭,也是可以想像的。
老百姓的想像力很有限,同時也很豐富。
在祝玉燕準備用流言破除流言的時候,市麵上已經開始有“工人被香腸機卷進去一起被製成香腸”的傳言了。
工廠事故這個並不是新鮮事,倒不如說很常見。受限於現在的機器並沒有後世都會有的安全裝置,關心工人的生命安全也並不是工廠主的重要事項,所以幾乎每周都能聽到工廠事故,而每一個工廠都發生過事故。
比如紡紗廠,常有工人掉進煮綿線的大鍋裡被煮死。
履帶絞纏工人的手或腳,致使工人殘疾也是常常發生的。
還有因為在煉鋼廠被燒死的,嚴重燒傷最後疼死的,等等。
太多了,就不稀奇了。
而就算有這麼多事故,年輕人還是擠破了頭想進工廠,賣身也要進工廠,因為現在隻有工廠還在開工,也隻有工廠還在發錢了。
在這個機器不停,工人也不能停的時代裡,每個工人都能說出幾個發生在自己身邊,或自己身上的工廠事故。
這就讓人肉香腸和人肉罐頭有了傳播的土壤。
而祝玉燕準備的“日本人抓中國人做人體試驗”,這個說法就很沒有市場。
首先,什麼是人體試驗呢。
比起人肉香腸和人肉罐頭,人體試驗就缺乏可以被百姓迅速理解的土壤,理解才是傳播的第一步。
所以,祝玉燕不得不把這個傳言改頭換麵,來方便百姓理解。
她設計了好幾版,擔心蘇純鈞不能提供可靠的參考,她先讓吳小萍來聽。
吳小萍現在住在這裡,名義上她是祝玉燕的學生,乾的工作卻多數是抄寫詩詞或是被安排了數學作業題,有時她會想去廚房幫忙,但其實也做不了什麼,廚房平時鎖著,怕有人進去偷糧食或投毒,做飯的時候廚師身後都站著警衛員,發現有不明動作立刻就會將廚師拿下。
祝玉燕想避免吳小萍無所事事,又苦於沒有合適地方安置她,隻好真的把她當學生看,每天都給她安排功課,布置大量作業。
給吳小萍講題和批改的時候,是她最放鬆的時候了。
吳小萍平時沉默寡言的,但一直渴望能幫得上忙。
她認認真真的讀出來,仔細品味後,說:“我覺得都不可怕。”
祝玉燕想來想去,寫出來隻有“日本人在試驗滿清十大酷刑”和“日本人說人肉好吃,他們喜歡吃人肉”這兩個。
吳小萍說:“都沒有人肉香腸和人肉罐頭可怕。”
是啊,其實祝玉燕也明白。老百姓對人肉香腸和人肉罐頭的恐懼裡還有對新的生產工具:機械的恐懼。
機器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未知的東西,而且機器都很巨大,運行時會發出巨大的聲響,工廠外巨大的煙囪和滾滾濃煙,還有巨大的鍋爐,這都會加重百姓對工廠和機器的恐懼。
再加上外國人,這就是雙重恐懼了。
她寫的流言已經夠平實了,也接地氣,就是不夠恐怖。
祝玉燕讓吳小萍回去,她自己關起門來又想了想,重新寫了一版,然後不敢叫吳小萍來看了,她把蘇純鈞叫來讓他看。
蘇純鈞看過上一版,本來對其是有心理準備的,他以為這一回也差不了太多,至少應該是同一個水平的,不想被嚇得乾嘔了起來。
祝玉燕看他嚇得人色都沒了,趕緊倒水給他壓驚,把他扶到沙發上,給他順氣撫胸。
“快緩緩。”她說,“沒事吧?”
蘇純鈞擺擺手,舉著那張紙的手都在抖,他的臉色恐懼中夾雜著無邊的憤怒。
“這是……這是真的嗎?”他震驚的瞪著她。
祝玉燕怔住了,她聽得出來他問的意思,不是他不信,而是他已經信了。
這一回,她沒有專注於編假流言嚇唬百姓,而是把她曾經看過的《731部隊》這部電影裡她她還有印象的場景給寫了出來。
《731》是按真實曆史改編的。
祝玉燕猶豫了片刻後,搖頭:“不是。”
但她的表情和語調都顯示,這句“不是”其實並不是否定的。
蘇純鈞目眥欲裂,他剛剛隻是掃了一眼就已經無法忍受了,現在就算不去看,隻是目光碰到這張紙都好像會被上麵的內容炙傷。
——日本人會把人的肚子剖開,把腸子拉出來量有多長。
——日本人會把不同年齡,不同性彆的人的肚子都剖開,看看男人與女人,老人與孩子的腸子有沒有區彆,會不會女人更短,或是孩子更短,或是老人更短,或是成年男人最長。
——日本人會把懷孕女人的肚子剖開,看嬰兒有多重,羊水有多少。
——日本人會把人關起來,不給食物或不給水,看一看人沒有食物幾天會死,沒有水幾天會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