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按照淩麗的吩咐,錄了一個清單。
淩麗看著清單上那麼多寶貝,眼裡差點流出口水來。
這可都是真寶貝!
若是能保存到以後,不知得升值多少呢!
若是留到2019年,自己壓根就不用參加工作,直接退休了。
這些寶貝拿一部分出來變現,把所得的錢拿來投資理財;另一部分留著保值,等待將來傳家或者防不時之需。
一輩子就妥了!
隻是,這些東西在這個年代可是會咬人的啊!
目前形勢還沒有到最嚴峻的時候,而且這些人不知道將來時局的發展,對這些還不特彆敏感,所以這些東西還沒完全藏起來。
其實,淩家人應該多少還是有點敏感度的,從淩軍的字斟句酌就知道。所以他們家的這些東西還是放得很低調的,隻是沒有像後來特殊時期那樣掘地三尺來藏或者直接毀了而已。
但郭家不同。郭家人似乎都不識貨。或者,即便能認出這些是好東西,也意識不到它隨身附帶的敏感度。
這也不難理解。
淩家能把“地主”身份洗白成“小土地出租者”,肯定是有其本事和見識的。
而郭家找淩家算是一種高攀。不管郭家承不承認,淩家的條件是確實淩駕在郭家之上的。
自古女兒都高嫁,郭家自然也不肯例外吃虧。所以,他們能選擇淩家,自然說明他們內心深處還是清楚淩家條件比自家好的。
——當然,本著成年人說話永遠向著自己的原則,他們嘴裡自然都是說淩家條件差,自家多善良,一點不在乎那些,才讓女兒下嫁給淩兵。
說得多了,或許連他們自己都以為這是真的了。
起碼,愚蠢如郭小芳,是真的相信自己是下嫁的,在淩家蹦得老高且心安理得。
但淩麗可不傻。
事情的本質是什麼樣她一眼就能看穿。
這個家裡,吃白食的人多,付出的人少。
能把整個家撐起,除了因為原主各種省吃儉用犧牲自己,還因為郭家是有家底的吧。
雖然這個家底很不可言說,但原主想來是利用它想了辦法的。
以前在錦江文學城看,她看了不少年代文。而年代文裡時常有拿古董換錢和票甚至換糧食的情節。
雖然這時候古董是燙手山芋,但總有些膽大又有門道的人,想趁此為未來積累巨額財富。
其實,這也不是空想。改革開放後有些富商,還真是靠這些留存下來的古文物起家的。
甚至,個彆人還是在特殊時期利用職務之便,吞占了人家的古董,在環境放開後再拿出來換巨額家資的。
就連淩麗,第一眼看到那個金絲楠木掉漆舊桌,都想的是留到以後賣錢。
想來,這年頭有遠見的人還是多。
當然,淩麗跟他們還是不一樣的。
他們想要留這些寶貝,得冒著天大的風險,也算是提著腦袋求富貴了。
但淩麗不同。她是有空間的啊!
淩麗突然有些感謝空間的“空”了。
她要用所有的寶貝把它裝滿啊啊啊!
“你在想什麼呢?”男主淩軍皺眉,“你身體也好了吧?該做飯了。我餓了。”
餓?
呃。
不說還好,一說淩麗也餓了。
她這才想起:再過一年就要鬨饑荒啊!
作者有話要說: 每天看到文文數據的增長,是最開心的時候。尤其是偶爾偷看到單純熱情的加油評論,哈哈。
感恩。真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