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淩麗兩地開花,對誰都有好處。
王導向來是個積極進取的導演,除了認真拍戲,還會學習外國和港台的相關知識,所以思想也有其新潮的一部分。
對淩麗的發展,他跟袁何的規劃基本一致。
當然,這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淩麗還會回來跟他合作。
香港那時候領先內地幾十年是事實,雖然也有其壓力大的一麵,但各方麵都要繁榮很多。尤其在與國際接軌方麵,要比內地更容易。這對演員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所以,萬一淩麗去了就不回來,那他就虧大了。
為此,他特地找了淩麗談話。
他說得比較婉轉,但淩麗一眼便看透了她的心思。
對於王導的憂慮,她直接給予了否定。
“王導,您是不是怕我去了香港就不回來了?”淩麗微笑著直接給出結果,“您放心,我是您提攜出來的,永遠都會以您的戲為先。再說,我的心和故鄉,永遠在這裡。”
她說得很直接,望著王導的眼睛炯炯有神,直抵人心。
這是她的承諾。
直抵人心的承諾。
王導想了想,鄭重點頭:“好,希望你永遠記得今天說的話。”
“一定。”
兩人的手,禮貌地握在了一起。
不得不說,香港的節奏確實比內地快得多。
拍戲更快得多。
王導代表華視拍戲,自然不敢懈怠,每一個細節都要摳,務必把一切設定都拍攝到位。
甚至,遇到相關的設定知識點,都會請相關專家坐鎮指導。
而香港TVT自然不會如此。
他們是出了名的大規模生產。
拍一部電影的時間比大陸短得多。
而且他們是不介意串劇組的,所以當初才有“鄭九組”之類的綽號。無非就是說鄭裕玲同時軋戲軋到九部之多。
而這樣拚的女星還不隻她一個。
香港壓力大,電視台抽成又多,青春易逝,誰都想趁著自己年輕當紅,多出點作品,也為自己多博取一點前程。
所以,袁何聽說淩麗和王導有下一部戲約並沒有很絕望,而是首先想到去跟王導商量,就是想著隻要勻一些時間給自己就行。
不過王導是不允許軋戲的。
他拍戲長,卻要求演員不能離開劇組一天,而且要隨行實景拍攝。
這是他的原則,也是他的細致認真之處。
不過,他卻並不古板。
他不允許演員軋戲,但是卻可以推後拍戲的。
反正袁何那邊要的時間也不多。
而他覺得準備時間越長越充分,作品就越好。趁著這段時間,剛好可以再重新修修劇本,細化細化拍攝細節。
三方商定好後,都緊鑼密鼓開始安排事情。
袁何那邊的本子和製作團隊倒是現成的,隻是女主剛好一直未定,就是因為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女星有檔期。
現在剛好給了淩麗。
因為自從見了淩麗,他就覺得她是最適合的女主人選。
淩麗也抓緊時間看劇本。
同時減少其他一切消耗時間精力的事,隻一門心思來準備新戲。
這也是一部功夫片。
女主是個禦姐型的。
而且是思想很現代的禦姐。
思想現代的武俠劇禦姐,在那個時代還算是不怎麼常見的。因為那時代整體女性形象還是比較傳統。
但哪有人生來是為了傳統性付出?女人也一樣。
所以,每個女人心裡,都有渴望瀟灑禦姐的一麵。
尤其,香港女性更是走在了時代前列。
所以,這部電影市場應該還是很大的。
將來的票房和影響應該不錯。
淩麗很開心有這樣一個角色。
袁何是個做事雷厲風行的人,很快便召集人馬把女主的戲份單獨列了出來,然後集中性開拍。
這是真正“集中性”開拍。
所有她的戲都集中到一起。其他角色都圍著她的檔期轉。包括男主角也一樣。
大約,也隻有這時候的香港才會有這樣的情況了。
要是在幾十年後,明星的檔期都排得滿滿的,各種都要提前約。
但這時候的香港,因為演員都隸屬於兩家電視台,一家叫雅視、一家叫TVT。
所有演員都被這兩家瓜分了,都是簽了賣身契的。說白了,就是電視台讓你拍什麼就拍什麼,讓你什麼時候拍就什麼時候拍,讓你拍多久就拍多久,腕多大都一樣。
所以,在外麵再大的天皇巨星,在自家電視台都是組織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請牢記:玫瑰網,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