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之前世界包子原主的同事, 還是這個世界原主婆家的兄弟姐妹,不讓她生孩子都是有自己的目的。
包子原主的同事是為了讓原主有更多時間可以幫他們做事。
而現在原主夫家的兄弟姐妹, 則是為了霸占她丈夫的所有膝下資源。
淩麗看得連連搖頭:這些人, 從來都是隻考慮自己不考慮彆人。
也可憐原主, 居然還被這些人鉗製。
其實, 成年人的世界,說話都是有目的的, 也不知原主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去聽。
尤其,淩麗相信:原主還沒傻到真的相信他們的地步。
也就是說,她內心肯定還是知道他們動機不純的, 卻還要浪費時間去聽他們瞎扯。
慫!
——這是淩麗對原主的終極評價。
就一個字。
而這個字也為她的一生奠定了悲劇基調。
可以說, 她所有的悲劇, 都與這個字分不開。
因為娘家人和公婆的壓力更大些, 而丈夫也願意要個兒子, 加入了推波助瀾的求子大軍,所以慫慫的她服從了更強壓力,選擇了生子。
——其實, 從頭到尾, 不管是生還是不生,都不是她自己的意願。她也懶得去真正分析判斷。
橫豎, 就那麼生了。
而且她運氣還不錯, 還真符合那些人的意願,生了個兒子。
按理說,符合那些人的意願生了兒子。她的日子該好過些了。
然而並沒有。
不隻沒好過, 反而更難過了。
理由很簡單:她又要開始照顧兒子了。
坦白說,作為一個母親,她並沒有感覺到兒子到來的喜悅。
因為從兒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不覺得這孩子是屬於她的。
婆家人在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直接用語言和實際行動宣示了對這個孩子的主權。
在痛苦和血泊裡掙紮的原主,剛看到新生嬰兒,內心湧出一份前所未有的溫馨與感動,就看到自己孩子被抱走了。
沒有人管她。
所有人都圍著孩子。
大家“嘰嘰喳喳”,把孩子抱離她的懷抱,先是爭相鑒定孩子的性彆,接著就開始討論他們家的這根香火如何如何……
是的,是他們家的。
與原主無關。
原主在這一刻很希望生的是一個女兒,因為那樣,夫家人就不會熱衷了。這個孩子就會完完全全屬於她。
而對她來說,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一樣的。
都是她身體裡分離出來的血脈,是與她骨血相同的人。是她這輩子唯一的可以心無芥蒂地去愛的人。
現在兒子被他們抱走了……
生跟不生,也就沒什麼區彆了。
不過她很快發現:生跟不生,區彆還是很大的。
這些人也並沒有把她的孩子完全抱走。
因為他們還需要原主帶孩子呢。
那麼小的孩子,從喂奶到照顧,都離不開母親。
所以原主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剛開始她還很高興,以為他們是終於發了善心,把孩子給了自己。
但很快,她就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
不錯,他們是把孩子的照顧義務給了她,但親情權力,卻並沒有給她。
他們口口聲聲依然隻把這作為自己一家的孩子,跟原主無關。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因為特彆難帶,所以他們是不插手的,隻除了偶爾抱過去欣賞,或者抱給親戚朋友欣賞。
那是真·欣賞。
除了抱著看一看、逗逗樂,不會有任何付出。
後來孩子大些了,他們的方針自然又變了。
曾經不肯插手的人全開始“插手”了。
當然,不是真的插手去照顧。
而是插一腳搶奪親情。
鄉下都有種說法,說孩子三歲以前的事記不清。
所以,從三歲孩子能記事開始,原主的夫家人就開始各種“愛”孩子了。甚至“愛”到離不開的地步。
當然,真正一把屎一把尿帶孩子的,還是原主。
但給孩子夾菜啊、分好吃的啊,卻已經換成了原主的公婆。
甚至,連晚上跟孩子睡覺的,都是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