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皇帝(2 / 2)

鐘意 初雲之初 8169 字 5個月前

半晌,皇帝直身而坐,以示敬重,麵上亦不複有輕慢之意:“此國士之言,朕當以國士待之,適才失禮,居士見諒。”

鐘意俯首道:“陛下謬讚,愧不敢當。”

魏徵在側,亦含笑道:“陛下慣以國士待人,而人皆以國士報之,肝腦塗地,在所不辭,君臣勠力同心,大唐如何不興?”

“可惜居士生得女身,又晚生幾十年,”他微有惋惜,歎道:“不然,或也入得淩煙閣。”

皇帝稱帝後,緬懷當初一同打天下的文武臣工,便在三清殿旁邊建了淩煙閣,令閻立本繪製二十四位功臣的等人畫像,又命褚遂良題字,時常巡幸,魏徵也在其中,位居第四。

“這有什麼好惋惜的?”皇帝略經思忖,複又笑道:“居士有國士之才,若不能用,反而是朕的過失,先前朕已經賜了正議大夫銜,如今加領侍中,做個女相,卻也使得。”

侍中官名自秦朝始,原為相府傳奏,漢朝成為僅次於常侍的天子近臣,此後地位愈發尊崇,到了本朝,幾乎等同於宰相。

魏徵原還覺得可惜,聽完卻猛然變色,躬身直諫道:“侍中官居三品,秩同宰輔,怎麼能輕易施加於人?更彆說居士超脫方外,不該與朝堂有所牽扯!”

鐘意也是驚駭,起身推辭,堅決道:“我於社稷無功,不過逞口舌之利,萬不敢同諸位宰輔並稱,請陛下收回成命。”

“隻是虛銜而已,並無實權,你們怕什麼?”皇帝擺手,看向魏徵,道:“玄成,大唐連叫一位國士,得侍中虛銜的氣度都沒有嗎?”

魏徵訥訥不能言,隨即道:“朝中已經有兩位侍中,如何能再立?陛下如此,卻將叔玠等人置於何地?”

侍中王珪,字叔玠,同魏徵一樣,都曾是隱太子建成的屬官,因又才乾,被皇帝起用,其忠直恪肅,敢於直言,並不遜於魏徵。

皇帝曾令太常少卿教授宮人音樂,結果卻不儘人意,因此想要怪罪太常少卿,王珪認為教授宮人原本就不是太常少卿應做之事,因此處罰,更是於理不合,為此規勸。

皇帝聽罷,勃然大怒:“朕視你為心腹,你卻因臣屬而欺君嗎?”

王珪毫不退讓,直言說:“臣所言並無私心,陛下是在責備臣的忠直嗎?這是陛下有負於臣,並非臣有負於陛下!”

皇帝默然良久,最終也沒有處罰太常少卿。

現下魏徵提起王珪,也是想要借此,打消掉皇帝再冊侍中的心意。

然而這一次,皇帝卻沒退縮,吩咐身側郎官,道:“往門下省走一趟,將居士方才所言,說與叔玠聽,再問他意下如何。”

門下省距弘文館不遠,不多時,那郎官便回來了。

“臣往門下省去,恰逢左仆射杜公、中書令房公、侍中王公俱在,”那郎官頓首道:“王公說,陛下有設女侍中的心胸,大唐便有包容此事的氣度,再行阻撓,反是量小。房杜二公亦如是說。”

“玄成,”皇帝大笑:“你還有什麼話要講?”

“臣原是公心,他們幾句話下來,倒叫臣做了小人。”魏徵聽得氣惱,歎口氣道:“臣再無異議。”

“玄成忠耿之士,並無他意,”皇帝轉向鐘意,笑道:“居士不要見怪,行燒尾宴時,務必留個席位與他。”

據說,鯉魚在躍龍門時,會將自己的魚尾斬去,化為龍尾,借了這個雅名,時下每逢官員升遷、士子登科,廣邀賓客,所舉行的宴飲,便叫做“燒尾宴”。

鐘意原是領正議大夫銜,如今升了侍中,原該行宴邀客的。

“鄭國公一心為公,我安能見怪?”鐘意心中驚多於喜,麵上倒還不顯,含笑道:“隻盼屆時鄭國公賞光。”

夕陽西下,時辰已然不早,鐘意趕回青檀觀,路上還要些時辰,皇帝倒沒久留,吩咐人好生送她回去。

按製,皇帝降旨需經由中書、門下二省,然而方才皇帝遣人去問時,兩省長官便點了頭,魏徵這個刺頭都沒有跳出來,自然不會再有阻礙。

當天晚上,懷安居士加領侍中銜的聖旨,便布告天下。

何皇後漏夜往太極宮去,笑道:“賀陛下新得賢士。”

皇帝也笑道:“懷安居士確實識見非凡。”

“臣妾聽聞居士貌美,不輸天上嬋娟,”皇後落座,笑語道:“陛下生了襄王之心嗎?”

皇帝笑意微頓,側目看她:“你想說什麼?”

“居士畢竟年輕,驟臨高位,反而惹人非議,”皇後語氣和煦,溫聲道:“陛下若是有心,不如擇日納之,許以宮中高位,雖然菩薩有言,叫居士常伴青燈,然陛下天之子也,若能隨侍,想也無礙。”

皇帝搖頭,道:“先前,朕賜居士正議大夫銜,朝中便有人非議,說那是朝堂官職,不該賜予女流之輩,陛下若要加恩,許尚宮之位便可,朕為此訓斥了他,皇後知道為什麼嗎?”

皇後一怔:“請陛下示下。”

“自宮人至尚宮,不分品階,皆仆婢也,以此加恩,是羞辱,而非嘉賞,”皇帝看著她,緩緩道:“朕既然嘉許鐘氏女郎孝行,就要她堂堂正正的受這份賞,領這份情,也叫世人看見,朕並非眼盲心愚之君。”

皇後為之語滯,麵有慚色,半晌,方才道:“是臣妾想錯了,陛下勿怪。”

“居士有國士之才,遠甚於容色,朕若有意,便應妻之,不該以妃妾之位相辱,”皇帝道:“此事今後勿要複言,退下吧。”

作者有話要說:  六章就做了宰相,誰家女主有我的蘇?哈哈哈哈哈哈哈

ps:1、關於女主:先前有提過,女主有京都明珠稱譽,美而有才,加之前世在秦王身邊耳濡目染,偶有高論,並不奇怪,是附和人設的

2、關於先後兩個官職:因褒揚孝道,授予孝女正議大夫銜,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隻是禮節性的虛銜,至於侍中銜,我個人覺得,雖然有點蘇,但大唐也是可以包容的。

那席話打動了太宗,也打動了宰輔們,而這個職位跟之前那個,其實沒什麼太大區彆,都是虛的,好聽而已。

3、太宗胸襟氣度,非比尋常,他的謀臣武將,很多都曾經是他的對手,然而最終都被他收為己用,後宮之中很多妃嬪也是二嫁,他死後,甚至有被他打敗的降臣甘願殉葬,人格魅力無以複加。

我覺得大唐是非常包容的,多民族的社會背景形成了海納百川的氣度,我看《貞觀政要》和《新唐書》《舊唐書》,有時候會覺得它有點像《世說新語》,盛世雍容,肆意風流。

泱泱大國,四方來朝,應該也容得下一個鐘意。

愛你們,麼麼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