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約瑟難題(一)(1 / 2)

【華夏古代發明了火藥,為什麼火藥卻在西方被發揚光大?甚至成為了歐洲人手中敲開亞洲大陸的利器?】

【華夏發明了指南針,為什麼促成了歐洲的全球殖民時代,而在自己國家卻受到了冷落?】

【為什麼華夏古代的科學發明占了全世界幾乎一半以上,為什麼卻沒有建立起係統的科學思維?沒有發展到工業革命,甚至被世界甩下好幾百年?】

【這些,其實都是李約瑟難題裡麵包括了的。這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學術話題,引來了很多大學者來討論,甚至包括了近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而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觀點。我研究了一下這些答案,覺得其實和很多領域的問題一樣,無非是和人有關,有錢有關。】

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步步緊逼。

假使是昏君聽到這樣的問題,隻會心中嗤之以鼻。

吃飽了撐的嗎?這樣的問題也值得大肆討論?隻要不妨礙我的皇位,那管它為什麼!

但仙畫投向的朝代基本都是開國之君以及盛世明君,不管他們改朝換代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什麼能走到這一步對天下是負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因此這些帝王以及他的臣子們都在仙畫一聲比一聲高昂的提問中心神恍惚。

仿佛,後世之人是在質問他們。

是因為在這幾百年之中,這片土地失去了上天的眷顧嗎?

是因為他們哪裡沒有做好,出了紕漏嗎?

秦始皇麵沉如水。

這些問題和他的大秦其實關係不大,但高傲如他,並不太能接受他所統禦的這片土地在後世竟然落後於其他蠻夷小國。

因此,他打算認真的聽一聽這後世女子的見解。

和他一樣想法的是漢武帝劉徹,雖然不爽,但心理壓力並沒有那麼大。

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啥的……他的大漢都沒有!還輪不到他來操心這些事情。

但不知道為啥,認清楚這一點之後,心中更為酸澀了呢。

現在,壓力給到了朱元璋這一邊。

畢竟結合仙畫之前所說,似乎一切的衰落都是從明朝時期初現端倪。

朱元璋現在顧不得想朱棣和朱允炊的事情了,臉色黑得像是烏鐵一般,讓原本就不太

帥氣的麵容更是雪上加霜。

之前說到禁海的時候,他心裡就咯噔一聲。

禁海的確是他定下來的國策。

他一開始還在生氣於朱棣這個不孝子居然和自己老子作對,把皇位搶了也就算了,居然還不好好的貫徹這條政令。卻沒想到,後世之人對鄭和下西洋的評價極高,甚至認為其做得還不夠徹底。

這讓他實在不知該說什麼好。

當然了,當他看到西方的那些海盜——是的,朱元璋覺得那些所謂的西方霸主們其實乾的就是海盜的行徑————將一船船的黃金白銀和礦石開往自己的國家時,倒是挺羨慕的。

有那麼億點點心動。

誰會嫌棄自己國庫裡的銀子多呢?

所以,他現在是抱著很糾結的心態在看仙畫。

既按捺不住的想要聽一聽,到底是什麼原因。又有些賭氣,哼,倒要看看你對我大明的政策有何高見!

隻有李世民比較坦然,聽了之後對房玄齡等眾臣說:“任何事情的確都繞不開人丁和錢財的問題。”

他大有感觸。

貞觀初期,全國戶籍少得可憐,連稅都收不上來多少。以至於,乾什麼事情都束手束腳。

【我們先來說說人。】

【古代華夏的言本位思想,重文輕技,大家都想做官而不想搞研究,行業內無人,這也就限製了科學思維的發展。】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把百姓分為四等,從上到下分彆是士農工商。這個分法出自於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管子小匡》中說:“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但在那會兒,這四個等級的劃分還不是那麼的嚴苛。比如其中的士就包括了武士,而不僅僅是文士。而代表農和工的墨家以及農家,也曾經輝煌過一段時間。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強化了這個等級概念,將它變成了一個完全金字塔式的階級模型,將讀書人定為最高等,而耕種者給國家上交大量賦稅,也不能忽視。至於小手工業者和商人,在儒家看來都是逐利者,是君子的反麵,成為了社會底層。】

在學堂裡琅琅讀書的學子;

在地裡麵頂著太陽辛勤勞作的農人;

拿著工具正在製作器具的匠人;

在店鋪內迎來送往,笑容可掬

的商人;

這些就是管仲認為的主要國民構成。國之石民也,石在這裡的意思是柱石。

仙畫中的士農工商,各司其職,看上去似乎非常的和諧。

西漢的董仲舒心中卻如重錘砸過,站在原地,耳中轟鳴,甚至比之前觀看火藥爆炸時還要更加嚴重。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將儒學發揚光大,這的確是他這些年一直全力追尋的目標。

在陛下繼位之前,朝堂和民間流行的是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包括竇太後和淮南王都是其擁護者。陛下繼位之後,想要擺脫這兩者的勢力影響,於是把眼光投向了儒學。

他也因此而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董仲舒堅持認為,隻有將天下人的思想統一成為了一體,才能更好的讓朝廷的統治延續下去,才能長治久安。

原來,曆史上的那個自己竟然成功了嗎?!

隻是為什麼,後世之人對此似乎並不認同?

董仲舒心中一會兒興奮,一會兒卻又忐忑不已,一時之間七上八下,隻覺時間漫長,煎熬得很。

【在秦漢的時候,這樣的劃分符合社會的現實情況。畢竟那會兒田地出產少得可憐,要是種田的人少那賦稅也就少,朝廷巴不得讓人都去種田。而讀書人,更是少數,管理國家離不開知識分子,儒家鼓勵教化,推行教育本就是他們擅長的東西。】

【但到了後麵的朝代,社會情況已經不同了,再用這樣的模型去套,那就極大的限製和禁錮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儒家看來,隻有接受了儒學的讀書人才算是知識分子,才能通過科舉進入到官僚階級,成為人上人。而科舉隻考《四書》《五經》和八股文。其他的像是工人和商人即使你擁有豐富的經濟知識或者是物理機械知識等等,那也隻是“奇技淫巧”,也不能算是知識分子,依然隻是底層,被人瞧不起。像隋唐的時候甚至規定,工商不得入仕。】②

一家客棧的門口,滿麵風塵的旅客被趕了出來。

二樓的窗戶上,戴著冠的年輕士子一臉嘲諷:“不過區區一匠人,竟然也敢妄言讀書一事?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客棧老板小聲彎腰對旅客說著抱歉。

>

贏政想到了和自己關係複雜的大商人呂不韋,心情開始變得不那麼美麗。

呂不韋雖然被自己所殺,但他在世的時候的確是當過秦國的相國。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魯國人公輸班因為技藝精巧,還要被諸侯稱一句“先生”,更彆提曾經活躍在朝堂之上的墨家。

商人亂政!他的確不喜。

但在後世,工與商竟然變得如此沒落嗎?

贏政想起自己二世而亡的秦朝,深深的感受到了曆史的莫測。

不過,既然被孤知道了這個結果,那就一定可以改變它!

贏政微昂起頭,如此想道。

授命與天!③

他乃天子,天命亦能為他所用!

而在被提到了的唐朝。

李世民本以為這一篇應該沒大唐什麼事,心情還挺平靜,卻沒想到一開始就被作為了反麵教材,於是,一不小心就揪斷了一根胡須。

他略帶懷疑:“此條規定竟然是錯的?”

既是問彆人,也是問自己。

眾臣們同樣心思浮動。

魏征敢於直言,同時也不忌諱自己曾經的錯誤,開口道:“在工商之中,的確也存在著才智卓絕之人。"

比如那北宋的畢異,就隻是民間的一個小作坊主而已。

尉遲敬德是武人,心思大大咧咧,沒想那麼多,當下冷哼一聲:"不過是門閥之見罷了。"

他出身鐵匠,原也屬於匠籍,隻不過生逢亂世這才掙得了一世功名。在他還在民間打鐵的時候,也見慣了世間冷暖。④

尉遲敬德此話一出,出身名門的幾位開始劇烈咳嗽起來。

李世民將一切儘收眼底。

他輕咳一聲。

尉遲敬德的話中未儘之意,李世民看得更深——對工商的歧視無非是因為在魏晉時期,士人階級對日漸富裕、手中握有大量金錢的商業階層的恐懼罷了。為了鞏固自己的權益,所以才進一步的固化了這種歧視和偏見。之前,工商階級是可以做小言的,但自隋開始,連小官都做不了了。

一條不能出仕的規定,直接斷了青雲路。

李世民雖然很想讓自己的姓氏成為一流世家,為此還攀上了李耳……咳咳……但他也明白,如果朝堂隻指望世家,勢必造成專權。所以這些年,他一直在扶持普通的士族,來打壓那些延續了幾百年的關隴門閥,還弄出了一個《氏族誌》。

而現在,他的視線所及範圍又稍稍的往外擴大了一些。

或許,不隻是普通士族可以用,在他們之外,還有更多的更廣闊的人才可以為大唐所用!

在座的幾位淩煙閣老臣,對自己的君主都非常的了解,看他此時的臉色和眼神就明白他此刻在想些什麼。

長孫無忌在心中暗想,工商不能出仕這一條應該過不了多久就會被廢棄了。

他默默的盤算,是不是要現在就開始布局投資,比如搜集天下優秀的匠人和商人之類。

果不其然,大家就聽得李世民說:“眾愛卿覺得,把這一條改為工商之籍,改業三年後即可出仕,如何?”

路要一點一點的走,飯也要一步一步來。

大家猶豫了一下,覺得這樣應該不會引起什麼反彈,於是紛紛點頭:"陛下聖明!"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無論在哪個朝代都適行的真理。大家一股腦的都想要去參加科舉,所有人都拚命的想要擺脫“工”和“商”的身份,“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的第一追求。這就導致了社會上的大多數聰明人,都不會想要從事技術行業,這個行業自然得不到健康的發展。】

無數讀書人在小小的考房裡認真答題,時不時有考官巡視,或滿意的點點頭,或失望的皺眉。

一朝中舉,形如瘋癲。

【我們古代是有很多偉大的發明家和科學家。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發明家科學家其實很多本身就是盲員。比如東漢時期的張衡、宋朝的沈括、元朝的郭守敬、明朝的徐光啟等等。他們都先是言員,之後才是科學家。或者換一種表述,這些醉心於科學,原本可以走得更遠的傑出人才,也不得不先去考取功名,才有餘力和心力繼續去從事自己的科學事業。】

【甚至可以這樣講,古代的很多科學研究,隻是官員本身的愛好而已!】

北宋。

沈括正在自家的書房裡認真看書。

沈母在窗外看他神色認真,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觀察了一會兒

,這才領著丫鬟離開了。

她一走,沈括立刻倒在了椅子上,沉重的歎了口氣。

他不喜歡這些所謂聖賢書,反倒從小就喜歡鑽研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他出身官宦家族,祖父官拜大理寺丞,伯父和自己父親同樣是進士,對他的愛好向來吹胡子瞪眼。

沈家的子弟不讀書不出仕,簡直可笑!

沈括隻能將自己的愛好放在了暗地。

他還喜歡去民間探訪一些想出了新點子的工匠,上次去找畢升就是聽說他發明了活字印刷。結果正好就遇到畢升上了仙畫。

沈括簡直比畢升還要激動!

他是不是可以用這個案例,以研究這些也可以青史留名的理由來說服父母讓他專心鑽研?

他鼓起勇氣提了。

結果,挨了一頓揍。

沈括知道自己的夢想破滅了,唉聲歎氣的重新拾起了書本。

算了算了,等到自己考中就沒人管他了。

這時候,仙畫又開始了。

聽到仙畫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沈括欣喜若狂,差點在書房高聲喊出來。

原來,他的確青史留名了!

而且,還是以科學家的身份!

高興!

但一想到仙畫說,他依然是官員,隻是閒暇之餘才能折騰自己的愛好。沈括就又想要歎氣。

好在,少年人的愁緒來得快也去得快。

他心想,這說明自己成功的考取了進士。到時候自己想乾嘛就乾嘛。

一想到這裡,沈括又重新的高興了起來。

明朝,萬曆年間。

徐光啟正在伏案翻譯自己從傳教士利瑪竇手中拿到的《幾何原本》。

幾年前,他在老師焦竑的家中遇到了傳教士利瑪竇。利瑪竇大他十歲,兩人卻成了一見如故的好友。

利瑪竇學識淵博,手中還有著非常多的西方書籍。徐光啟經常向他請教關於西方的一些事物。

他們探討天文、曆法、火器、數學,等等等。

和朝中很多自認是天朝上國的人不同的是,徐光啟從利瑪竇口中看到了西方的強大和優勢。原來,西方在某些方麵並不比大明差!

而且,他敏銳的發現西方科技原來是可以用來強兵富國的。

前些時候,利瑪竇和他聊起一位歐洲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的著作《幾何原本》,並對它推崇不已。徐光啟在了解了其中的內容之後,也覺得非常有意義。因此他向利瑪竇請教,想要將這本書翻譯成為中文。

每日下朝後,他去找利瑪竇,由對方講述給他聽,然後他回家後再將這些內容整理成文。

很辛苦,但甘之如飴。

徐光啟看到仙畫中提到自己,既覺得欣喜又覺得悲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