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農業大學之旅(五)(1 / 2)

如果說這天底下的農人,有誰在看了這期之後絲毫沒有興奮,有的隻是麻木。

那就是生活在鹽堿地上的農人。

高產水稻,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呢,他們這裡連水都沒有,有的隻是漫山遍野的白土。之前看到白土被陳設在社稷壇的時候,他們的心裡就是說不出的滋味。

這白土,誰種誰知道。

就算是後世那些啥高產雜交水稻,種在他們這裡,都能一千斤給你變成一百斤。

更何況他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稻種,他們的收成……

算了,不說也罷!

鹽堿地上的農人,沉默、隱忍、麻木。

直到他們聽到了這句“耐鹽堿的水稻”!

居然還能有可以種在鹽堿地上的水稻?

他們被疲憊填充的眼眸之中第一次出現一點光亮。

仙畫中出現了大片的荒蕪的田野,上麵彆說莊稼,就連野草都是長得稀稀拉拉的。

暴雨落下,又立刻轉睛,土地的表麵開始凝結出一層白色的粉末結晶,有點像是不那麼純粹乾淨的鹽花。

一陣風吹過,將這些白色的沙士卷起到半空。

【畫麵中的土地就是鹽堿地。它被稱為“土地的絕症”,因為鹽堿地根本就種不了什麼莊稼,即使種了收成也會不好。可能很多人一聽到這個詞就覺得鹽堿地應該隻會集中在沿海鹽分高的地區,其實不是的。我國的鹽堿地分布範圍非常廣,而且很大一部分在內陸地區。從黃河中上遊的青海、甘肅、寧夏一直到皖北蘇北、華南華南沿海地區,遍布十七個省份!占地麵積高達15億畝。當然了,這裡麵有荒地也有耕地,耕地占據了整體耕地麵積的6%,但包括有耕種潛力的荒地的話就占到了10%!整整1.5億畝!】

西北的荒漠,一望無際,但也荒涼至極。

這裡的土壤是鐵灰色泛著白,有的板結在一起形成了土坷垃。

這裡看不到莊稼也看不到人煙,甚至連草都看不到幾根,隻有偶爾路過的幾隻黃羊還在努力的尋覓著可以入口的野草,但最終他們也隻能失望的奔向遠方。

鏡頭一轉,出現了種植著小麥和玉米的田野。

但看上去稀稀拉拉的,遠不像彆處那樣的茂盛。

裹著

毛巾的老衣俯下身去用手抓了一把土地碾了碾,發現裡麵混雜著的白色小顆粒越來越多:“這裡的田,鹽堿化是越來越嚴重咯。”

他蹲在田埂上,吧吧的抽著煙鬥,無奈的歎了口氣。

今年的收成估計是又指望不上了。

鹽堿地的農人握緊了拳頭。

就是這樣!

原本他們的田地也是好好的耕地,雖然不說有多麼的肥沃,但也算是正常。

隻是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有一天,耕地就變得越來越白。

土地開始結出白霜,然後一畝地的收成從一百多斤變成幾十斤,甚至種什麼死什麼。

有人看到這一幕,想到了自己,眼中已經泛起了淚花。

難道這並不是老天的懲罰,這樣的狀況居然是可以被人力所改變的嗎?

【是不是覺得這個占比數字其實也不高?但是對於生活在那塊土地上的人來說,就是百分百。而且咱們國家的農業學家們尤其是老一輩,見過餓肚子的農民,根本看不得一畝地被浪費!更何況這可是整整1.5億畝!】

【我國針對鹽堿地的改善分了兩個部分,一個是治理土地,一個就是改良育種。治理土地主要是投放化學改良劑、然後興建水利措施,引入淡水灌溉,洗刷掉土地裡的鹽分,同時降低用陽邊地下水的水位,因為它的核心問題就是地下水中所含的鹽堿成分太高了,所以最好是不要地下水接觸到地表的土壤。秦漢時期,他們已經會比較係統的引黃河水浸灌的方法來改善那邊的鹽堿地,也有一定的效果。】②

一塊刻著“鄭國渠”三個紅色大字的巨石出現在天幕上。

還有一座高高立著的拿著鏟子的民夫雕像。

然後是碧綠色的從懸崖峭壁之間穿過的寬廣河渠,雄偉壯觀,也可見當時開鑿的驚險與艱難。

鏡頭一轉,一塊黑色的石碑出現了,上麵鐫刻著金色的楷體"龍首渠井渠遺址"。③

在它之後,緩緩的水渠流入山腹之中。

這是曆史上的第一條地下渠,穿過商頦山的山腹足足有五公裡。這也是世界水利史上一個偉大的創造。

鹹陽言中的士卿們,甚至是大秦天下的百姓們,認出了那幾個字的,幾乎都異口同聲的喊了出來:

是鄭國渠!”

“是咱們大秦的鄭國渠啊!”

看到自己時代的東西居然還能在後世留存下來,不知道為什麼,心裡的驕傲感止也止不住。

贏政心情激蕩,這是繼長城之後,他在仙畫上看到的第二樣大秦的東西。

他攥緊的拳頭,因為過於用力,關節都有些發白。

贏政在巡視天下的時候曾經見過鄭國渠,但今天也是第一次從這樣整體的高處看到鄭國渠,如同一條碧綠色的巨龍在險壁之中穿過。

這是他登基之後發布的第一個大工程,於他有重要的意義!

鄭國渠,並不是由鄭國建造的,而是他的主事者名為"鄭國"。

鄭國並不是秦國人,而是韓國人。他從韓國來勸說大秦在渭河以北的涇河和落水之間修建一條水渠,這樣可以更好的灌溉大秦的農田,為大秦統一天下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

但他本意其實是想用這個來拖垮秦國,最不濟拖延秦國攻打韓國的時機。

贏政自然清楚。

但是他卻對鄭國提出來的這個建議非常心動。因為關中一帶的確需要更多的水源灌溉,農人們的耕田才能收上更多的糧食。

所以他應允了鄭國的要求,並且派他主事。

那時候,他剛登基,十幾歲的年紀,胸膛裡的鮮血都是熱的。

除了自己一統天下的雄才偉略,或許還有一些些想法是留給全天下的農人,真心希望他們能夠在自己的統治下,日子過得更好一點,糧食多收那麼一點。

贏政回憶起往事,竟然有些怔忡。

而在民間。

有農人嚎啕大哭:“這就是我當年去修的鄭國渠啊!”

小孫子好奇的問:“大父,這就是你之前對我說的開出來的水渠?好漂亮。大父,你哭什麼?”

頭發花白的農人擦去眼淚:"因為太苦了。"

太苦了!

當年和他一起服役的,十個人裡麵就有三四個永遠的埋葬在了那裡。他是運氣好。

但是,若讓能讓他自己選擇是否要去,或許他依然會選擇去。

因為隻有這條水渠開出來了,他們家的田地,鄰居家的田地,才

有了現在的水源,才能產出糧食。

而且,鄭國渠居然幾千年之後依然存在,老農人有些驕傲的挺起胸膛。

這是他修的啊!

漢朝。

漢武帝看著龍首渠的遺址,臉都黑了:……

憑什麼連秦朝的鄭國渠都留下來了,但他們大漢的龍首渠卻隻剩下個遺址?

劉徹的腦袋上簡直要飄出一行問號。

我那麼大的龍首渠呢?

還有,路小染,你不是要講鹽堿稻嗎?講什麼龍首渠?!

生氣!

【這叫讓土地適應種子,但到了現代,農業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那就是為什麼不讓種子來適應土地呢?我們完全可以培育出可以適應鹽堿地的種子啊!】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農業學家們的努力,如今的鹽堿地已經成為了一片沃士。既有著耐鹽堿的高產水稻,還有著其他豐富多彩的農業品種。】

黃河三角洲。

“這裡原本是一片鹽堿地,但經過多年的治理和中國農科院多年的育種之後呢,這裡如今已經成為了塞外江南。”

隨著記者的鏡頭,一派欣欣向榮的場景展現在大家的麵前。

“這一塊是用作飼料的偃麥草,同樣是新開發出來的耐鹽堿的品種。”

一大片青青的牧草隨著風擺動。

“那一邊是豆田,我們新開發的大豆品種,打出來的豆漿沒有腥味,口感也要更綿密。”

“還有這裡,你吃一下,這是我們的耐鹽堿西紅柿。”科研人員摘了一個西紅柿給記者,看上去鮮豔欲滴,顏色十分漂亮,記者也毫不猶豫的送入口中。

“感覺味道很濃,比平時超市裡買到的要好吃。”

"對!這個品種的番茄紅素比普通品種高了20%。"科研人員得意的笑起來,她看了看周圍的鹽堿地,“其實鹽堿地很適合積累農作物的風味,逆境條件下,風味物質產生得越多,口感也就更好。我們這裡的品種在試驗完成之後也會向周邊的老百姓推廣出去。”④

記者和科研人員走到了一片水稻田的附近。

此時正在收割水稻。

金黃色的水稻田裡,收割機所到之處,水稻齊齊

的倒下。

“這裡就是袁老團隊的試驗田,主要種的就是耐鹽堿海水稻,它的顏色和普通的水稻不一樣,因為富含硒,顏色要更紅,顆粒也要更大。它的營養價值比普通水稻是要更高的。"

“那它的產量是多少呢?”

“那邊正在進行產量測定,我們可以去看一下。”

一組數字出現在了記者麵前。

538公斤!

鹽堿地的百姓們滿含熱淚,看著後世長滿了水稻和各種瓜果的鹽堿地。

原來,這真的是人力可以做到的!

他們夢中的場景。

有農人轉身就往屋子裡走。

“你乾啥去?”

那農人悶悶的拿了鋤頭出來:“挖渠去!”

沒聽到仙畫說嗎,引入灌溉是可以控製鹽堿地的。雖然他們沒有這些神仙一樣的農學家為他們帶來高產的種子,但是他們有自己的一雙手。

有人嗤笑:“你又能挖多長時間?等你挖完的時候,估計也死了吧。”

“那就我的兒子再接著挖。”農人認真的解釋,“我的孫子再接著挖。就算是我看不到那一天,我的子孫們也能看到那一天。”

他指了指仙畫上的場景。

那人沉默了,歎了口氣:“我和你一起。”

試試吧,說不定真能看到那一天呢?

【這種耐鹽堿的高產水稻正是袁老後期的主力攻克項目,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20年的時候,由他的海水稻研發團隊在新疆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種植的耐鹽堿海水稻,產量測試已經達到了一乾多斤!同時,他受到迪拜邀請,在那邊的熱帶沙漠中也開展了海水稻種植的項目,經過五個月的生長,水稻已經成熟。項目組邀請了不同國家的專家前來做產量測定,評估其產量在800-1000斤左右!】

一直連接到天邊的沙丘連綿起伏,在太陽底下泛著金黃的光澤。

一隻小蜥蜴偷偷的冒出頭來。

這裡是沙漠,除了本地的幾種原生植物,從來沒有任何一種農作物在這裡能夠生長。

它是人類的禁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