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江山如此多嬌(六)(2 / 2)

羽扇綸巾的諸葛亮正在悠然的撫著古琴。

城外幾裡地,曹魏的十五萬大軍已經陳兵城下,但此刻卻都停在那兒不敢上前,臉上驚疑不定。"將軍,打還是不打?"

司馬懿凝神道: "諸葛亮敢這樣悠然自得的撫琴,其中必定有詐,小心中了他的埋伏。撤兵!"魏軍如潮水般撤走。

司馬懿的兒子偷偷問他: "父親,咱們十五萬兵馬在手,即使有詐也能把城給攻下,父親為何要撤兵?"

司馬懿看他一眼,意味深長的道: “兔死狗烹,諸葛亮一死,我的死期

也就到了。”

【假如沒有發生那場地震,漢水沒有改道,那三國鼎立的格局不一定就能結束得那麼輕易。】【可惜,曆史沒有假如。】

三國。

曹操對身邊的謀士道: "諸葛孔明的確是天縱奇才,可惜啊,可惜!我卻偏偏要與他為敵。"如果他能夠歸順自己,那自己將會是如虎添翼。

但,也正是因為諸葛孔明對劉備忠心耿耿,才更讓曹操高看一眼。

不行,越想越覺得惋惜,越想越覺得心痛。

至於仙畫中出現的另一位,司馬懿,早就被曹操拖下去斬首了。司馬家族也四分五裂,大不如前。

蜀漢。

諸葛亮痛心不已。

自從主公死後,他就儘力想要繼承他的遺願,一統天下。但是蜀漢的底子實在是不如曹魏和東吳。

人口不足,一場夷陵之戰更是讓蜀漢元氣大傷。失去了荊州之後更是失去了門戶。

漢水改道他當然知道。

也知道這裡麵的困難。但是能不北伐嗎?

不北伐的話就隻能乖乖站在原地引頸就戮。諸葛亮心思翻滾,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為繼。

其他朝代的帝王和將領們在腦中模擬諸葛亮的困境,也都輕輕的搖了搖頭。難呐!要扭轉戰局,太難了!

……

【至於黃河,大大小小26次改道,大的六次,每一次都在曆史上掀起了陣陣腥風血雨。】黃河的改道非常的徹底。

在地圖上看來,改道前後所經過的流域簡直就不是同一條河。忽而東,忽而西,忽而南,忽而北。

就連古今入海口之間的距離也都隔了幾百公裡。

【可以說,黃河是母親河,但是在古代也是一條災難之河。】

凶猛的黃色洪水衝垮了堤壩。

所到之處,變成了一片澤國。

百姓們拖家帶口往高處轉移,但更多的是被洪水卷入水底。

所有人都眼含熱淚的看著自己被淹沒的家園。

甚至有好幾座存在時間超過千年的古城,直接沉入到了河底,永為黿電(yuán tuó)之窟。

魏晉南北朝。

酈道元隻覺得自己的手心發冷。

他當然知道曆史上的黃河改道,但卻不知後續居然還改過那麼多次。每一次改道,都是生靈塗炭。

從戰國的時候開始就修建堤壩,但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酈道元喃喃道: "上天的偉力,難道人真的無法更改?"而在各朝代相關的水部和工部。所有的水利官員們都顯得激動萬分。

“快記下來!”

“畫下來了沒有?”

這張改道的圖,完全可以幫助他們手上正在開展的治黃工作。潘季馴就是其中一位。

他剛接到的任務就是治河,此時他就正好在奔騰不息的黃河邊考察露宿,身邊是黃河水,天上還是黃河水。

這給了他無儘的壓迫感。

到底這河該怎麼治?

仙畫能提出來,是否後世已經有了可以治理甚至是管束黃河的方法?

【那它為什麼老要這樣改來改去?安安穩穩的走一條道不好嗎?】

【這就要從黃河的地理位置說起了。黃河的源頭咱們都知道,在青藏高原,那可是冰川水,整個上遊都非常的清澈。】

三江源,黃河如同清澈的小溪,在高原濕地上奔走。

後來,它越來越寬廣,顏色也變成了深邃的碧綠,在峽穀之中回旋。美麗純淨,就好像最漂亮的翡翠。

【可是,在中遊的時候,它經過了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的的土質很疏鬆,泥沙極容易被帶走,於是黃河的水肉眼可見的變得渾濁起來。】

【黃河中89%的泥沙都是從黃土高原而來。】

黃土高原的地貌舉世罕見。

一條條溝壑如同被上天的神斧劈開,地貌破碎,壯麗蒼茫,荒涼至極。一陣風吹過,漫天黃土,飛沙走石。

暴雨來臨,將最上層的黃土不斷地衝刷到河中。

原本碧綠的黃河在流出黃土高原之後,已經變得渾濁不已,真正成為了一條黃色的河流。

【大量的泥沙堆積在河底,河道又隻有那麼寬,於是河水的水位也隻能跟著變高。到了中下遊的時候,黃河很多河段都是高於地麵的。而且這個情況不是近代才有,西漢的時候就有了。】

【當汛期一來,洪峰衝垮了大

壩,人力又無法讓它恢複的時候,那這些彌漫在外的洪水自然就會尋找其他的出海口。】

路小柒用動畫生動的展示了地上河的概念。

平地起堤壩,但堤壩裡的河麵實際比附近的房屋還要更高。一旦決堤,就是滅頂之災。

"黃河原來上遊如此清澈!"

黃河下遊的人失聲喊出來。

在他們有生之年,就沒有見過這麼清澈的黃河,也沒有這麼的幽靜。則簡直就像是兩條河。

“都怪那黃土高坡。”下遊的人忿忿不平道。

讓黃河水變渾不說,還讓他們這些生活在下遊的人一遇到下雨就提心吊膽。誰一生中沒經曆過幾次黃河的洪水?老人們開始講古,甚至有人開始流淚。明朝,黃河邊。

潘季馴的助手生出一個疑問: “大人,看地圖,黃土高坡位於中上遊,但為何在中遊的時候不堵,反倒是每每在下遊的時候才泛濫成災?"

潘季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和黃河打交道很久了,對黃河的每一道灣都清楚。

"你可還記得仙畫之前顯示的地形圖?"潘季馴很快就想到了答案, "那三級階梯的地形,黃河自西向東,從地勢高的地方衝下來,速度快,力量大,泥沙自然也就跟著下來了。但是到了下遊,地勢開始平緩……"

助手也是聰明人,立刻道:“我明白了。”

他又苦惱: “如此複雜,該如何治理呢?”

潘季馴抬頭看向天幕,眉頭緊鎖,腦海中卻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了剛才的黃土高原,自言自語道:"……難道也先從治理黃土高原開始不成?"

【當然了,還有一些是因為戰爭,人工把堤壩給扒了。南宋和蒙古打仗的時候扒過一次,金國和蒙古也扒過一次。】

【最近的一次,1938年花園口被扒了一次,死了八十多萬,受災一千多萬人口,直接導致了黃河奪淮,被人為徹底改道,並且造成了一片廣闊的黃泛區。】

1938年,花園口。

"不要有任何顧慮,堅決去乾!"

/>

他們在工程人員的指引下埋下炸藥。

旁邊的老百姓遠遠看著,臉上帶著狐疑的神色,最後還是忍不住壯著膽子上前: “你們是不是想要炸毀這一片堤壩?萬萬使不得呀!"

士兵拿著長槍將他們逼退,嗬斥道: “軍情機密!怎麼能告訴你們這些平頭百姓?趕緊往後退啊,不然彆怪我不客氣!"

百姓們唯唯諾諾的往後退。

聰明機警的那一波,已經轉回家去打算收拾好行李趕緊走。當天傍晚,轟的幾聲巨響連續不斷的傳來,煙塵彌漫四散。花園口的大堤被炸出了一個缺口。

這場炸堤行動持續了整整兩天,他們還嫌不夠,又調來了大炮對著堤壩不斷地發射,最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長達七八米的巨大缺口。

黃河水翻湧著從這個缺口裡奔瀉而出。

第二天,暴雨開始了。

從決堤口出奔湧出的黃河水更是肆無忌憚,肆虐四周,整個周邊都成為了一片澤國。

根本不知情來不及逃的周邊百姓們被洪水衝走,即使是苟活著的也家人離散,財產儘失,耕地和房屋都被完全淹沒。

浮屍遍地!

這場人禍淹沒了河南、安徽、江蘇三個省的大部分地區!

決堤的缺口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幾乎一大半的黃河水都從缺口走了,反倒是原本的河道逐漸枯竭。

黃河被徹底的改道了!

七年後,內戰開始,始作俑者又惦記起了黃河:

“要是讓它重新回來故道,那我們就可以用黃河將他們的解放區分開,不能互相支援。而且還能讓洪災消滅他們的軍民。"

"妙啊!此法可用。"

於是,1947年,花園口的決口被堵上,黃河回到故道,故道下遊的數百個村莊被淹沒,上百萬人失去了剛剛開墾出來不久的新家園。

而黃河改道流經的那幾年,隻留給河南、安徽和江蘇大部分地區厚厚的一層沙土,土地變得貧瘠不堪,完全無法種植。

【這片區域,解放後經過多年的治理種植條件才有所好轉。】

【這才有了淮/海戰役,百姓們寧可冒著槍林彈雨的危險也要推著小推車去支援我軍前線的故事

。】

【常凱申再怎麼努力寫日記,也抹不去這份足以讓人開棺鞭屍的黑曆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