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4 章 一切都與錢有關(十七)(1 / 2)

【提到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當然要提咱們七十年來的經濟發展。】

【從窮得家徒四壁、一清二白到成為GDP世界第二,我們用了61年。】

有段時間很流行那種從統計圖表看XX幾十年變化的視頻。

路小柒就很愛看這個。

她在做這段的時候索性就放了一個最近二十年全世界GDP前十國家的快速圖表視頻,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原本不在榜上,然後隨著時間的變化終於從“查無此人”到登上了前十。

然後GDP數字以極快的速度在向前發展,最終逐漸攀升到第二的位置。

用理性客觀的數據呈現出來的卻是熱血畫卷。

天幕下的百姓們也看得莫名的激動。

“趕上來了,趕上來了!”

“第二了!”

“哎,要是能直接到第一就好了。”

“那得夠無恥。”有人感歎道,“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那也隻是一時。”有學子不認同,“還是要行事坦蕩,光明磊落才能走得更穩。”

也有戶部的一些官僚老吏以及民間主管財務的一些掌櫃管事,麵帶苦色:

“這圖表看上去的確是清晰了然,隻是太難些!”

現在上頭都在要求一些數據要用圖表的方式的來呈現,讓他們苦不堪言。

他們還要從頭開始學阿拉伯數字,學如何根據算學來製作圖表,花了好大的功夫。反倒是一些剛接觸這個的年輕人,接受程度很高而且學得也很快,他們羨慕得很。

天幕上,仙畫還在繼續——

【在前期當然有很多的曲折和走了很多的冤枉路,但好在都即使的改了過來。每到了危急時刻,中華民族總有能力挽狂瀾的人出現,這是一種幸運。】

【回顧過去,做得最有遠見也最有智慧的一件事,那就是初代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居然在當時那麼窮的情況下,還能給咱們規劃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

【這幾乎是所有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超級牛!】

【而且要知道,當時西方國家對咱們實行的可是“經濟製裁、貨物禁運”的政策。】

【70年代的時候,我們和蘇聯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裂痕,美國總統尼克鬆想要拉攏咱們,於是通過乒乓球賽的契機開展了訪華之旅,打破了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孤立政策。】

【中國,開始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開始了。】

【這裡麵還有個小故事。】

身材矮小但睿智的老人去日本進行訪問。

按照行程,他去了當時已然是世界級大企業的豐田汽車的車間裡參觀,看到了裡麵先進的生產線以及井然有序正在忙碌著的工人們。

他問一旁陪同的豐田經理:“你們一個工人一年可以生產多少輛

汽車?”

經理回答:“平均下來是94輛。”

老人一愣,風趣的道:“比我們多93輛。”他喟歎一聲:“我知道什麼是現代化了。”

鏡頭一轉,當他回到國內,年底的時候就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後來的政治評論員們在節目裡解釋道:

“當時的政策其實是兩部分,對內是經濟改革,對外是開放......”

【改革開放之後,得益於之前打下的工業底子,以及巨大的人口紅利,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吸引了來自於外國的大量訂單,從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廣交會上,義烏城裡,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出現,商品也從一開始的單調變得逐漸琳琅滿目。

簽訂的訂單合同也越來越厚。

城裡麵多了很多小工廠,很多農民咬咬牙,將土地交給家人或者親戚,轉身進入到了工廠。

機器在轟鳴,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廣交會的樓變得越來越新,越來越大,義烏城中的商鋪和商城同樣如此,與之相伴的,還有越來越完善的基礎設施。

一切都日新月異。

【於是就有了剛剛那個一直不停在往上衝的GDP排名圖表。】

【當然,其中也有陣痛。】

【最為悲壯的當屬國企的轉型。】

......

明朝。

朱元璋哼哼笑了一聲:“原來他們也有過海禁啊。”

路小柒都罵了多少次明朝的海禁令了?原來他們那個時代也有過的嘛!

朱元璋莫名的覺得有些解氣。

夏原吉在旁邊清了清嗓子,很想提醒他這位喜怒無常的皇帝陛下一句,人家那是被彆人禁,不是自己主動禁。當然,以他的情商肯定不至於真的說出口,隻是自己在心裡吐槽了幾句。

朱棣立刻轉換話題,他有些疑惑:

“為何一定要開放才能賺到更多的錢?華夏土地廣博,人口數也極多,難道對內就賺不到什麼錢嗎?”

他對全球的輿圖已經非常熟悉了,說到疆域,很少有國家可以和華夏媲美。

夏原吉在心中歎一聲,燕王平時忙於軍務,對商之一事還是陌生了些。

他認真解釋道:“物以稀為貴。南地產柑橘,運到北地來就要貴上好幾倍,更彆提荔枝這等稀罕水果。即使在大明朝之內,每個地方的貨物需求也是不一樣的。”

“想必,咱們這邊司空見慣的物品,在海外卻是極難見到,又很需要,那自然定價權就在咱們手裡。而海外也會出產一些大明從未見過的物品,那在大明也能賣出高價。”

“倭國產白銀,他們自然覺得銀賤,願意花那麼貴的價格去買一根鐵針。”

“海商往來兩地,知道兩地缺什麼需要什麼以及盛產什麼,那自然可以針對性的準備貨品。”

“且能做海商的有資格做海商的也隻有那麼些人,自然就賺得盆滿缽滿。

夏原吉說的,其實就是現代所說的“信息差”。

他看著朱棣若有所思的神情,決定這次多說點,苦口婆心的道:“總之,這市場肯定是規模越大才越賺錢。”

所以,要賺更多的錢就要將市場的範圍擴大啊!

唐朝。

魏征頗為讚同的點頭:“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反思改進,就已經要比大部分的人要強了。”

掌權者最忌諱的就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

能看到彆人的優點,然後承認自己的缺點,聽上去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其實對於位居高位的人來說,甚至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承認這些似乎這就代表了自己的失敗。

這也是曆史上很多君主失敗的根源。

這位後世的執政者很得魏征的心。

龍椅上,李世民嘟囔道:“他們還可以去其他的國家訪問,朕想在長安走一走都不成。”

他看到尼克鬆訪華和那位老人訪日,覺得新奇的同時也覺得很是羨慕。

自己還算好,年輕的時候已經看遍了大唐江山,但接下來,他的兒子,他的孫子,注定生長在深宮之中,無法任性的遊遍天下,這何嘗不是一種遺憾呢。

他轉頭對李治說:“還是要多看看民間疾苦,不能不知世事,任由自己的眼睛被人蒙蔽。”

當然,這話得悄悄的說,不能被臣子們聽見,否則又得要念叨他。

李世民還不忘叮囑一句:“當然,不準勞民傷財。”

輕車簡從,不要鋪張。

李治連忙偷偷的應下,然後和自己的父皇交換了一個你知我知的微笑。

當然了,其他的臣子們其實也沒空關注他倆,都在思索自己關注的東西。

比如工部尚書閻立本就在想,“完整的工業體係”這個詞語到底該如何理解?如何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

哎,仙畫看著雖然有趣,但實則是越來越難,越來越多事了!

他都好長時間沒有畫畫了!

......

【這裡繼續回到“鹽鐵專政”。】

【“鹽鐵專政”在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國家占據重要資源的分配。】

【咱們從建國開始其實走的就是這個路子,在涉及到民生和重要資源的行業,都有國企。而在最初的幾十年裡,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國營,沒有民營,這就是計劃主義集體經濟。】

陽光照射在供銷社的招牌上。

售貨員將貨櫃中的東西拿出來交給顧客,從食鹽到布料到家居用品到化肥,甚至是機械,五花八門。

唯一類似的是這些商品上大多都印著“XX國營廠”“XX國營第二廠”之類的印記。

【大型的國企,當時更多的是稱為某某廠,就宛如一個小的社會,可以說一個工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在工廠裡麵解決。】

【對工人們來說,這就是家。】

一對青年工人

結婚了。

他們的小孩出生在廠區的醫院,當他長大後,讀的是廠區裡附屬的幼兒園以及子弟學校。

他可以選擇考大學,跳出這片廠,也可以選擇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成為廠裡麵的工人,一直到自己退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