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封頂後, 就是粉刷牆壁, 五進的院子因為有全族的搭手, 建造的很快, 不像是前世那四合院的五進院子,需要精心雕琢。如果嚴格說起來,更像是排房, 這院子既沒有亭台樓閣,也沒有走廊假山,但是就是這樣的房子除了鎮上,在鄉下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了。
每一排的院落都是中間開門, 兩側是住房,左右兩邊各兩大間, 隔成四小間, 小庭院成長方形,謝錦秀因為年紀還小, 加上從來沒有過建房的經驗,這院子全是族裡按著鄉間士紳的規製建造的,從內牆的灰白色, 到外牆的灰色, 都無不顯示出,古宋國鄉間建築行業的塗料水平。
隻是腦中空有各種建築圖紙, 隻是礙於年紀和閱曆,謝錦秀既不突兀的給出建議,也不能發表哪裡不適的看法, 隻能想著自己再大一些,有了遊學經驗後,就可以再行修繕,而且在謝錦秀看來這個院子的改造空間還很大。
後麵就是竹林,所以竹床,竹椅,竹桌,竹凳的製作請了人很快就進了新居,就地取材再方便不過。由於謝錦秀適時提出來地麵的建議,地麵倒是采用了地板,縫隙用了糯米粉當粘合劑,刷上山上采下來的桐子做成的桐油,如此一來,換了地板的謝錦秀的新臥室和書房,家具擺設雖然略微顯得簡陋,但是勝在寬敞明亮,也隱隱約約帶著一股子竹香。
因著采伐的木板和竹子有多,謝錦秀直接想到了那河中小島,正好用讀書宜靜的借口,謝錦秀求了謝明陳直接找了裡正,花了五十兩拿到了那塊小島的地契,在院子建好後,同樣的請了族人幫著他在那邊建了三間竹屋,一座竹亭,籬笆外牆,算是他之後攻讀詩書之地,取名竹廬。
因著在河中小島,還在河邊弄了個竹筏,在沒有風雨的時候,謝錦秀就帶著謝家雲撐著竹筏去小島上攻讀,幾乎在每天都能看著他往返於家中和竹廬中。
在竹亭修建的同時,謝錦山拿到的三間土屋也被謝錦秀央了族長請了人推倒重建,不管是謝明陳和李氏現在怎麼個複雜心態也好,謝錦秀一是都不想讓兩人後悔,畢竟是養育了二十多年的兒子,更不應該讓兩人因這點事背負但凡有一絲不慈傳言的可能,二當是全了原身對兄弟的情誼。所以借著還有石料木料,在原有的位置給謝錦山建造了座兩進的小院安置,雖然和五進大院沒有辦法比較,但是比之原來也算是多了一進院子,算是和謝明陳家裡一樣能新屋喬遷。
家中一切都安頓好,擇吉日搬遷後,家裡住的敞亮,老院那邊則算是用來作為製作水車的基地,而謝家村的村民,稍微有點木工手藝的,此時在農閒時都不會再去鎮上接零工,而是會直接到謝家老院這邊,做水車的零部件,現在謝明陳已經帶著謝錦海專門水車的組裝工作,如今有了馬車,送水車也方便了很多。
“三叔!”謝家雲看著謝錦秀從書房出來了,趕忙接過謝錦秀手裡的食盒。
“這便走吧,不宜讓先生等著!”謝錦秀說完,就在謝家雲的攙扶下上了馬車,他親自接過了食盒。
古宋國,沒有君子遠庖廚那一說,甚至在典籍裡,還有可以和程門立雪相比的三月師食,在京城和其他文學繁茂之地,甚至很多士林中喜好美食,三五成群的風流才子,飲美酒,品美食也是一種雅事。所以很多人謝師禮會選擇自己親手做的東西敬獻恩師。
謝家雲早早的把馬車洗刷好,就架好了車棚,今天是謝錦秀去鎮上謝師的日子,府試過了,大多學子都會要休養一段時間,養好了精神準備好謝禮去謝蒙師,所以謝錦秀在搬家後,才正經的找了個好日子,備好謝師禮去鎮上。
古宋國,有嚴謹的謝師禮,謝師禮,不吃飯,不送過分的禮物,即便是三桃兩李,隻要心誠行禮便是敬謝蒙師。
在每個學生考取了童生後,都要去敬謝蒙師,所以一般都很莊重,要沐浴更衣,著書生青衫,讓蒙師高座行謝師禮。
謝錦秀身上的青衫是剛剛做的,在不顯眼的地方有繡有青竹,這是李氏問過謝錦秀後,特意繡上的,第一次著上,顯得小小少年清雋的很。
少年人,隻要吃食跟的上,那身子就跟抽條一樣長,穿越過來四個月,謝錦秀已然長了有三五工分,雖然還沒有到謝明陳的肩膀,但是謝錦秀已然對這個成長速度很滿意了。
馬車比起來牛車就是快很多,往常需要二個多時辰的,現在一個多時辰就到了,而在方家私塾,方先生和謝錦秀的幾個同窗都已經等在了那裡。
方先生自然是謝錦秀要謝的蒙師,而其他幾位同窗學兄則是觀禮之人。
謝錦秀被劉山迎進來後,就恭敬的對著方先生行了拜禮:“學生錦秀,不負恩師教導!”
方先生欣慰的看著謝錦秀,沒想到當初差點看走了眼的弟子是今年縣試府試最好的學子。
“錦秀不必拘禮。”方先生說完,就坐在了劉山提前擺著的椅子上,在椅子前麵還有個蒲團。
“學生能有今日,多賴先生的殷殷教導,學生特來拜謝恩師!”
說完,謝錦秀拿來食盒,雙手先敬獻給方先生,方先生接過後,打開食盒後,看著裡麵的食物,有些驚異的樣子,不過還是按著流程將食盒交給了劉山,然後正襟危坐。
“學生,錦秀,叩謝恩師教導!”
謝錦秀端端正正的行了跪拜禮,這時劉山才把謝錦秀帶來的吃食連同茶碗擺放在托盤上遞給謝錦秀。
“此餅,是學生府試期間,有些難以治學時,便放鬆心情,學著外麵的胡餅做了出來,不想味道尚可,特請恩師品鑒!”說著謝錦秀把托盤高舉。
方先生聽了謝錦秀的話,不由得點點頭,府試之時,三五好友互評美食,互評詩文都算是雅事,想來這餅也是他人所教授。
方先生伸出來筷子夾了一塊餅,入口居然酥脆可口,還有種醬料的甜香,讓方先生吃了後就停不下來。
“真是好餅!”方先生邊吃邊讚歎著,“奇思妙想,不知道此餅可有緣故?”
“學生讀書有些疲憊,還有些餓了,就想著吃點麵餅,但是又不想做菜,就想著為何要一定要將餡料空藏腹中,所以便是這個的由來!”謝錦秀說著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