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1 / 2)

小書呆考科舉 涼故生 5878 字 9個月前

來客擺宴, 謝錦秀一直做的都是有禮有節, 讓人挑不出來錯處。除了那個□□靈的小丫鬟似乎真的沒有再出來以外,王具等人意識到後,都覺著有些食不下咽,但是在謝錦秀的連連勸說下,幾人食不知味的吃著, 臉上雖然還帶著笑容,心中其實已經在不停的打鼓。

這真是什麼都可以虧,就是不能有虧心, 有虧心了之後, 他們這些做兄長的連話都說的沒有底氣了。

“王兄, 稻田魚這邊,可能要減少一些供貨量!”謝錦秀不開口則以, 一開口就像是要掐了王具的脖子,賓雲樓的稻香魚已經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珍品, 而之前王具自己也在自家的田地裡麵去養殖, 但是奇怪的是,味道總是不如謝家村裡麵水田出來的魚。

“清魚賢弟,可是有什麼問題?”王具停了筷子, 就看向了謝錦秀,本來就擔心和謝錦秀的關係發生變化, 畢竟商人之間以利相交很正常,但是讀書人之間,講究一個君子之交淡如水, 要是中間出現小人行徑,差不多離割袍斷義不遠了。

“恩,今次去京城沒少受祖師恩待,所以今年的楊學府,弟打算敬上一批鹹魚!”謝錦秀把清蒸的鹹魚夾了一塊,悠悠的說著。

拜師禮裡麵臘肉鹹魚必不可少,謝錦秀這麼說,不為過,其實最主要的是飛華書齋的胡掌櫃聽說謝錦秀這邊的鹹魚後,就動過心思,像鹹魚臘肉,文房四寶,正好是孩子和書生拜師禮時要準備的,而稻香魚在各地的名氣已經傳開,不說彆的,纏著紅綢的標著稻香魚的拜師禮更是受歡迎一些,所以謝錦秀真的不愁自己田裡的稻香魚發賣,甚至稻花魚如今做成鹹魚買現在更有利潤

鹹魚畢竟是使用鹽醃製的,在百姓以及貴人眼中都是節約食鹽的。而食鹽,尤其是上等雪花鹽的價格在古宋國更是昂貴,可是稻花魚醃製的鹹魚就是用的雪花鹽。

這就是涉及到古宋國的鹽政,古宋國嚴律民間不得私自采鹽賣鹽,所以上等雪花鹽的價格居高不下,而民間常用的灰鹽大多都是帶著苦澀的味道,醃製出來的食物也不好吃,當然在被這種鹽毒害的味蕾下,古宋國民也很是習慣,但是謝錦秀看到後,就於去年冬季,用家裡的鍋灶提煉出來了雪花鹽,這門手藝一直都在李氏和謝明陳的掌控之下,連謝錦海和錢氏也隻是幫著打打下手,最後出鹽的時候還是李氏或者謝明陳把控。

所以用了雪花鹽醃製的鹹魚口感更好,還有鹹魚麵上的鹽霜更是讓貴人們趨之若鶩。

“這個,自然是賢弟說了算!”王具有些鬱悶的說著,家中長輩和高舜家的家主既是想要霸占秀才坊那邊的竹廬,又想要高價買了謝家村裡麵的地,當時因著謝錦秀離家去京,以為他去遊學,短時間內不會中舉,更不會有什麼身份上的變化,所以在家裡長輩的彈壓下,王具默聲,現在謝錦秀反手一製,他也是無話可說,隻能悶悶的灌了自己一口酒。

高舜家裡還好些,畢竟當鋪等生意不會涉及到謝錦秀相關的產業,但是朱肩平就緊張了。

“清魚賢弟,稻香米長半成!半成不行,一成,莫要我們糧店斷了糧!”朱肩平倒是對自己心狠,他可憐巴巴的說著,他知道自己不表示誠意的話,估計謝錦秀也會想辦法治他。

朱肩平捫心自問,為什麼他們之前能覺著十三歲的少年,不會想這麼些彎彎繞繞,而且礙於情誼不會把他們怎麼樣呢?

就是再是十三歲的少年郎那也是案首,解元,不是笨蛋啊!是他們的腦子出現了問題才對!

“一成,可!那祭田所出稻香米還是要麻煩朱兄了!”謝錦秀聽著朱肩平服軟,就舉起來酒杯敬向了朱肩平,朱肩平趕忙受寵若驚一般和謝錦秀舉杯,一口悶了下去,生怕自己太慢了,而讓家裡已經打開了局麵的稻香米有失。

“諸兄,弟謝氏一門終是學府世家,可耕讀一世,不得為商!”謝錦秀轉著酒杯看了看在座的四位,“所以小弟性子有時候比較固扭,不為一點阿堵之物受氣忍氣!還望幾位兄長海涵!”

劉句聲連忙開口:“清魚賢弟,性子直爽,率真,愚兄等真是慚愧不如!”

之後的話題好像就正常了許多,而劉句聲和朱舜都鬆了一口氣,覺著自家都是幸運,不做實業不被人抓住了跟腳,真是要痛快很多。

隻是真的如此麼?

《金融規範十六書》謝錦秀洋洋灑灑的寫完,就又謄抄了幾冊,讓謝家風和謝家雲派可靠的人,給本縣的童縣令,縣學的古教喻,還有胡學政,以及胡學政給的名單上的本縣幾個鄉紳和其他鎮上的教喻送去。

銀飾金飾,需要盤查金銀來曆,謝錦秀羅列了十年的盜銀問題,提出反追查的建議,就是核對銀樓窖藏等地方。

而當鋪抵押物以及活當利率,更是涉及到是否合理稅收,謝錦秀提出私肥自身,過度贓物等問題,更是讓童知縣頭皮發麻。

“謝解元,這是要?”童知縣看著手下的師爺。

“這是謝解元幫著縣台大人,如此查下去,有這銀樓和當鋪的合理稅收,今秋本縣稅收,將會不克農稅,大人的官評至少也是個優秀,想來大人高升將不遠!”師爺一眼就看出來謝錦秀這是要整治銀樓和當鋪,而作為楊學府旁支出身的幕僚,自然是站在了謝錦秀這邊,沒有告訴童知縣背後的意思。

於是流水縣全縣一場轟轟烈烈的查臟,查匿活動開始了。

高舜和劉句聲兩人家中被查的是焦頭爛額,光是查出來一小半物品都是沒法交代的,但是他們也隻能推說不知,於是一個知情不報判下來,查出來的物品沒收,罰款的金額一出,也是讓兩家折騰的不輕,損失不少。

而這個時候,在胡學政的示意下,楊學府的書齋名下,謝錦秀的這本《金融規範十六書》更是被印刷了出來,而作為楊學府門下的戶部尚書一看之下,拍案叫絕,可是解決了他的難題,他直接采納,而且夜入皇宮直接給武帝建言,於是一場本來在流水縣的小規模查匿活動,變成了全國範圍內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