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1 / 2)

小書呆考科舉 涼故生 6119 字 9個月前

林翰林消失在眾多人眼前,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裡, 而觀察他府邸的暗子們也沒有看到, 倒是禮部收到了林翰林需要休假五日的條子,這讓得到消息的朝堂眾臣一下都有些傻眼了, 這就是放了個空炮就閃的人?

於是如雪花的彈劾奏疏又被呈上了武帝的禦案!

“林翰林何在?”武帝的臉色也有些不好,這個林翰林莫非是真的有什麼事情, 或者真如這些奏疏中所言, 是哪個國派來的暗子?專門來落古宋國的臉麵的?

“陛下, 林翰林在衙中換了衣裳, 一路連換兩輛馬車直奔楊學府而去!”同樣蒼老的聲音在殿內響起, 武帝聽見是往楊學府去,臉色倒是好了許多, 但是旋即想起來,這林翰林往楊學府去, 莫非是想求助楊老?但是楊老顯然對國策政治並不感冒,林翰林求助於楊老又有何用?這讓武帝有些疑惑。

串串香百吃不厭,林翰林到了胡率明院落的時候,正好趕上湯鍋上桌,串串在湯鍋裡麵咕咚冒著泡兒。

“嫂夫人, 麻煩加一副碗筷來!”林翰林身著一身灰色短打, 腳蹬著一雙草鞋, 衣衫寒酸的就來了,如果不是熟悉的人,絕對是看不出來這是個翰林學士。

胡夫人看見林翰林這一副模樣, 笑笑不語,扭頭吩咐下去,不一會兒一副碗筷就拿了過來,而胡夫人則是避到了內室,將餐桌留給了兩人。

“你作何這個裝扮?”胡率明給他遞了個矮幾,本來之前大家都是用的蒲團,但是發現窩著胃不舒服,於是謝錦秀又讓楊學府的工匠趕製了不少矮幾。

“我不隻是做這個裝扮,還是自己趕車過來的,真真是累死我了,現在的牛馬都很倔強,來一趟殊為不易,快快,我先吃上一些,餓煞我也!”林翰林看著湯鍋裡色澤濃鬱的串串,就想要抓出來幾串,然而,看見上麵串著的吃食,他有些糾結的停住了動作。

“上次送我老鼠和蟲子,現在你直接就吃這些下水之物,你是如何入口的?”林翰林長出一口氣,緊著幾個菜花什麼的先吃上幾口。

胡率明白了他一眼:“愛徒的孝敬,你不想吃,彆吃!”

說完,胡率明把他手中的幾串食物拿了過來,自己吧唧吧唧用嘴巴一擼,吃的麻麻香,讓看著他這麼豪放吃法的林翰林咋咋嘴巴,也想躍躍欲試。

於是林翰林自己又拿了幾串吃起來,這一吃之下險些忘記正事,就看著他吧唧吧唧嘴比胡率明吃的還歡實。

“你到底來做什麼?”胡率明看他隻悶頭吃飯,也不說來由,趕忙把住了他的手,不讓他拿再去拿湯鍋裡的串串。

林翰林這才想起來正事:“這五日,我請了假,要借你的好學生一用,不對,那也是我的學生,我還是他的座師!”

林翰林不開口,胡率明是絕對想不出來他敢開這個口,現在林翰林既然已經開口,胡率明更是不想應承。

“說清楚,不說清楚,彆吃!你堂堂翰林學士,找一小兒做什麼?”胡率明差點就要端茶送客,“還有你這般裝扮,鬼鬼祟祟,是不是有什麼危險的事?我家學生,可不做什麼危險的事!”

看著防備自己的胡率明,林翰林翻翻眼皮:“好事!”

“呸,休得誑我,想再蒙我,那是不可能的,像是榜下捉婿被爾等推出來之事,你是想都不要想!”胡率明口中有些生硬,這林翰林的樣子像極了以前算計自己的樣子。

“嫂夫人,不也是因為我們幫忙推出來麼?嫂夫人,可是在?”林翰林直接開口叫著,這讓胡率明趕忙捂住了他的嘴。

“說正事,到底是什麼事?危險之事,我家學生絕對絕對的不去!”胡率明正色的說道。

看著胡率明這副緊張的模樣,林翰林索性不顧書生形象,豪放的一抹嘴巴,然後才正襟危坐,看向胡率明。

“這個……”林翰林從胸口中拿出來一份書帖,給胡率明遞了過去。

胡率明接過後,就是一楞:“這不是清魚之前寫的時文麼?怎麼在你手中?”

翻看了一下,胡率明對這篇時文印象頗深,時文說的是百年前一藩國極速膨脹又極速衰落的事情,謝錦秀根據有限的資料,寫出來一篇被楊大儒、楊明學還有胡率明都拍案叫絕的時文,二元政治論,可是把幾人都驚豔到了。

“怎麼在你手中?”胡率明再次的問道。

“明學和我顯擺的,我這不就仔細研讀起來了麼,這一讀嘛,就發現現在正有清魚的用武之地!”林翰林低聲說道,可能也是情況使然,讓他這番動作。

“你所說,可是豐城一事?”胡率明臉色一變,連忙說著:“不妥,不妥,一旦讓人知道是清魚所作,恐清魚有性命之憂!”

說著胡率明趕忙伸手要把那書帖毀屍滅跡。

林翰林趕忙搶了過來,塞回胸前的衣襟裡。

“豎子安敢!此子乃是國之棟梁,你們不該如此隱藏!”林翰林斥責胡率明。

“你才是豎子安敢!沒長成的小樹,哪裡可以算是棟梁,要是梧桐小樹被人得知,怕不是風來棲息,而是風來雷劈,小樹泯滅!”胡率明對著林翰林的話嗤之以鼻,為什麼把謝錦秀弄到楊學府,就是怕謝錦秀在地方上弄出彆的大動靜,糧食產量增加已經是很可怕的事情了,要是再來其他的……胡率明不敢再想。

謝錦秀時不時的奇思妙想,雖然讓眾位師長欣慰,但是也是提心吊膽,按著楊大儒的說法,現在小少年還是安心讀書備考的好,等中了進士……楊大儒都已經把謝錦秀的五年路安排的明明白白,翰林院修書什麼的,最是養心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