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裡,開始鬨哄哄的分燈籠。十個指頭伸出來還有長短呢。燈籠的樣式不一樣,不可能分得人人都滿意。
有些孩子來晚了,分到的是不滿意的樣式。小臉就有些不高興了。好在家裡大人都通情達理。
本來就是白得的東西,哪裡還能再挑肥揀瘦?或者是讓自己家大孩子讓給小的,或者是何小西拿出來糖塊給分一塊,吃了糖就高興了。
何小西有把買來的蠟燭挨個孩子給分一根。蠟燭是那種小拇手指頭粗,不到一紮長,紅色的小蠟燭。
一根肯定不夠。要是敞開了燒的話,一晚上這種小蠟燭估計得燒四五跟。
跟後世許多人買得起車卻燒不起油似的,現在許多人家都是買得起燈籠燒不起蠟燭。隻能一個孩子給一根意思一下。
而且買的起燈籠的也是少數人家。大多數人家舍不得浪費這一份銀錢。大人給蒸一個麵燈籠,放一些油點著。
或者是拿一個罐頭瓶係上繩子,在裡麵點上蠟燭。也有家裡有長輩手巧的,拿秫秫秸稈做一個燈籠,蒙上紙。
何小西也在幫著馬氏她們蒸麵燈。麵燈主要有三種形狀。一種就是倒扣過來的窩窩頭一樣。
另外一種是一個長長的勺子形狀,上麵趴著一個小老鼠。是小老鼠偷喝油的形象。還有就是一條盤著的龍。
據說盤著的龍得是家裡有屬龍了,才需要做。這個龍是不能立即吃的。得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風乾。
等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把龍掰碎了拿清水浸泡。然後下到麵條鍋裡,吃麵條的時候吃。
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的規矩,大家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
講究些的人家,那種倒扣過來的窩窩頭形狀的麵燈,要做十二個。買每一個麵燈都做好記號,一個月一個。
等蒸熟起鍋的時候,看看每個麵碗裡邊都有多少水。麵碗裡水的多寡,就代表那個月份雨水的多寡。準不準大家也不知道,都是這樣執行。
幫著馬氏做好了麵燈,何小西吃過飯早早拿上幾個就帶著陸大妹回前院了。本地習俗,不能看娘家燈。據說看娘家燈,死老公公。
天剛有些上夜影,還沒黑下來,村裡的大街小巷裡,就有一群群一夥夥的大人小孩開始拎著燈籠巡街。
東村西村,在這個日子,就會有不和諧的聲音出來。像拉歌一樣,雙方說著不知道哪一輩流傳下來的一套說辭,互相挑釁。
“打燈籠,晃棉油,東(西)村的老頭老嫲嫲都聽著……。”何小西發笑:也不知道水洞村的老頭老太太們怎麼了,要被這麼吆喝。
剛開始的時候,還一致對外。等大多數人的蠟燭和麵燈裡的油燒完了的時候。隻有少數人的燈籠還亮著。
這些燈籠還亮著的孩子,一般是出來晚了,或是家裡又給續了一個蠟燭。這時候就開始內訌。
就有惡作劇的孩子哄那些燈還亮著的孩子:“喲,你燈籠上趴了個蠍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