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西大概其能猜出來徐大娘這副樣子是因為什麼。
在水洞村,也不僅是在水洞村現在已經傳開了,都知道楚家找到閨女的前因後果。
因為偶然間做了件好事,救助了閨女家落難的姻親。就這樣陰差陽錯的找到了從小失散的閨女。
就跟戲文裡唱的那樣,好人有好報,一啄一飲天注定一樣。
大多數人就是這樣,當個人的能力怎麼努力都達不到期望的時候,就會把所有的希望,寄希望於上天。希望自己苦修自身,能讓上天保佑落難的親人。
當身邊真的出現希望達成的人,就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
何小西把人帶回保育班。心病還需心藥醫,找不到閨女彆人的勸慰都蒼白無力,還是得她自己能想明白才行。
所以何小西也沒怎麼勸她,隻是安排人協助她一些。防止中午飯做不出來讓孩子們餓肚子。
徐慧蘭就是這樣。當年因為戰亂,她和女兒覃歆被滯留在蚌城車站。女兒病發,她把女兒放在站台旁邊去給她抓藥。
等她端著千辛萬苦找到的藥回去的時候,已經找不到女兒的身影了。
她唯一的女兒,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兒,這些年不知道流落到了哪裡?生死不知。
其實徐慧蘭隻有四十多歲,因為生活的坎坷境遇,看著倒像是六七十歲的老嫗。
她坐在鍋屋外頭的陰涼處摘著菜。昨天聽來的關於楚家和陸愛國媳婦的事激勵著她。讓她思潮起伏。
等回過神來才發現,摘好的豆角都扔在地上,把摘下來的需要扔掉的部分放在了筐子裡。
趕緊把筐子裡的東西倒掉,把豆角撿起來。
“上天會保佑歆歆的,我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徐慧蘭這樣安慰著自己,馬上又變成精神抖擻鬥誌昂揚的那個徐奶奶。
徐奶奶恢複的比何小西預想的要快。等到中午何小西過來看的時候,她已經做好午飯給保育班的孩子們分飯了。
“小西,你在這裡一起吃點吧。”保育班的負責人柳四嫂招呼何小西。
“不了,家裡也做好午飯了。”何小西推辭了。她得以身作則,不能帶頭揩公家的油。
囑咐柳四嫂:“現在孩子越收越多了,要注意衛生防疫。”
“放心吧,都按照褚大夫吩咐的做的。”柳四嫂回答。
保育班除了招收了三村的孤兒,也慢慢在對村裡所有的學齡前孩子開放。
可以把孩子的家長們解放出來,去村裡勞動掙工分。孩子還能得到更完善的照顧。
何小西說動何陸兩家的人,帶頭把家裡的孩子送到保育班。
何小西正準備走,一個家長帶著他們家的幾個孩子進了來。
其中一個孩子光著屁股站在最後。
這個孩子何小西認識。因為前世就是何小西從水塘裡把他給撈上來的。不過因為落水時間太長了,撈上來也沒有用了。
何小西開辦保育班的目的,跟這個叫小六的男孩也有關係。
小六落水的時間,應該就在不久後的一天下午。
何小西記得清清楚楚。那時候小學校剛剛開學沒幾天,放學的孩子們路過池塘。看到水裡飄著個“大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