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得麟兒賑災之功(2 / 2)

魏氏此次生孩子有些吃力,劉文謙怕她以後再受罪,悄悄找太醫討了些藥自己吃,以防以後再懷上。太醫眼珠子都瞪大了,劉文謙威脅他要是敢說出去,就把他養外室的事情捅出去。

典哥兒還沒滿月呢,宮裡皇後也發動了。

皇後生孩子,這動靜可大了。李太後親自坐鎮看守,妃嬪們跟著守了一夜。皇後的身子骨比魏氏差遠了,嬌養了幾十年,年紀又大了,苦苦掙紮了一天一夜,終於生下了六公主。

李太後有些失望,皇帝臉上帶著笑,滿口道好,至於他心裡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

妃嬪們都滿臉喜色,大皇子更是高興的恨不得仰天長嘯三聲。母後要是生了弟弟,那也是嫡子,老父幼子,自來感情最好,他就危險了。好在是個妹妹,等個十幾年,父皇還在,還能給妹妹說個有用的好人家,拉來一份助力。

皇帝看著大皇子喜形於色的樣子,笑了笑,“都回去吧,淑妃,你們好生打理好後宮的事情,莫要讓皇後操心。六公主洗三滿月,都照著皇子的規格來。”

說完,皇帝就走了。產房裡血氣重,他不會進去的。倒不是皇帝不想進去,他要是往裡麵踏了一步,明日禦史們就能炸了鍋。他們不敢說皇帝,隻會噴皇後不賢良。陛下九五之尊,豈能踏入產房血氣重地。再說了,皇後也不會讓他進去的。

皇帝並不缺兒子,卻隻有這一個嫡女,自然是喜歡的。洗三那天,皇帝親自來看了女兒,還抱了兩下,賜給了女兒很多東西,讓人給皇後傳話,公主很好,朕心甚慰。

皇後對於孩子是男是女一直都很糾結,她也不知道是該盼兒子還是盼女兒。她心裡清楚,皇帝忽然對大皇子和善起來,很有可能就是對這個兒子失望了,不再抱希望就不會有奢求。愛之深責之切,整天和你笑眯眯的,哪裡是盼著你有出息呢。

等大皇子的恭親王封號出來後,皇後徹底失望了。一個恭字,說明了皇帝的意思。以後老實趴著,新太子有了後,你隻管恭敬就行。

可大皇子是皇後的親兒子,她豈能不擔心。皇後開始期盼能生個兒子,要是這個兒子是個聰慧的,未必沒有希望。可不管以後誰上位,大皇子嫡皇長子的身份,似乎都是一種隱隱的威脅,非死不能破局。就算是一母同胞的親弟弟,要廢長立幼,除非大皇子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剝奪皇族身份。即使如此,等以後新帝登基,未必能容忍。

皇後又開始盼著生個女兒,這樣自己就可以一心一席輔佐大皇子,不會有彆的想法。可一想到兒子那個蠢樣子,皇後自己都覺得讓他做太子對不起天下子民。

這回六公主出生,皇後徹底鬆了口氣,她和大皇子的母子情分還能繼續維持下去。

兩個孩子先後出生,李太後不偏不倚,都給了厚厚的賞賜,兩個媳婦也得了婆母的東西。典哥兒和六公主堂兄妹兩個,瞬間成了滿宮的焦點。

典哥兒先滿月,劉悅薇作為親姐姐,打了全套的金鐲子金鎖,送了許多金縷閣出的上好的透氣棉布,給典哥兒做衣裳。

滿月禮當天,劉文謙遍請京中文武百官和宗親勳貴,好在誠王府夠大,來多少人都不用怕的。

典哥兒沒有沛哥兒長得胖,但能吃能睡,一個月的工夫,也長了一些肉。魏氏這回奶水不夠了,不得已找了個奶娘。魏氏自己和奶娘一起喂,好在典哥兒不挑,親娘的和奶娘的他都吃。

典哥兒的滿月禮辦的熱鬨隆重,六公主的滿月禮反倒平常一些。宮裡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去,隻有宗親勳貴、皇後娘家以及五品以上誥命們進去吃了六公主的滿月酒席。

為表示對這個女兒的喜愛,皇帝親自給女兒定了永平這個封號。

按照規矩,公主一般是出降時才取封號。六公主才滿月就有了封號,可見皇帝喜愛程度。如五公主,她都快說親了,現在還沒動靜,六妹妹滿月就有了封號,她心裡嫉妒的像貓撓的一樣,可她嫉妒也沒用,六公主是嫡出公主,本來就比她們這些庶出的金貴些。要是說一個皇子剛出生就有爵位,百官都會反對,一個公主,又是嫡出的,帝後願意寵愛,隻是有封號,並無封地,百官們也不想掃興,索性都睜隻眼閉隻眼。

隨著六公主的滿月禮結束,兩個孩子帶來的熱度慢慢歸於平靜。

太上皇滿周年那一日,皇帝同時派了五位皇子一起去祭拜,另外把劉文謙和章郡王也捎帶上了,叔侄七人一起去往皇陵去。

祭拜的時候,章郡王說劉文謙是嫡子,且是親王,讓他在前麵打頭。劉文謙連忙推讓,說他是兄長,父親麵前,隻論排行,豈能論爵位高低。

章郡王不再客氣,打頭站在了最前麵。

劉文謙謙讓了章郡王,也給二皇子解了圍。他一個光頭皇子,混在兄弟們之間,一直尷尬的很。祭拜皇祖父,要是按照爵位排,他可要丟大人了。

可皇帝似乎忘了這件事情似的,連六公主的封號都擬好了,二皇子這邊還是沒動靜。

二皇子此前按下了所有的心思,當差比以前更用心,禮賢下士、虛心向學,漸漸在百官中贏得了一些好名聲。

大皇子雖然也在做這些事情,可神情間偶爾略過的傲慢神色以及言談間有時候的蠢氣,豈能瞞得過那些混了朝堂幾十年的人。

莊大人無數次替大皇子感到可惜,多好的身份啊,怎麼就不能心胸寬闊一些。哪怕你笨一些也無妨,百官們都不是吃乾飯的,可你不能心胸狹隘啊。你氣量不夠,誰敢跟著你呢,連皇後都被他氣的動了胎氣。好不好的,你哪裡不高興了就拿自己人生氣,這豈是儲君之相。

真是可惜了了,也不知道最後是個什麼結局。

話轉回來,一行人祭拜了太上皇之後,回去向皇帝複命。按例來說皇帝也該去的,可他骨子裡厭惡太上皇,索性派了兄弟和兒子們去。君子不立圍牆,他是帝王,出宮興師動眾,不去也沒人說他。

皇帝聽過章郡王的彙報後,一人給了些賞賜,打發兄弟兒子們各自回家。

入了冬月,天氣越發冷了。一場大雪下來,京郊的路都被堵了。

這場雪陸陸續續下了一二十天就沒停過,每次下了幾天之後,雪停了,大夥兒以為要晴了,歇個一天半天,太陽還沒出來呢,又開始下。不光下的大,且波及範圍廣,京城周邊的幾個省許多地方都遭了災,凍死人畜無數,壓倒房屋無數。

新政才推行了兩年,剛剛有了些成效,國庫眼見著好不容易豐盈了一些,忽然遭受這麼大的災難,皇帝急的嘴角都起了火泡。

大小朝會天天不斷,百官們怎麼商議也沒有個十全十美的法子,沒辦法,就算救不了所有的災民,也要硬著頭皮去乾一件事,賑災!

賑災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首先就得要銀子。

國庫裡那點銀子,想要把所有的受災省份都照顧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皇帝為了省錢,自己裁奪了自己的用度,皇後帶領滿宮嬪妃開始節儉度日。除此之外,皇後把內務府雲總管叫了去,宮裡所有人的用度都減半,連勳貴宗親的份禮也被皇後砍了一半。大夥兒心裡咒罵,嘴上卻不得不誇讚皇後賢良。

在帝後的帶領下,百官和宗親都開始節儉度日。可光節儉,也不能解決問題。

許多人嘴上說著節儉,隻是少花一些,家裡庫房裡又不會少一粒米,國庫裡也不會增加一兩銀子。

李太後和皇後商議後,婆媳兩個各自捐了三萬兩銀子,連皇帝也把自己的私庫掏了一大半出來。皇帝一家子開了頭,劉文謙第一個響應,捐了兩萬兩銀子。隨後,宗親百官紛紛解囊。

劉悅薇早就有這個想頭,可自己一個郡主,不好出頭。除了和魏氏一起在成外舍一些粥米,她也做不了什麼。如今大夥兒都捐款了,她直接掏出了六萬兩銀子,這在一眾公主郡主中都是領先的,比她爹劉文謙捐的還多。

好在眾人知道長樂郡主開的金縷閣能掙錢,也無人懷疑她這錢的來路。

這六萬兩銀子,劉悅薇攢了快一年。她也不曉得自己攢錢能做什麼,但家裡沒有那麼大的開銷,索性都留在了手裡。

她要捐款,鄭頌賢十分讚同。六萬兩出去了,家裡雖然去了十之七八,也不至於不能過日子。

除了百官皇親,京城一些大商家大富豪也開始捐贈。有錢的捐錢,沒錢的捐物資也行。這個時候,糧食、棉花、布匹什麼都是好東西。

劉悅薇讓汪彩鳳把金縷閣庫房裡存的下等棉布取了三分之一出來,送到戶部衙門捐掉。太好的不能捐,怕到不了百姓手裡。除了棉布,她還把莊子上庫存的糧食也捐了一些。

此次捐贈,劉悅薇在宗室女中是出血最多的。

真要論財富,她不是最富有的。她們家到京城才幾年,金縷閣和年月樓再掙錢,也比不上那些積攢了多少年的老郡主和公主們,可劉悅薇毫不猶豫把錢糧布匹都捐了出去。

她一是圖名聲,而是為自己心安。

誠親王一係雖然回京了,似乎除了得太後和皇帝寵愛,並沒有做過太多讓人側目的事情。論能力,劉文謙雖然是個二品,內務府也不是什麼重要權力衙門。論才乾,除了有個解元女婿,家裡沒有彆的能人了。劉悅薇拿錢砸,六萬兩銀子對賑災來說杯水車薪,卻可以讓人覺得長樂郡主雖然出生市井,卻能體恤民間疾苦,掏空家底去賑災,實乃巾幗英雄也。

二則,劉悅薇覺得自己回京後過的太順利了。雖則有些小波折,總體卻是越來越好。丈夫得了解元,明年春闈不出意外還會中榜。兒子活潑可愛,健健康康,父母姐妹兄弟都好好的,上輩子那些疾苦似乎都遠離她而去。

如果真的是上蒼開恩,她現在擁有這麼多,舍了一些錢財,又能算什麼呢。

六萬兩銀子啊,魏氏都替女兒心疼。外頭也有人說劉悅薇是個大傻子,敗家娘們。劉文謙卻對女兒讚不絕口,有魄力,不貪財,好樣的。

短短幾天的工夫,第一批賑災銀子和物資都齊全了。有了東西,就差賑災的人選了。

皇帝派了戶部侍郎親自去遭災最厲害的地方賑災,為了體現天恩,莊大人建議皇帝派個皇子過去。

賑災可不是好差事,明眼人都知道,雖然籌集的東西多,但一到了災區,隻能應付一陣子。無數的災民嗷嗷待哺,這些東西很快就會消耗殆儘。到那個時候,如果朝廷後續的物資不能接上,百姓可不管那麼多,就會罵賑災官員們貪汙,要是有人故意煽動百姓,餓極了眼的災民,當場打死賑災官員的事情也不是沒有。要是差事乾得好,是皇帝恩賜,朝廷恩賜。

總而言之,賑災不是個好差事。

皇後勸大皇子把差事接了,大皇子在猶豫。還沒等他下決定,二皇子主動請纓,隨戶部侍郎去賑災。

這下子大皇子急了,他不想要放著爛掉都行,二皇子敢和他搶,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