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五十年代農家生活(8)(1 / 2)

快穿之六七十年代 傳山 10373 字 3個月前

() 宋洪兵被說的老臉通紅, 還真的是, 自己好像一直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以後得改進,他安心做農民也是希望陪伴在梅子身邊。

運動過後夫妻倆, 抱在一起還在溫存,孟紅梅還簡單的說了讓小妹和自己弟弟學習的想法, 都是小事, 宋洪兵當然沒有意見。

大雪過後, 太平村真的很美, 白雪皚皚, 山林下的小村莊靜謐, 溫馨。

宋洪兵一早就趕到城裡給燕京的孟家寄過去臘肉。

轉眼年就過了, 春耕已經開始, 新的勞動方式, 一切都在摸索中,春耕是一年的重中之重,村裡就兩頭牛, 戶口已經遷走的孟紅梅不需要下田勞作。每天除了照顧新買的小豬仔還有新添的小雞, 就是在家教大寶學習,宋洪兵托關係讓人弄來一整套的小學的課本,沒事的時候, 宋洪兵沒事的時候就教大寶打彈弓,想著等大寶更大一些在教他練武,自己除了幾世部隊積累下來的功夫, 還有梅子給自己的武功,部隊的不好教,梅子給的可以教大寶。

他和梅子已經打算好,60年之前不打算要二胎,到時孩子要下鄉就麻煩了,大寶等到六八年已經十六歲,到時讓他參軍,按規定一家必須有一個孩子必須下鄉,不過不要緊萬一參不了軍,就到太平村下鄉,還能有家裡照顧。也不會很難過,家裡有房子,還有親人。

村裡的人對孟紅梅是羨慕的,特彆是年輕的已婚婦女,對孟紅梅羨慕的不要不要的,人家這麼年輕就不用下地乾活,在農村隻有上了年紀的女人才能在家裡不用下地乾活,都是些家裡已經娶了兒媳婦,做了婆婆的婦女才會不下地,在家裡帶孫子的。

大隊長宋有才找到堂哥宋有福換了隊裡水田用的上的稻種。

水田裡麵都是插秧的人,彎著腰,沒有什麼交頭接耳的人,仔細看看就能看到水田裡麵都是一群老爺們,這是最後的春耕,插完秧春耕就正式結束。

去年宋有福和孟新民兩家的水田得了多少糧食,大家心裡都有數,今天水田的活,也是最後,大家讓女人們,照看地裡的麥苗,他們還指望水田和去年一樣豐收,隊裡的老爺們一致認為不要女人插手水田。

田裡的男人們還一邊勞作一邊開玩笑,說話,男人們在一起說話葷素不計。宋洪兵聽的多,很少說話。水田不多,全隊的老爺們一起勞作,三天就能搞完,也不是很急。

一家人打點好行李,準備啟程到燕京去。

宋有福和孟新民看著麵前婆婆媽媽叮囑自己的兒子,頗為無奈,自己隻是去燕京看看,又不是不回來了,有必要這樣嗎?

時間總是不經意的溜走,1959年的夏天,乾旱已經開始,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烈日當空,路邊的小草小花也是曬的殃巴巴,沒有一點精氣神,水田裡麵也是隻有薄薄的一層水,太平村水源充足,但是也隻是能供給一點點水,保持水田有水就好。

剛剛開始,大家還沒有陷入到後麵的恐慌中去,孟紅梅也就是前兩年去過燕京住了一段時間,後來一直待在村裡,在燕京的口糧,也是孟家老太太幫著領的,每一次都是四個月寄一次到太平村,現在是隊裡是統一到隊裡食堂吃飯,不過因為孟紅梅母子的口糧不在隊裡,她家倒是可以自己做飯吃,去年的大煉鋼,很多人家都沒有了鐵鍋,孟紅梅家裡明麵上也是沒有的。

前兩年在宋洪兵的建議下,農閒時,大家修築水渠,從水潭河流兩個地方通往田地的水渠,有了前幾年的辛苦,現在隊裡的老爺們兒不用自己挑水灌溉,也算是一件輕鬆的事。

春雨貴如油,今年的春天是滴水未下,有經驗的老農們,早就預測今年會乾旱,隻是不知道乾旱的程度,西秦省大部分地區都是缺水的地方,還就西京附近好那麼一點點,也就好那麼一點點。

現在要說最好的還是太平山下的太平村。

水資源稍稍豐富一些,隊裡的人也不敢大意。

村中央的大鐘敲響,是早上吃飯的時間,宋洪兵餓著肚子到食堂去吃飯,紮喉嚨的粗糧實在是難以下咽,他覺得自己變得嬌貴不少。

幾家人都不缺糧食,隊裡辦食堂的時候,也隻是收當年下發的糧食,彆的糧食你隻要藏的好,他們不會刻意收,民不舉官不究,華國是個人情大國,一個村裡住著的,多少都有姻親關係,隻要不是太心眼小的人,都不會舉報揭發。

宋洪青,宋洪成,孟立誠,孟立章都各自翻修的房子,他們的都是青石修的房子,青磚就沒有用,怕紮眼。青石便宜,在外地買來也比本地青磚便宜很多,太平山脈的居民都不會采山上的石頭,一是山崖陡峭。二是老祖宗口口相傳的規矩,不許采太平山的石頭和樹木,每個村裡都有種樹在山下山腳,就是為了村民們修蓋房屋準備的,老人的智慧是由豐富的人生閱曆得出來的。

去年的大煉鋼彆的地方很多山都砍的慘不忍睹,但是隻有太平村附近,沒有被砍伐,孟紅梅之前每次上山都會找不同反向上山或者上山以後再走到不同山腳撒下荊棘的種子,這幾年早就長得很高很茂密,想胡亂砍伐不現實,這些荊棘有過異能催生,比一般的荊棘生命力都要旺盛,砍伐沒有幾天就會再長出來,讓人防不勝防。

太平鄉一大隊(太平村)在大煉鋼上麵絕對不是先進分子,不光怎麼努力總有一個隊排在最後一名,太平村的人無所謂,在他們心裡榮譽沒有肚子饑飽重要,從小就聽父輩祖輩說山不能變成光禿禿或者植被很少的山,要不以後不可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水之於他們是另類的糧倉,讓他們砍伐自己的糧倉,腦子秀逗了吧!

在食堂幾口乾掉碗裡的吃食,趕緊回家,不少人都笑話宋洪兵,“兵子,回去吃獨食啊!”

“咋啦,我媳婦兒和兒子心疼我不成啊。”

傲嬌的宋洪兵說的理直氣壯,沒有半點不好意思,人家驕傲著呢。

“瓜慫,還好意思。”

“瓜慫。”

“就是瓜慫。”

一群年紀相當的男人起哄,跟著嚷嚷,宋洪兵瞪了幾眼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家夥,舉起拳頭威脅他們,“你再說,秋獵你們一個個的彆想去。”

從開始集體以後,村裡就組織了集體秋獵活動,以前都是各自打獵,打什麼也不管,那是你的本事,現在就不行,一定要集體秋獵,不過農閒時個人進山隊裡也是不管的。

孟紅梅炒了兩個菜一個湯,吃的還不錯,宋洪兵回來的時候,母子倆剛開始,“爸爸,快來,今天有臘肉吃。”

“嗯,窗戶關緊了吧!”

“看看,嚴嚴實實的。”

大灶不敢炒菜,都是燒燒水,做飯就是用的這個小泥爐,煮飯,炒菜都是小泥爐,窗戶和門都是關的緊緊的,不會有味道溢出去,比較安全保險。

宋洪兵夾到一塊瘦肉,大寶和梅子一樣,都喜歡吃瘦肉,他把瘦肉放到大寶的碗裡,“快吃吧。”

大寶也夾起一塊大肥肉放在宋洪兵的碗裡,“爸爸,辛苦了,吃吧。”

宋洪兵苦笑不得,這孩子現在越來越調戲老子,故意的吧,好大一塊肥肉。

不過肥肉,他也不討厭,吃就吃,彆人還吃不上呢。孟紅梅不管他們父子的之間的互動,自己看戲就好,都不會吃虧,大寶越長大越聰明。

隊裡食堂吃的野菜窩窩頭,和見得到人影都大碴子粥,還刺拉嗓子。

就這樣還是方圓幾十裡吃得最好的,還多村裡吃的更差,剛開始成立食堂的時候,一些隊裡剛開始吃食堂的時候,大吃大喝,糧食迅速變少,還沒等乾旱,糧倉裡麵的糧食,都已經空了。看到現在這樣,很多隊裡都暗暗叫苦,就今年這樣的,夏收,秋收,糧食豐收的機會很少,今年吃啥啊?

很多隊裡的隊長會計都已經著急起來,他們現在嚴格控製糧食。

婦女們帶著孩子每天沒事就去山上挖野菜,自己挖的教到食堂賺工分,孩子們挖的帶回家,一大隊的百姓,家裡都有存糧,每天在家裡用陶罐悄悄做點吃的,有老人們的提醒,每家都不敢糟蹋糧食,一天在家裡補一餐,食堂就兩餐,早上一餐,下午五點一餐,遇到農忙時還是三餐,但是回到自己家裡,家家戶戶會加餐一頓。

孩子們的和老人的精神麵貌都不錯,村裡的人也不怎麼出村串門,走到外麵看的到外邊很多人都瘦的很。

孟紅梅這幾年和燕京孟家相處的不錯,她上次寫信過去了,讓孟家半年寄一次口糧。

記憶中大食堂會吃到明年,孟紅梅想著自己到燕京去看看。

“三嫂,在家嗎?”

“在呢,小妹進來。”

“哎。”宋佳琪現在在西京讀高中,現在放暑假。

“三嫂,我給大寶做的一個書包,暑假放完,他就要讀書,到底在哪兒讀。”

“就在這裡讀,我們都在這裡,不去燕京,去那麼遠,我和你哥都不在身邊,我們不放心。”

“也是,我也不舍得大寶去那麼遠的地方讀書。”

宋佳琪很喜歡大寶,帶的也多,有感情。她做的書包,也是斜挎包,不過上麵還繡了閃閃紅星,還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幾個字,手藝不錯。

大寶其實有書包,不過小家夥抱著小姑送的書包,高興的說:“謝謝小姑,我很喜歡。”

“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