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常見的例子,不少人在虛擬網絡上可能是個健談的社交達人,能夠和素未謀麵的陌生人談天說地,可現實中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高冷,他們害怕與外界產生任何交集,甚至不喜歡與親近的人交談。”
王旭感慨道:“跟我一樣,其實我在生活中也是個不苟言笑的人。”
“你?不苟言笑?我沒聽錯吧,你不苟言笑,狗都會笑。”陳博一個標點符號都不信。
王旭使了個眼色說:“真的,不騙你,從容的假笑隻是我的偽裝,沒有人能看穿我的逞強,走進我的心房。”
陳博鄙夷道:“你這騷東西,扔到民國去絕對是大文豪,還是專門撩撥少女心扉的那種。”
王旭正經地拒絕道:“我可不想做那種人,文學上的造詣並不能掩蓋作風上的瑕疵,我認可他們的才華,但不讚同他們所謂的浪漫。”
“你是個墨水盒,我說不過你。”陳博的知識儲備大多和代碼有關,引經據典根本不是王旭的對手。
老師還播放了幾段采訪視頻,裡邊不少路人對人際社交抱有焦慮,過度在意彆人的看法、每次組織好語言卻不敢開口、不願意認識新朋友、害怕與熟人對視打招呼…..
“這些都是社交恐懼症的表象,我們首先明白一點,抵觸不代表反感,這種抗拒感源自內心,和事物本身所處的狀態關係不大。”
“這個怎麼做筆記啊。”陳博第一次用電子書,手感很彆扭。
王旭無語道:“旁邊不是有個工具欄嗎?你這人是上個世紀來的原始人吧,三歲小孩都會的東西,丟不丟人。”
“哦,不顯眼,沒注意到,為什麼色調上不能再稍微突出一點。”
書頁底色是牛皮紙,工具欄幾個字還沒加粗,和旁邊的正文比起來黯然失色。
“突出一點就打破了整體美感啊,大家都一樣,憑什麼你搞特殊,和手機劉海屏差不多的道理。”
“這是什麼比喻。”陳博沒理解兩者間的共通性。
“滑稽類比,我自創的。”王旭自豪道。
老師接著從社交恐懼症的原因著手,深入淺出地帶同學們了解這方麵的知識。
“錯誤的思維方式、高度的警覺性、自身性格是造成社交恐懼症的三大主要原因。”
“錯誤的思維方式會誇大信息,尤其是負麵信息,一句簡單的吐槽,被人曲解成挑釁,錯誤的認知導致了錯誤的行徑,使得這種焦慮感呈螺旋式上升。”
“約嗎?”王旭突然把手伸了過來。
“約你妹呢。”陳博嚇了一跳,一巴掌給他蓋了下去。
“你看,錯誤的思維方式,你有社恐。”
陳博不服氣道:“去你大爺的,你這是釣魚執法。”
“高度的警覺性體現為過度自我防備,嚴重者可能還患有不同程度的被害妄想症。”
“當大量信息擺在麵前時,人們總會將目光不自覺地聚焦到某幾處上,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而社恐患者的注意力則更傾向於威脅性信息上,其結果很可能造成當前的社交活動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注意而信心受挫,進一步加劇這種不良心理。”
“又開始說些我聽不懂的話了。”陳博撓撓頭。
王旭翻譯道:“這多簡單,當妹子穿清涼裝的時候,你總會注意暴露在外的細胳膊大白腿,而當妹子換上杏乾比基尼的時候,你卻對細胳膊大白腿索然無味,隻關注被遮擋住的部分。”
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