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算法演變史(1 / 2)

() “怎麼昨天半夜有人加我?”

“哈?有這回事嗎?我不知道哦。”陳博裝起了糊塗。

王旭懷疑道:“奇怪了,照理說,沒事乾亂推名片,我的好友列表裡隻有你有前科。”

“可能是新來的犯人,你想想,最近有加什麼好友嗎?”

王旭回憶道:“之前在圖書館上課個人賬號忘記切,被人瘋狂加。”

“你這號是明星嗎?為什麼那麼多人加你?我也好想有這待遇。”

“怪我的微信名。”王旭長歎了口氣。

“你的名字?你改了名字嗎?”陳博好奇道。

“不和你說了,又到了愉快的洗胃時間,我以後再也不亂吃東西了。”王旭抱怨完,掛斷了電話。

陳博去翻了翻通訊錄,找到王旭的頭像點看,差點笑崩牙。

“[加上我發200元紅包],你是嫌錢多還是嫌事少?”

沒人幫自己留意課表,陳博每天早上還得提前起床查看,生怕突然多了些奇怪的東西。

這節選修課是《計算機算法的前世今生》,對於陳博而言不陌生,隻是目前身處的時代算法又發展了幾十年,難保不會新增些理論知識點。

“彆人都是穿回過去作威作福,我倒好,一個可憐兮兮的原始人落單了。”陳博撓撓頭,拎著鍵盤袋出門。

老師是個標準的碼農形象,象征資曆的深度地中海,一臉漠然的神情,厚到可以防穿甲彈的眼鏡,灰白相間的格子衫,略顯僵硬的步伐,手指時不時還會做出敲擊鍵盤的動作。

“今天的人怎麼有點多啊?是代課競爭上崗的緣故嗎?”老師推了推眼鏡,粗略數了遍人頭,上座率是高了不少。

“老師,今天鍵盤應用學的也上這節課。”前排的同學提醒道。

“哦哦,原來如此,好吧。”老師打開電子教材,開始照本宣科。

陳博對這部分內容不感興趣,計算機算法方式多樣,傳統的有遞推法、遞歸法、窮舉法。

當初在負責算法推薦時,陳博采用的是應用廣泛的動態規劃法,即將原問題分解成由各因素組成的子問題,通過求解子問題的答案反推出原問題的最優解。

舉個例子,探討不同情況下消費者購買需求變化,會先將影響消費者購買需求的變化因素逐一列舉出來,分析得出結論,在彙總所有結論建立一個模型,得出最終解。

早期的計算機算法遠沒有這麼先進,大約在零幾年某度引擎製霸全網搜索的年代,當時的算法隻停留在單線思維,處於搜瓜得瓜,搜豆得豆。

互聯網廣告投放業務的蓬勃發展變相推動了算法技術革新,每個人的喜好大不相同,如何把廣告更精準地送達給目標人群,成了商家們考慮的首選。

以前把廣告投放給1000萬人,最終的轉化率可能不足1%,在實現精準投放後,可以把50個廣告分彆投給50萬人,後者的單價比前者便宜30%,但實際效果遠勝幾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