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點了點頭,“是,他自傳的語言沒什麼框架結構,屬於想到什麼說什麼,當個飯後讀物差不多。”
“至少證明大概率是本人寫的。”陳博知道能混到出自傳的大佬,很多不是親筆撰寫,多數是擬個提綱,由出版社找人代筆,寫完再核對下細節,最後敲定成稿。
“我第一年的戰績也就勉強跑贏指數基金的水平,這跟我那些動輒50%收益起步的同學相比簡直望塵莫及,他們也經常調侃說我每天花費那麼多時間研究各行各業,到頭來不如直接在熱搜上撿一隻買。”
程材的PPT沒有滾動到下一頁,這部分內容應該是自己即興添加的。
“付出與勞動不成正比隻是暫時的,好日子不可能一直都有,當市場麵臨風險的時候,回撤率會證明我是對的,在一**跌中識相的人選擇了早早止盈,但還是有不少頭鐵的選擇加倉硬扛。”
“通過靈活快速的高低切換,在經曆牛熊轉換過後,我成為了笑到最後的贏家,收益率也遠超當年收益最好的板塊,但這不是巔峰,這隻是巔峰的開始,往後我的收益率越來越誇張,如果拉長到10年的維度,那是一條陡峭而迷人的指數曲線。”
王旭又壓低音量抬杠道:“彆看他現在洋洋得意,書裡那會兒說,單押注一個行業的時候成天擔心受怕,父母給他的房貸錢,同學們的嫁妝彩禮,還有親戚小孩的零花錢,全部在他一個戶頭上,每天1%上下的波動,都能讓人眼皮子打顫不止。”
“同學們的嫁妝彩禮也能搞到手?這忽悠水平可以的。”一般這種要用到大事上的錢都不會調度,至少陳博會這麼做。
“他拉了幾個群,在裡麵搞線上路演,各種技術指標分析、還有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把人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最後承諾保本,收益七三開,自己拿七,前前後後弄了一百多萬。”
儘管這本書看過有些時日,但王旭對裡麵的內容依然能如數家珍。
“他自有資金多少。”陳博的語氣裡充滿好奇。
王旭伸手比劃道:“10萬不到,父母提前預支了半年的房貸款,讓他自己支配,這部分6萬左右,加上打工攢下的錢,3萬出頭。”
“十倍杠杆啊,這要是栽了,不得涼涼。”陳博驚呆了。
“對啊,所以說,有運氣成分。”王旭還把程材的第一桶金娓娓道來,“那年上半年火的是醫美,他在裡麵死拿了2個多月,翻倍後跑到可降解材料,剛好遇上產量爆發元年,半途沒忍住開了融資繼續加杠杆,10個月的時間把賬戶成功做到千萬水平。”
“聽起來是挺傳奇的,膽識運氣缺一不可。”陳博簡單點評了兩句。
“更傳奇的是書裡提到的舍友。”
“他舍友比他更厲害麼?”陳博追問道。
“沒,就單純的抄作業,人家拆二代,他買什麼就跟著買什麼,反正是同進同出,人家本金初始就1000萬,最後掙到錢分了程老師1000萬。”
“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