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當年(2 / 2)

清穿日常 多木木多 7876 字 3個月前

另外,宮裡常有人妒恨她,不止是皇後,就算一二小妃嬪隻怕也沒少在心裡盼著她倒黴。她常想能不能命令這些人把恨她的心都換成愛她的心呢?

其實她也知道,要換得她們的忠心,隻要把她們送到陛下麵前就行。可陛下知道她是無論如何也不肯這麼做的。

可見這人心總要用東西去換,平白無故叫人將心送上是不可能的。有以人心換人心的,也有以財帛動人心,更有以權勢相誘換來的忠心。差彆隻在兩邊是否都心甘情願做這個買賣。不然賣的人覺得賣賤了,買的是覺得買貴了,這份生意就不能長久做下去了。

最後,她最懼烏發堆雪,容顏蒼老,常想青春永駐,與四爺恩愛長久。

可這些全都由不得她做主。

所以就算她富貴至此,這世上還是有很多不能隨心的事啊。

願與陛下共勉之。

之後四爺考察了蔣陳錫之弟蔣廷錫,說他學問紮實,由翰林院編修升禮部侍郎,更傳口諭讓他速速前往山東伴駕南巡。算是給這蔣家之事做了個結尾。

七月時,宜爾哈適婚烏拉那拉·星德。

整個紫禁城的熱鬨勁也傳不到圓明園裡來。

覺爾察氏見李薇還真就打算不回去了,道:“你不回去真的沒問題?”

李薇搖頭,道:“萬歲都說我不必回去了。”

宮裡那個大舞台還是留給皇後吧。她也品出味兒來了,紫禁城還是有其代指的意義的,遠香近臭不是一句假話。至少離得遠了,皇後就夠不著她了,而近在眼前的年氏又明晃晃的刺人眼睛,讓她想忽視都不行。

覺爾察氏也不想讓她回去,不說她現在扛著肚子,就算平時她也不願意把自己姑娘送上門去讓人作踐。皇後且放到一邊,咱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她就是怕不回去對她不好,既然萬歲都準了,想必是無大礙的。

李薇在那裡一個接一個的吃荔枝,被她一巴掌拍下來道:“吃多了上火,你也省著點吃。”

她管著她一天隻讓吃十個,可每次端上來她都要一口氣吃完。

“怎麼出去幾年變饞了?”覺爾察氏一看盤子裡還剩四個,就讓宮女端走。“以前在家裡時還知道留下來慢慢吃,現在怎麼好像不吃完會有人來給你搶似的?”

李薇這些日子讓額娘管得習慣了,做出小女兒態束手坐好聽教訓。

覺爾察氏歎氣:“好了,彆裝出這副樣子來。你這脾氣也真是大變樣了,又嬌又怪,不像小時候那麼懂事了。”

聽了這話後,李薇後麵幾天一直在回憶當年。

當時她剛穿來還挺天真的,立誌要做個人人稱頌好姑娘,就是那種彆人一提起來就豎大拇指誇的。

現在好像很久都沒有那種念頭了。

她的世界也變得越來越小。小時候交了一條街的朋友還不夠,恨不能半拉北京城裡都是好朋友。遇見的人都願意結個善緣。

可現在她的世界裡隻有四爺、孩子們和李家。連以前在府裡時結交的田氏等人也早就不聯係了。

每日送到永壽宮的請見牌子越多越多,可這些人全都是工作,她也從來沒生出過結交的心來。

到底是她把路越走越窄,還是這就是高處不勝寒滋味?

但是就連李家的弟妹如佟佳氏等人她都不能放心信賴,何況旁人呢?

她深知每一個湊上來的人都是為了想要借四爺、她這個貴妃,甚至是弘昐等人的勢。所以難求真心。

現在想起在府裡時與田氏交際還總覺得二人的友誼不純粹,可現在想想,當時好歹地位相當,已經是難得的友情了。

現在與她地位相當的卻都是同處四爺後宮的敵手。

總不見得讓她去東六宮找朋友吧?

她多少有些明白了四爺為什麼現在才對她的感情越來越深。如果她都覺得身邊除了他和孩子之外再無親眷,恐怕他的感觸隻會比她更深刻。

晚上,她與覺爾察氏在屋裡。覺爾察氏做針線,她拿著戲本子看不進去,不由得問出困擾她幾日的問題。

覺爾察氏抬頭想想,道:“當年我嫁給你阿瑪時也覺得不習慣。”

覺爾察家住在哪兒呢?有老覺爾察和兩個哥哥在,覺爾察氏素日來往最多的就是街邊做針線,賣茶湯的母女,酒館家的女孩等。既是滿族,又有家傳,所以覺爾察氏倒是從來沒有女子不能出門,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意思。

她知道漢人都是這麼教女子的,但是僅僅是知道而已。

等她嫁到李家後,才發現她不能三五天就回家一趟,隻能讓塔福和費揚古來看她。她也不能去替李文璧買紙買筆,這個要吩咐家裡的下人去做。

她每天隻能在這個家裡轉悠,去看看灶台,在婆婆那邊侍候茶飯,或者去書房給李文璧紅袖添香。

李文璧見她在家長日無聊,就請街坊來陪她說話。

然後覺爾察氏就要天天坐在那裡跟街坊做針線,納鞋底,說八卦。一坐一天,喝茶嗑瓜子吃點心,就坐在榻上哪裡都不去。

所以一年之間,覺爾察氏的針線活突飛猛進,一日千裡。

“你懂事後,我不知道多高興呢。都說生女兒好,女兒是額娘的貼心小棉襖。我就想這話說的真是不假,知道我最發愁什麼,就送你救我來了。”覺爾察氏笑道。

當年李薇小小年紀,坐在那裡一會兒還搖呢,就會打絡子陪人說話。街坊知道他家有了孩子就帶著自家孩子來串門,她把自家女兒往那邊一送,她就能把大的小的都給招待的妥貼極了。

她就正好能逃出來借著理家躲到一邊,總算不用再跟她們一起做針線了!

李薇沒想到她的‘早慧’還有這種作用。

母女兩個由當年開頭,話題歪到了十萬八千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