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1 / 2)

清穿日常 多木木多 6950 字 3個月前

圓明園裡一下子成了鐵桶,隻有進去的,沒有出來的。乍一看跟以前沒什麼兩樣,細想起來總有人心中發虛。

四爺閉居圓明園,好像打算連年都在這裡過了,還讓人整修勤政殿。她看到由營造司與奉宸殿送來修葺宮殿的奏折讓她用印時才知道,他居然真打算就在這裡把新年過了。

大概就跟頒金節時一樣,宮裡的朝著禦座磕頭,圓明園這裡是親信之人。

玉煙見主子捧著這本折子發起了呆,不得不提醒道:“主子,張起麟在外頭等著呢。”

李薇回過神來才趕緊把蓋了印,遞給玉煙道:“快些送過去吧。”

常青因為一直留在紫禁城裡守著永壽宮,四爺就又把張起麟給她使了。又因為過年前諸事繁雜,他搬到這裡來,內廷的不少事也都要從這裡走,所以她這邊也慢慢的有了不少的公事。

說話張起麟又使人抬進來一擔賬冊,把上頭兩本總賬拿給她過目。

這是今年宮裡過年前賞賜與分例發放,她這裡用過印後退回宮裡,宮裡才能憑這個去叩開宮庫的大門,內務府也憑這個把金銀錢物撥進各宮。

一些如宮女太監的衣物月銀等,她隻需要對個人數,再對個分發的總數就能蓋章。

但寧壽宮、長春宮和阿哥所三處的卻要一筆筆對細賬。

四爺在勤政殿見過弘昐後突然說起:“你在戶部也算了快一年的賬了,正好去幫幫你額娘,她那裡的事情也多得很。”

弘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拐到後頭的九洲清晏,一進屋先看到的卻是趴在熏爐邊取暖吃栗子的兩狗一鳥。百福和造化是趴在狗窩裡的,烏鴉則是蹲在一個高約一尺的燈籠架上,它的一邊翅膀不能完全合攏,半垂在身側。

架子上掛著個小籃子,裡麵就是栗子,烏鴉叨起一個,看不清它是怎麼用力的,反正不過一會兒就見兩半格外整齊的殼落下來,栗子仁被它給吞到嘴裡了。

下午連弘昀和弘時都叫過來了。李薇見勞力這麼多,隨便也把要給額爾赫他們的賞賜細賬都拿給他們去對了。

這些日子裡,李薇沒有把額爾赫叫到園子裡來。雖然她常常讓人去公主府看她,但是不把人叫進園子,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弘時就道:“姐姐說了,說她在公主府裡沒事,會好好照顧自己,讓額娘你放心。”

李薇嗯了聲,摸摸弘時的頭。

此時四爺做的是外鬆內緊,兒子們儘量都帶在身邊,女兒們則讓她們都留在府裡彆出來。之前太後要回宮,四爺還不高興,基本上是暗示現在有不軌之徒在暗處,等他將這些人一網成擒再說。

當時這母子二人的密談沒人知道到底都說了什麼,不過那天晚上睡覺時,四爺抱著她說:“朕絕不放過這些不安分的家夥……”

她也不知道能說什麼。

四爺這些日子對她說的話明顯越來越多,有時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

像李文璧已經在京裡待了快兩年了,他道:“朕想著是直隸那邊駐軍多,十四這趟回來後,朕想把直隸的駐軍給動一動,怕那邊不安穩,就先讓你父回來,免得被攪進去。”這半年直隸那邊狗咬狗的太多了。

再比如這次的下毒事,他居然能十分理智的說:“朕想他們也沒想到真能成功,估計下毒隻是他們設的一個局,後麵的局勢才是他們想要的。”

當天喝的酒是玉泉和惠泉兩種。酒庫的太監開庫將酒取出,這個是隨機抽的,原意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下毒的發生。

酒取出後,哪一甕當天開來給萬歲喝,這個也是沒人知道的。不過當天打開後,第一個喝的肯定不是四爺,而是開甕和嘗膳太監。他們都有一條好舌頭,不是隻為了試毒,這酒裡要是加了東西,開甕的太監自從乾這個起,嘗過的酒比他吃過的飯還多,不客氣的說這酒液一入喉,是哪年的,什麼地方產的,窖藏幾年,用的是什麼水,哪裡的糧食,等等全都能嘗出來。有的甚至能品出釀酒的秘方。

侍膳太監也是一樣,一共八人一起嘗,出了事八個人一起死。

現在這些人也都被拿了。

其實李薇聽完這些後,心裡想的是可能這毒不是下在酒甕裡的,而是下在酒壺裡的。所以這些人應該全都是無辜的。

四爺也是這麼想,不過他也沒辦法。他歎道:“現在口供沒有問完,朕也不能擔保他們個個都是清白的。當日在席上侍候的都被拿了。”

包括蘇培盛。

對蘇大公公的忠心,李薇還是有數的。這人平時眼高於頂,可以說除了四爺,彆的一個也不放在眼裡。要說有人能讓他背叛四爺,她都不相信。他都能做到四爺身邊的大總管了,還有誰能給一個太監比這更高的地位和權勢?

何況四爺還重新給太監排了品級,他是大清以來頭一份的四品太監,是頭一個穿上孔雀補子服的太監。

以蘇培盛的人品,估計穿上那身衣服起讓他為四爺去死都心甘情願了。

隔兩日口供就送來了,四爺也不避她,看過後還拿給她。這些過口供的人都是一日三遍的熬刑,基本上都要熬到最後。隻要能不死,說不定就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但這必須是四爺真的信重的人,不然知道這種秘事的,如果不是特彆重要的,還是死了更乾淨。

李薇先看的就是當日一同執壺倒酒的兩個小太監。口供上會有日期,時辰,筆錄,施刑官,監刑官(用來防止刑重致死),還有刑具介紹。

她都是趕緊略過第一頁不看,直接從第二頁看起。

上頭兩個小太監的口供都一樣。他們都是在園子裡侍候一輩子的人,從康熙年這園子賜給四爺起,七、八歲時就進來了。一直在膳房做事,一開始隻是做些砍柴擔水的差事,慢慢的從幾十個小太監中拚殺上來,這才能在主子跟前侍候。就算這樣,從傳菜到執壺倒酒,這又是一個進階。

三個小太監確實從小相識,家鄉雖然不同,但父母親人也都找不著了。從進宮起就是光杆一個,自己吃飽全家不餓。那個吊死的小太監也確實應該不是自殺,因為他們在賞秋宴上侍候完了還商量著拿上賞銀,改日去八大胡同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