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兒世界貴女子7(1 / 2)

且說京城, 瓊林宴後便就是等著授官了, 這會兒大家比前麵考試時都還憂心。畢竟考不中也就3年後再來,這官要是這一時差了, 指不定這一生也就默默無聞了。

須知,進士授官裡麵的門道可就深了, 授官的地方好壞大多能直接影響到一生。

考得好的也可能使壞給你扔去個窮鄉僻壤, 讓你一輩子出不了頭;考得不好的也能運作一番進翰林, 指不定就能官運亨通。

這時候,人脈、門路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不過, 這也隻是官場起始點的難易,後麵是發達還是落沒就得靠自己了。有才乾的人總是不那麼容易被埋沒的。

三人中, 周念學和盧淮都選擇了被安排進翰林院, 這是最穩紮穩打的做法。翰林院彙聚了整個大晉朝最頂尖的文人學子, 三年的學習足以他們的學識再跨上一個台階了, 那時選官才是好時機。

而莊子瑜卻是已經打算謀求一個外放的地方官了。

不同於其他兩人的等得起, 莊子瑜覺得自己迫切需要走進現實的官場。本來莊父去世時官場人脈就散了一大半, 若再是不撿起來, 怕是從翰林院出來人家都不記得有他這麼個人了。故而這幾日,莊子瑜一直在京城東奔西走、尋找莊父的故人尋求門路。

周念學有點替他可惜,大晉朝一直有“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說法, 他們三個成績都還行,進翰林院肯定沒有問題的,待三年後再選官又是另一番新氣象。

莊子瑜這番選擇雖情有可原、但也是自斷了以後可能的大好前途。不過他也不好說什麼, 自己背後好歹還有一個周父,對方家中卻隻有一個寡母、親族也不大能靠的上,無奈之舉罷了。

三年,在翰林院基本什麼也做不了,大把學子一生就浪費在裡麵了;而在地方,好好治理一地卻足以做一些成績來了。若是考評優秀,說不定還能升上半級、一級,才能維持住以前莊父的生前人脈,有價值的人才有談人脈的價值。

如此這番,莊子瑜和周念瑾兩人日日早出晚歸,直到有一日莊子瑜神情輕鬆間又難掩喜色地回來,兩人就知道事情成了,且地方應該還算不錯。兩人互相使了個眼色、上前恭喜一番,多餘的話卻是不敢說的。

如此沒幾日,入選翰林院的名單也張貼出來了,周念學和盧淮都赫然在上麵,毫無懸疑。

隻是這一定下來,想必分彆的日子也不遠了,人長大了,分彆就一直是人生的主旋律。

—————

不過在這之前,都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回鄉祭祖。不論是留任京城的、還是派遣地方的,以後都很難再有機會回到故鄉了。

大晉朝曆來講究個以孝為本,當官者更是要注意為人品行,孝道就是重中之重,進士及第、入朝為官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哪裡能不衣錦還鄉、告慰親族呢。

而且離家兩個月多了,家裡的人收到好消息,還不知多高興地等著他們回去呢。

不同於來時的緊張和忐忑心情,返程的日子心態卻是格外輕鬆的。

沒有了那一層束縛,眾人都暢所欲言,或是大談今後理想抱負、或是針砭時政利弊,所有人都仿佛被打開了傾訴的開關,滔滔不絕。因為這是他們最後輕鬆的時光了。日後一旦入了官場,自身是黑是白怕是自己都不能保證的了。隻眼下,還是一群年輕單純的新進士。

或許是因為歸心似箭、心情愉悅,原本來時足足走了半個月的路程,返程竟不過十來天就回來了,還都很是精神抖擻,沒有一點風塵仆仆之色。仍是在城門口集合,一一作彆後便都各自散去,各回各家了。

周念學三人也同時在城門口彆過。這種大喜事,第一時間肯定是要回自己家的報喜的,這是基本的素養了,

不過,一個城市裡,過幾天宴席開起來,還是會再見到就是了。

周家,周父周母,周念夏並兩個姨娘都在正廳候著了。

自十幾天前周家收到兒子準備回來的消息後,周母就一直在家裡等著。等這兩天書信陸續傳回來、估摸時間差不多了,就連周父也開始請假呆在家。

這不,知道今天差不多就是兒子回來的日子,一大家子一早就來到了前廳,準備第一時間迎接已經是進士的兒子回來。

周母同時也在忙著族裡開祠堂祭祖的事,還有親朋好友間開的宴席。帖子都已經發出去了,時間定在回來後的第五天,好歹能讓兒子緩一緩。前三天家裡還要祭告祖先、族裡也要開族譜,且得有著忙呢。

周念學回到家,見到的就是這麼一副家裡人嚴陣以待的樣子。離家這麼長時間他也有點想念家人了,見到這一幕,不禁有點心酸,同時還有點自豪。

在心裡默默對自己道:你看,我做到了,沒有辜負父母、師長的期望。

周念夏眼疾手快,在大哥出現的第一時間湊到周大哥麵前噓寒問暖,那樣子不像她是個妹妹,反而像是個操心的老媽子,一下就打散了周念學略有點驕傲自矜的小情緒。

周父周母慢了一步,但也很快來到兒子麵前,周父不住的誇讚欣慰,周母也一個勁心疼的念叨著瘦了瘦了,醋得一旁的周念夏直喊偏心,周母笑罵她沒被管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