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的小皇後2(2 / 2)

吃過飯,周念夏收拾好飯碗,就帶著二弟去地裡了,這個家到底還是身為男兒的二弟當家作主,再加上馬上要要到來的逃荒,這個二弟需要儘快成長起來,畢竟女子在這時代還是不方便出頭。

一路出來,周念夏與一路遇見的鄰居長輩們一一打過招呼。

這村子叫大柳村其實也隻是因為村頭的那棵大柳樹,但實際村子裡主要也就三大姓,周姓、王姓和張姓,多年下來互有婚嫁,三家之間也一向共進退。

比如周念夏,母親是王家的女兒,奶奶就是張家的,也是如此姐弟四人才能在父母過世後保住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沒被覬覦不說還頗受照拂,也算幸運的了。若是沒有宗族的人家,一家幼小被逼死都是有可能的。

當然了這也得族人有良心,也多虧了家中還有兩個弟弟,在有男丁就有希望的古代,這才是有族人給他們撐腰和幫助的根本。

要是一家子女孩,不用外人動手,怕是宗族裡的人就會第一時間把周家的土地收回去,最多給姐妹幾人一點飯彆餓死,理由嘛,女兒都是要嫁出去的,周家的土地哪裡能給外人。

所以說,宗族有好有壞,不過對於現在的周念夏自然是好處大於壞處的,現在想那麼多也沒用。

—————

來到地裡,周念夏便帶著二弟開始了今日份的勞作。

現在正是八月頭,秋收還沒有正式開始,活也不是太多,周念夏他們最近的任務就是地裡一畝地黃豆的收獲。

在古代,大米出產少、是精細糧,並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就如周念夏她們家,雖然地裡主要種植稻穀,但那都是留著賣出去換錢的,平常自家吃的也大多是些粗糧,如紅薯、玉米這些罷了。

今年的大米,周念夏打算全留下。倒不是為了吃,吃都吃不飽了誰還顧得上口腹之欲,而是大米價值高且占地少,一斤米能換好幾斤的粗糧,他們家就幾口小人兒,帶太多東西是走不了的,還不如撿著值錢的帶。路上大米總還能找著人換不是。黃豆今年的收成倒是沒怎麼受乾旱影響,周念夏也準備全留下,這可是補充蛋白質的最佳途徑。

一邊想著後麵的打算,周念夏手上的活計也沒有停,人小乾的慢,他們可得抓緊了。

不同於後世的機械化收割,收拔禾、脫粒、收獲自動化操作,這時候是真正的純手工收割。周念夏和周二弟人手一個大鐮刀,從禾苗底部將禾苗一叢叢割下,甩到一邊的空地,動作快速麻利,這還是最簡單的收割,後麵割下來的禾苗還要運到打穀場上曬乾,再人工脫粒,每一個步驟都不容易,怪不得古人都說汗滴禾下土了。

周念夏現在就覺得這句話很形象,她一直以來沒怎麼吃過苦頭,這可是第一遭。

其實叫周念夏想,還是提前離開這片災荒地區比較好,可他們人單力薄,加上古代戶籍管理嚴格,並不允許治下百姓隨意流竄,這提前避難的想法是想都不要想了。至於找權貴大戶庇佑,周念夏懷疑這整個縣城都沒有一個大戶人家,有權勢的誰想不開到這窮鄉僻壤當官。

也是沒辦法,周念夏才隻能老老實實乾活,不為自己也為這一家小蘿卜頭不是。

好在辛苦都是值得的,姐弟倆足足忙活了好幾天,這黃豆才總算全收上來了,糧食入庫,周念夏心才安定下來。

手上有糧心中不慌,周念夏打算趁這段時間給姐弟幾個好好補補身子,不然後麵不定能撐下去。

就這樣,周念夏過上了晚上偷偷去地裡放水,白日裡地間勞作的日子。隻是周念夏預想的降雨始終沒能實現,一直也就澆澆自己的天天裡。辛苦是辛苦,可看著幾個孩子的樣子也略有點安慰。

很快就到了秋收的日子,不同於那一畝的黃豆,周家足足有三畝水田,往年原主都是請人來幫忙的,今年周念夏也沒打算全自己乾。他們家直係的長輩可不少,請三五個人過來幫忙,包一天三餐飯也就行了。這些人家也樂意幫個忙,隻不過要等到自己家的收完了才會輪到周念夏家。

知道今年肯定是不會有雨的周念夏也不著急,每日裡自己下田能收多少先收多少。

倒也沒叫周念夏等太久,今年的收成不好,動作也快,沒幾天就有幾個叔伯來到她家幫忙,周念夏也沒矯情,自己連田也不下了,每日裡之準備好幫忙人家的飯食,肉沒有,可飯菜管飽,也讓這些叔伯滿意了。

到最後,糧食全部收上來,周念夏估摸著聽旁人的議論,估摸自家的產量也就一畝比旁人家多個三十斤左右,不仔細看都看不出來。

周念夏都不知道,該慶幸彆人看不出來異樣,還是該哀歎一番努力作用不大。

作者有話要說:  竹裡:終於想好了這個故事叫什麼,但是我們女主和這個故事依舊沒有多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