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雁以為, 特意點名叫他們來,是要他們負責方案的調整和更改。
按照林鑄江的想法,要取消混凝土材料, 做成全鋼的拱橋。
還有選址的改變, 要求能將世博會的展區儘收眼底是——
諸如此類, 等等等等。
但誰都沒想到的是, 林鑄江交給他們的是另一件事。
“風洞試驗?”
蘇擎說, “原來不是看上了我非凡的才華,而是看上了同舟大學的實驗室?”
方斯聞點頭:“滬城是沿海城市,除了霧天以外, 還有台風和寒潮, 跨江大橋如果選址在這個地方,必須要考慮抗風能力。”
和一般的橋不同, 這座橋的拱形——大大增加了受風麵積。
如果抗風能力不夠強,可能會產生很多問題。
“我去聯係滬城周邊的氣象站,收集資料。”
謝雁很快給出了計劃, “方哥找一下相關實驗的資料, 給一個基本的實驗方案。”
蘇擎:“那我?”
她說, “除了非凡的才華,你不是還有卓越的社交能力嗎?”
謝雁收起東西,盯著他,“聯係一下我們學校的風動實驗室。”
蘇擎:“其實我是個非常內向且不擅長社交——”
他看著已經收拾好東西出門的兩個同伴, 話還是堅強的說完了,“的好同誌。”
行,不就是風洞實驗嗎?
衝就完事了。
**
滬城四周一共有三個氣象站。
謝雁收集好三個氣象站三十五年來每天的風速、風向記錄,用信息處理係統,對上萬個數據進行計算。
這是一項不小的工作量。
滬城是華國最早開始研究台風的城市, 沒有彆的原因——環境太適合了。
一直以來,因為地處沿海,又在長江入海口,滬城經常受到來自海上的強台風的襲擊。
從古代開始,華國就開始對台風和相關災害進行觀測,民國時期,相關的數據,地圖和台風眼圖,都是人工手繪的,精度不比機器差。
滬城的台風厲害到什麼地步?
六十年代的滬城,就可以單獨出一本台風年鑒!
根據信息係統收集的各種資料和信息,謝雁發現,滬城的台風一般出現在台風季節,和東南沿海的其他城市一樣,都是七到九月台風最多,其他月份也有。
過去的十幾年裡,隻有三年滬城沒有被台風影響到。
可以說,一到台風季節,滬城就得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處理暴雨、淹城、狂風等極端天氣帶來的危險。
跨江大橋不同,因為拱橋獨特的造型,注定了它會受到比以前幾座跨江大橋還要厲害的風力襲擊,而且,它不會躲起來,它永遠佇立在江上。
暴雨、大風,足以將車輛掀翻,大樹連根拔起——
這樣恐怖的風力,就是這座橋修建之後的百年內,將常常麵對的危險。
風洞試驗,就是要提前從實際出發,驗證之後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等到大橋修好在調整,就來不及了。
春節過後,謝鬱回了軍隊,趙圖強又開始跑貨運,但自從華國的高速路和公路越修越好之後,大大縮短了客車、貨車在途的運輸時間,他也能常常回滬城。
謝雁和方斯聞,還有蘇擎,則加班加點地在進行實驗計劃。
很快,一個想法冒了出來。
“在落穀河的時候,我們就尋找了相同的地質做錨定實驗,這一次,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造一座縮小的橋,”
蘇擎說,“隻要有足夠的數據,弄明白拱橋會麵對什麼樣的情況,能否支撐住狂風的襲擊。”
謝雁點頭,“但是隻有橋還不夠。”
“還不夠?”
“對,為了保證百分百的還原,我們還需要製造一模一樣的地形地貌,以模擬真實的情況下,大橋能夠扛得住。”
方斯聞查過資料,“做一模一樣的地形?國內還沒有過這樣的實驗。”
“對,我分析過氣象台近年來的數據。大橋建造完成後,以這個位置來看,可能會遇到來自16個方向的大風,而地形在風環境和風向上的影響非常大。”
做一模一樣的地形,橋體,進行完全的模擬測試!
這個想法,讓三個人和風動實驗室的人花了不少時間。
但是,付出的回報是值得的!
因為完全的模擬,一比一百的模型實驗,將會給他們提供最真實的數據!
林鑄江等著他們來彙報結果,“怎麼樣,實驗有沒有什麼問題?”
他的頭發已經半百,但長跑工地的人,身體並不差。
蘇擎第一個彙報,“方案沒問題,按照原本的抗風設計,是不會發生顫振!”
他們之前為了防止橋體顫動,已經提出安裝阻尼器的想法,阻尼器不止可以防止地震帶來的危險,還可以穩住橋身。
方斯聞幫他補了一句,“但是——”
“但是?”
林鑄江喝了口茶,說,“還有反轉?”
“但是——”
謝雁繼續往下說,“風穿過橋體後,會產生旋渦,雖然沒有顫振,但是會產生至少幾十厘米的渦激共振。”
所有人的壓力都很大,而林鑄江對他們這個實驗非常重視,因為之前的一些大項目工程,不是延期就是有問題,而這座跨江大橋,不僅要挑戰是世界紀錄,還要迎接世博會,保證在兩年內完工。
他們因為完全模擬出一個縮小版的地形和大橋,就是從另一個方麵,驗證了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你們能帶著這個結果來找我,”
雖然多年沒見,但這段日子的相處,林鑄江對謝雁更加熟悉,這個小時候背著書包,在設計院的小閣樓裡畫橋梁設計圖的女孩,現在已經成為了可以獨當一麵的設計師。
她從大山、懸崖、峭壁、湖泊群所在的地方回來,帶著豐富的閱曆和經驗。
“沒有解決方案,我看你們是不會來找我的。”
林鑄江放下茶杯,“說說吧,你們怎麼想的?”
蘇擎看了眼兩人,“你們提前跟他透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