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 37 章(2 / 2)

小知縣 桃花白茶 15153 字 7個月前

區彆隻在,事情少的縣問得極快,兩盞茶功夫就可以出門回鄉。

事情多的則上不封頂。

那豐邵縣的黃大人說過,他第一次來回話的時候,在知州這待了整整兩個時辰。

縣裡上下問得清清楚楚。

雖然知州大人不說,但大家都明白,這已經是在為年末官員考核做準備,甚至是考核的一部分。

按理說扶江縣那麼點人口的地方,問題並不算多。

隻是知州這次的問題竟然包括了:“水渠修建,用了多少人,使了多少料,費了多少米。”

又問:“若不是北高南低的地勢,你又要如何修渠。”

再問:“聽聞初用化肥時,百姓並不信任,你如何為之。”

“五村之中,唯獨落下玉家湖,是為何事?民怨又該如何平。”

“扶江縣淩家湖富於衙門,安否?”

一連串的問題,甚至不給紀煬太多思考時間。

最後還問了秦漢田稅與當今田稅優劣點等等。

後麵跟著的平安跟淩縣尉都一頭汗,被問的紀煬卻還算妥帖。

一問一答,頗有章法。

偶爾有難懂的,知州稍加點撥,也有成效。

與其說提問,不如說指點。

問到最後,知州看他一眼:“做事不錯,讀書有些少。”

倒不是說他學問少,而是他能拿出解決方案,卻不能引經據典。

正經科考上來的人,動輒先賢雲,要麼什麼什麼書裡怎麼樣,用古人先賢來給自己的觀點佐證。

紀煬吃虧便吃虧在這上麵。

知州喝口茶,開口道:“披沙揀金,往往見寶。”

紀煬剛一皺眉,就聽知州好言好語解釋:“唐人所說,越貴重的事物,越要經過艱苦磨煉。”

“古人謂之修身。”

紀煬其實隱隱明白意思,這再被一點,知道知州這是安慰他,來這潞州扶江縣一趟全當修身。

紀煬笑著:“多謝知州大人點撥。”

知州搖頭:“也不用謝,若不是當年你祖父戰功赫赫,哪有如今的太平盛世。”

“當年我剛剛登科,便聽聞邊關大軍來勢洶洶。”

“那時候怕得厲害,你祖父卻拍拍胸脯,隨後征戰四方。”

這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老侯爺已經去世,朝中還記掛這些事的人並不多。

不多,不代表沒有。

知州對紀煬既有愛才之心,也有對當年他祖父的感激。

兩人一聊,便已經到晚上。

知州知此人並非池中物,開口道:“你送來的製肥良方,本官已經看過,很不錯。”

紀煬聽此,精神一振。

終於說到正題了!

紀煬認真道:“農桑乃天下之本,更是朝廷命脈。化肥使用,絕對會讓糧食增產,這也是扶江縣糧食增產的原因之一。”

“之一?那還有什麼?”

來了,又開始考試了。

“自然是防治蟲害,培育良種,興修水利。”紀煬道,“扶江縣以前田地不豐,水利不興,連買良種都困難。”

“如此局麵,下官才想到製作化肥,來彌補上麵的缺失。”

“現在看來確實有成效。”

知州抬頭看看他,見紀煬一本正經要往修運河上麵扯,不由得好笑,乾脆給他交了個底:“你想用化肥的方子,換潞州給你修運河,也不是不可。”

“如果這化肥真如你所說,真能讓天下田地像扶江縣如此增產,彆說運河了,給你修個金身都是可行的。”

“隻是運河是承平國經絡血脈一般,此事我會幫你報給通判,等他同意,再上報汴京。”知州又道,“劉通判那邊約莫沒什麼問題。隻看汴京怎麼說了。”

這話的意思就是,知州同意了!

運河的事,潞州已經同意!

不用紀煬多費口舌,知州早就明白他想做什麼。

再想想方才那些問答,全都是些細枝末節的事,知州都曉得的那樣清楚,顯然把他在扶江縣的底摸透了。

不愧是一州之長,就是厲害。

紀煬起身,深深一拜:“四五十年前,扶江縣沒趕上修運河那一閥,如今終於能補上。”

知州看著他,更覺得好玩:“這才哪到哪,能不能修還要看朝廷意思。”

說著,又招手讓他坐下:“但以你報上去一畝四百六十斤的豐收,多半會同意。”

隻是說完這些,知州正色道:“你也要知道,若真報上去,對扶江縣,對潞州,對我跟通判來說都是好事。”

“對你,卻未必。”

潞州城出了這樣豐收的政績,又有如此增產好物,還把方子直接獻上。

跟知州所說一樣,對扶江縣來說,修運河修官道都不在話下,對潞州長官們,更是好事一樁。

年末考核,必然有大大一筆。

可這事報上去,紀煬的名聲徹底捂不住。

到時候汴京反對修這小小一段運河的,可能並非反對修運河本身,而是反對紀煬。

所以,對誰都是好事。

對天下百姓,對蒼生萬民,百利而無一害。

除了紀煬。

紀煬反而笑了:“怕什麼,我難道一輩子龜縮於此?”

在知道紀家那團亂麻的時候,就知道會有這樣的後果。

紀煬挑眉道:“如今的貧瘠之地一畝稻子四百六十斤,還換不回來我一個平安?”

“再說了,就因為我要隱忍,要讓扶江縣百姓放棄垂手可得的運河?”紀煬道,“那我做這些,還有什麼意義。”

在知道上報豐收的時候,紀煬就明白必然會引起汴京那群人的警覺,甚至會對他不利。

可因為這樣,就不報了?

不拿這份政績來換運河?

那他可太愧對百姓們的信任。

知州再次看向紀煬,其實他也就是問問。

製肥良方已經在他案邊,他絕對不會為了一個紀煬就讓它束之高閣。

此時不過隨口試探而已。

這一試探,倒讓知州對紀煬又有幾分不同。

明知會有危險,也還要做的人並不多。

不過以紀煬的聰明,必然能化險為夷。

事情聊到這,差不多也就結束了。

紀煬想用糧食豐收的功績,用糧食豐收的源頭來換扶江縣永永遠遠的運河,此時已成了大半。

後麵平安跟淩縣尉忍不住欣喜。

看似不可能的事,竟然真的要成了!

誰料他們知縣大人竟然不走,反而淺淺喝口茶,清清嗓子道:“知州大人,其實下官還有個不情之請。”

知州看向他,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要說那運河,九月上報,十月汴京的消息,再討論一個月,最快也要明年開春修建。這時間也太久了。”

“不如知州大人現在就幫扶江縣一個小小的忙?也好讓百姓看到豐收的成效,明年更加奮起耕田務農。”

好嘛,這是來要東西了。

想想紀煬這份製肥良策即將帶來的轟動跟政績,知州好脾氣道:“那你想要什麼看得到的東西?”

紀煬再次起身:“想要扶江縣通往潞州的官道。”

不等知州說話,紀煬繼續道:“還有官學,扶江縣該有官學了!”

還真是不客氣!

官道,官學?

扶江縣到潞州近二百八十裡路,少說耗費銀錢兩千二百兩。

官學倒是好建,但學校好建,先生難請,看紀煬這架勢,必然要他幫忙尋摸個願意去窮鄉僻壤教學的先生。

真是兩個大難題。

知州既無奈又好笑:“一個要錢,一個要人。哪有那樣簡單?”

“既如此,你們扶江縣出多少,需要潞州府衙貼補多少?”

紀煬故作驚訝,極為認真道:“啊?我們扶江縣沒錢啊。”

說著便要掏出自家賬冊:“您看看,賬目上就剩十兩銀子,估計需要潞州城全出。”

十兩銀子?!

你們剩十兩銀子就敢要官道,要官學?

知州氣急,哪有這樣的不客氣的小子!

就這紀煬還補充道:“再者請夫子的銀錢,我們扶江縣也沒有。”

直到知州府官員送紀煬出門,紀煬還在門口揮著賬本:“知州大人,官學的筆墨紙硯,我們也買不起。”

“您要不然也讚助點?”

還讚助?!

要不然把潞州稅收全貼給你算了!

知州剛想回這一句,忽然覺得,以紀煬的性格,隻怕會滿口答應才是。

不行不行,還是關閉府門,不讓這個討債鬼進門了!

汴京有名的潑皮,果然名不虛言!

淩縣尉看得目瞪口呆。

全天下能把自己長官逼到關閉府門的,也就他們知縣大人獨一份了吧!

可他怎麼看,怎麼覺得知縣大人越帥氣啊!

如果這些東西都能要過來。

官學,官道,運河。

扶江縣百姓做夢都能笑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