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 47 章(1 / 2)

小知縣 桃花白茶 12854 字 6個月前

等平安回來,自然說了上集村那邊如何興奮,還說上集村裡長收拾出自家新蓋的房屋讓騰先生住。

上集村如今在扶江縣富裕程度排名第二,全靠滕顯,這些他們都是知道的。

現在恩人過去,就差頂禮膜拜了。

而且他們都是愛葫蘆的人,在一起還頗有話題,說以後滕顯衣食住行都不用知縣大人操心。

紀煬知道滕顯過得不錯就行,自然放下心來。

不過一想到滕顯感謝自己把他綁過來,紀煬便哭笑不得。

哪有這樣感謝人的!

現在各處作坊,甚至官田都已經安排妥當,紀煬少見能鬆口氣。

等送葫蘆燈罩的捕快從潞州城回來,說潞州那邊好像有事發生,具體的捕快沒打聽出來,他頭一次辦差,想著越快越好,就趕緊回來了。

紀煬看看他,旁邊的玉縣丞也道:“以後碰到這種事,一定要打聽清楚。”

這捕快剛當差沒多久,沒什麼經驗,這會麵紅耳赤,知道自己太著急了。

“沒事,若有什麼情況,潞州那邊應該會給消息。”紀煬讓他退下,又讓玉縣丞吩咐捕快們加緊巡邏。

不管有什麼事,多巡邏肯定沒問題,隻是要再派人去一趟,專門打聽下情況。

現在春耕時間,各家都在田地裡乾活,應該也沒什麼大事。

但還是看看的好,不管發生什麼,都能提前應對。

不過從三月中旬開始,知州所說的隔壁涼西州流民,陸陸續續過來了。

此時的流民連非編戶都不能稱,官方的稱呼為浮客,因為他們連未開耕的土地都沒有。

細數這些稱呼,其實各地叫法都不同。

在很多地方,浮客也叫佃戶,租種彆人土地生存。

非編戶則是各家的奴仆,比如平安,滕顯的下人等等。

編戶就是正常的老百姓。

隻是慢慢習俗更改,潞州這邊稱沒有土地的人戶還是浮客,準備耕種土地的人叫非編戶,估計也是此處少用奴仆的原因。

但浮客兩字,已經代表了很多東西。

不管其他的怎麼改,他們的稱呼還是如此。

如果漂浮太久,可能就是不少地方聞之色變的流民,不加以安撫,也就是西南灌江府的動亂之一。

所以他們來之前,隔壁鬆雙縣知縣,潞州知州,都專門提醒紀煬小心應對。

要是之前,這些災民浮客肯定不來扶江縣,畢竟聽都沒聽說過,又十分窮苦。

可今年的情況有些不同,不少涼西州百姓目的地便是扶江縣。

不管說再多,紀煬看到他們的時候,還是動了惻隱之心。

眼前的一家骨瘦如柴,懷裡的嬰兒奄奄一息,看著麵色發黃,頭比身子大許多,這一看便知是餓久了。

嬰兒的母親因為饑餓也沒有奶水,手上有幾道劃開的傷痕,明顯是喂了血給孩子,讓他還能活下來。

而母親本身也是瘦到直不起腰。

這約莫是他見過最可憐的流民一家。

但這家進了扶江縣,知曉來此地安歇的必須去衙門登記,還是一家五六口走過來。

領頭的漢子也沒好到哪去,全家都沒有穿鞋,空蕩蕩的衣服隻是掛在身上,那補丁更不用說,已經密密麻麻看不出了。

他們身上背著鍋碗器皿,看著破破爛爛,但這全是他們的家當,自然不舍得扔。

負責登記的小吏年雖小,他看一眼差點嚇得後退半步。

不過想想扶江縣以前的日子,也就是沒遭災,若有了災,估計也是這般模樣。

登記好之後,按照他們來的順序,安排到玉家湖安置,那邊提前準備了簡易的房屋,雖說不結實,但至少有個屋頂,要再想住下去,必須自己動手加固。

這也是紀煬故意如此,如果建得太好,難免讓他們升起懈怠之心,還會讓五個村子很有負擔。

如此做對大家都好。

這樣隻能擋擋風的屋子,已經讓這家感激萬分。

等看了他家口述,小吏登記的情況,紀煬才知道這家具體情況。

他家原本是涼西州東津壩人士,平日種田為生,去年東津壩也是整個涼西州雪災最嚴重的地方。

他們一家原本九口人,冬天還沒過完,已經剩下七口。

好不容易熬過冬天,地裡的莊稼也已經壞了,他們那邊寒冷,種的是冬小麥,跟潞州這邊春種秋收情況不同。

年前用全家積蓄買的種子全都壞死在地裡,這日子也是沒法過的。

熬過冬天,還有青黃不接的春天。

隔壁家賣了一雙兒女,算是有了銅板,可以重新耕種。

他家思索再三,家裡兩兒兩女,哪個都不舍得,屋漏偏逢連夜雨,他們西南邊的灌江府又在打仗,還傳來征兵入伍的消息,征的還是隔壁他們涼西州的兵馬。

灌江府地處邊境,他們一有事,涼西州就要出錢出人還出糧。

富裕人戶都有些撐不住,何況他們普通人家。

所以這家痛下決心,把田地賣了準備離開。

誰料又被村裡揭發,說他們想逃兵役,那兵役本就是加派,其實不合道理。

可上麵的命令是這樣,他們隻能拿剛賣土地的銀錢交了銀子,交銀子才能免當兵。

沒了田地,沒了銀錢,這家不走也不成了。

入冬前家裡九口人,過了冬天剩下七口,走到扶江縣,隻剩下六個。

他們到了潞州之後,又聽聞扶江縣的名字,還知道他們那有荒地,自然過來了。

也有人說,他們為什麼不去更繁華的地方?

大家都不是傻子,誰不想去富餘城市,但去了,能不能在那生活?能不能有田地,都是大家要考量的。

比如這一家,他們就算到揚州,沒有手藝,隻會種田,也不識字,根本活不下去的。

算來算去,還是雖然偏僻,但能有田種的地方最好,不管是租種還是開荒,他們都可以。

有地,有飯吃,他們就知足。

跟知州說的一樣,他們是良民,遇到天災**才會如此,好好安置會很不錯。

紀煬看過之後問道:“當地賑災了嗎?怎麼沒見記錄。”

“這家也不識字嗎?遇到識字的一定要同我講。”

“現在來的都不認識字,基本全是農戶,也沒有什麼其他手藝。”

“涼西州沒有賑災,隻在涼西城外施了半月的粥,城門都沒開。”小吏回道。

城門都沒開?

“應該是怕災民搶糧倉。”淩縣尉補充道,“幾年前灌江府兵禍加天災,涼西州跟著受難,當地大戶糧倉就被搶了。”

紀煬現在聽到灌江府的名字,心裡就下意識皺眉,不過是邊境地方,兵禍四起也正常,就是可憐那邊百姓了。

聽淩縣尉這麼一說,小吏接話:“這也太可惡了,竟然搶糧。”

紀煬反而道:“餓急了,搶糧算什麼,也不是大錯。”

這話讓眾人立刻看向他,紀煬笑:“天大地大吃飯最大,你都不讓我吃飯了,難道還要乖乖聽話?”

不賑災,還關城門,起兵造反都能理解。

這也就是剛開始,如果矛盾再激化,彆說灌江府了,就連涼西州都要有兵禍。

臨近涼西州的潞州估計也不得安生。

紀煬更擔心的便是這個。

自從淩縣尉知道紀煬的身份,行走潞州之間的時候也聽過知縣大人以前的名聲。

原本不覺得什麼,可這會聽他這樣“大逆不道”的發言,下意識發現,如今的伯爵公子,隻怕比汴京那邊認為的還要乖張。

不過這話怎麼聽得那樣舒服!讓他更崇拜知縣大人了!

玉縣丞小聲提醒:“大人,不可在外這樣講。”

紀煬卻笑著看看周圍:“都是自己人。”

知道這家的情況,又知道他家還有個嬰兒,紀煬便讓淩娘子從廚房拿些牛奶跟羊奶送去。

那家還有幾個孩童,大人他不管,讓幾個孩子去王家宅子吃飯,那邊他會付錢。

現在王家宅子剩下三個院子都空了出來,但滕顯那個院子顯然不動,剩下的則讓王家漢子收拾好,過來的流民們,十四歲以下的孩子每日可以去那吃兩頓飯。

大人全靠村裡施粥,等有些氣力了,可以去南邊修官道掙錢,或者去東邊修運河。

如果身上有銀錢傍身,也可以直接尋荒地開耕。

這家人發現,扶江縣好像早就做好準備,無論是要定居的,還是在此處落腳再去常華縣的,各自都有安排。

隻要把人數名目說清楚,再看看身份證明沒錯,這邊都不會為難。

各村的裡長也做好接他們的準備,雖說再多的幫助沒有,可能有個臨時落腳的地方,有口粥喝,這就可以了。

倒是孩子們過得更好點,一天能去那邊吃兩頓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