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易得了京城, 王剛讓成州薛瑾等人帶領一半的兵馬去攻打剩餘的州府。他則留守京城,處理其餘事物。
大概統計完了所有的東西,王剛不由有些唏噓, 這個看似繁華的京城, 其實早已變成了一個空架子。更不要說整個魯國了, 民不聊生已不足以形容魯國的慘狀。
他們從國庫裡麵找到的是數不清的賬本。賬本上麵記錄了,國庫裡的銀子,一大半是被魯王給造完的, 剩下的則被魯王的各個寵臣們給借走了。
說是借, 卻是有借無還。
王剛接手的就是這麼一個天下。國庫空虛、民窮財儘、內憂外患。
太多的事, 需要王剛去做去努力。
王剛忙成了陀螺,一口氣都不敢歇, 因為他一旦歇下來, 就會爬不起來。
他太累了。
半個月後,所有事宜一切從簡,王剛登基了。
沒錯, 王剛就這麼悄然無息、簡簡單單的登基了。
沒有等待所謂的黃道吉日, 就連穿的龍袍, 都簡簡單單, 是匆忙趕製出來的。
對這個自己一手打下來的江山, 王剛取國號為華, 叫華國。
他希望,這個朝代在不經曆那些戰亂之苦的情況下,發展成最強大的國家。
數百年之後, 華國可以不用顧忌任何國家,做自己想做的事。
到那時,世界通用的語言,也是他們的普通話,而非外語。
魯王那邊,因為王剛這看似急不可耐的行為,被成州薛瑾等人追到無路可走的魯王像個瘋狗一樣,讓文官們寫了無數辱罵王剛的文章。
文官們不用一個臟字,就把王剛這個“逆賊”罵的一文不值。
總結起來就是說王剛上趕著吃屎。
一時之間,王剛的名聲多少有了些影響。
不少讀書人“悄然無息”的聚集在一起,有著要“光複正統”的雄心壯誌。書生們大放厥詞的說著各種大道理,說著他們期待的未來。
然而,書生們的這些想法,注定隻能扼殺在搖籃裡了。
包括魯王等人,所有人的努力,對王剛的帝王之路沒有造成一丁點的影響。
王剛在登基完的第二天,頒布了他身為帝王的第一道聖旨。
聖旨的內容是以大白話的形式書寫的。上麵寫了,三年之內,百姓們要交給朝廷的,包括糧稅在內的所有稅務,全部免收。
很快,這道聖旨的內容就天下皆知。
就因為這道聖旨,本來對皇位上坐著誰並不關心的百姓們,一時之間心都偏向了王剛。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
給了百姓們這麼大的好處,那麼王剛就是他們公認的帝王。
再對比一下魯王,之前魯王每年恨不得從百姓身上刮下一層肉來,王剛卻在一登基就宣布免收百姓的各種稅務。
王剛和魯王之間,瞬間就高下立判。
王剛在民間的名聲越是好聽,魯王的罵聲就越是多。
以前魯王是百姓們的帝王,百姓們就算是罵也不敢光明正大的罵,頂多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罵一句。
如今就不同了,魯王不再是掌管他們生死的帝王。而是被王剛打敗的喪家之犬。百姓們如今罵都站在街上罵,罵的人身邊圍的人越多,那人罵魯王就罵的越是起勁。
那些蹦噠的特彆歡的書生們一見這架勢,夾緊屁股頓時就沒了動靜。
隨後,王剛下旨開了恩科。
那些書生們更是不敢再說一句王剛的不好,有的還寫了很多讚美王剛的詩句。
有說王剛是千古一帝的。
也有說王剛節儉愛民的。
甚至有人說王剛知人善用。
對於前麵兩點,王剛覺得自己是勉強算的。就是這最後一點,王剛心道他才剛剛登基,也不知道那個書生是怎麼看出來他知人善用的。
不過對於那個書生閉著眼睛拍馬屁的功夫,王剛還是佩服的。
恩科的聖旨一下,王剛更是忙的每天隻能睡一兩個時辰。
首先恩科的各類卷子,為了能找到合他心意的官員,所有的考題都是王剛親自出的。
這次王剛出的考題,和以往各個朝代的考題完全都不一樣。
首先詩賦不考、明經、書法、四書、五經、小論、孝經……不考,包括八股文同樣也不考。
在王剛看來那些東西都是盛世才會需要的東西。
說句不好聽的就是華而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