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又一次的成全。...)(2 / 2)

烏金墜 尤四姐 9797 字 3個月前

頤行覺得很不好意思,“我當著這空頭的娘娘,心裡頭也有些不安來著。”

含珍笑了笑,“沒事兒,奴才也是十六歲上才長成的。這種事兒,有的人早些,有的人晚些,像家裡頭議親,也不帶問您家閨女來信兒沒有的,難不成為這個,兩家子就不結親了?”

頤行聽她這麼開解,心裡頭也踏實下來,當初一味地想往高處爬,實則沒想到她的位分升得這麼快。不升位分,自然也沒人告訴她,得來了月事才好侍寢。當時初封答應,綠頭牌已經上了銀盤,人也上西圍房裡點了卯,再要撤也來不及了,所以這事兒就含糊著,一直沒提。

還好,昨兒夜裡皇帝沒追究,可算糊弄過去了。像含珍說的,反正信兒早晚會來,總不見得她是個怪物,一輩子不來信期吧!

這麼一想,老姑奶奶臉上重又有了笑容,昨兒那小小子兒翻了牌子,不管成沒成事兒,至少不會讓人笑話,說她跟善常在似的,隻晉位分不侍寢了。從這點上想,皇上還是挺夠意思的,說往後翻她牌子和她玩兒雀牌,也著實讓她感動了一把。

打扮好啦,這就上太後宮裡請安去,老姑奶奶穿上一件蜜蠟黃的折枝牡丹氅衣,梳著精巧的小兩把,把子頭上簪了珍珠流蘇,邁一步就是一派主位娘娘的沉穩風度。

笠意早就在滴水下等著了,見她來,喜興兒地向她福了福,“給小主兒道喜。”

頤行抿出笑靨,羞怯地說:“接姑姑的福了。”

到了今時的位分,還稱大宮女為姑姑的不多見,笠意也有些受寵若驚,上前接替了含珍把人攙進殿內,一麵向東次間回稟:“老佛爺,純嬪娘娘來給您請安了。”

皇太後坐在南炕上,一手搭著引枕,含笑看人從門上進來。跟前早就預備好了跪墊,笠意攙扶她長跪下來,春辰便將茶盤送到了她麵前。

頤行端起茶盞,向上敬獻,紅著臉說:“奴才來給太後老佛爺請安,請太後飲了奴才的茶。”

太後連連說好,端著茶盞抿了一口,笑道:“這在民間叫媳婦茶,咱們帝王家和民間不同,可我的心境是一樣的。如今你開了臉,是正經的嬪妃了,願你將來儘心伺候皇帝,早日抱上小阿哥。咱們家,三年沒有添人口了,我心裡急得什麼似的,隻不好說出口。頭前懋嬪鬨的那出,叫我傷透了心,如今可就指著你了,皇帝看重你,你也要爭氣才好。”

太後簡直如同委以重任似的,頤行嘴上應著,心裡卻露怯。這要是叫太後知道她昨兒壓根兒沒有侍寢,那還不得炸了廟嗎。眼下她和皇帝這樣,可從哪兒弄出個孩子來,讓太後享兒孫繞膝的福呢。

恰在這時,簷下通傳說皇上來了,不多會兒就見皇帝穿著石青的袷紗袍,從門上邁了進來。

他今兒倒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進門便摘了纓冠向太後見禮,嘴上噓寒問暖,說:“天兒熱得厲害,兒子唯恐額涅耐不住暑氣,又命內務府添置了幾套風扇,回頭就運進慈寧宮來。”邊說邊瞧了跪在地上的老姑奶奶一眼,“可巧純嬪也在,兒子聽說額涅這兩日身上不大好,就讓純嬪代兒子儘孝,在額涅跟前伺候吧。”

太後見他說得煞有介事模樣,心裡倒好笑,明明知道老姑奶奶今兒要上慈寧宮磕頭,才火急火燎地趕了來,說擔心母後身子是假,唯恐老姑奶奶因三妃的事兒受遷怒才是真吧!

唉,誰沒年輕過呢,這種事兒心裡都有譜,皇太後笑道:“昨兒進東西老噯氣,今兒已經好了,我跟前人手夠了,倒也不必她特特兒伺候。”說著衝老姑奶奶抬了抬手,“我知道你們的孝心,快起來吧。”說著向雲嬤嬤使了個眼色。

雲嬤嬤很快便捧了個象牙嵌紅木的盒子來,和聲道:“純嬪娘娘,這是太後賞您的。”邊說邊打開了蓋子讓她過目。

頤行一瞧,裡頭有金項圈一圍、金鳳五隻、東珠墜子一副,另有一對金鑲九龍戲珠手鐲,一時有些惶恐,嗬腰道:“奴才何德何能,敢領太後老佛爺這樣貴重的賞賚。”

太後笑吟吟說收著吧,“皇帝昨兒翻了你的牌子,這是我的賀禮。該說的,我先頭都說過了,隻盼你早早兒替宇文家開枝散葉,也不枉我疼你一場。”

頤行是問心有愧的,口中稱是,悄悄瞥了皇帝一眼。他仍是那樣八風不動的做派,臉上微微帶著一點笑意,溫煦地同皇太後回稟前朝那些無關痛癢的瑣事。

話說了一大圈,太後終是談及了她壽誕那天發生的事兒,言語裡有些悵然,倚著引枕曼聲說:“她們仨,終究是跟了你多年的老人,尤其貴妃……哦,如今該叫裕妃才對,當初她懷大阿哥,九死一生才保住了一條命,這幾年協理六宮事物,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為那麼點子事兒降了她的位分,我後來細想想,著實過了。”

好些事,終是當時看著嚴重,事後再思量,就忽然變得淡了。

太後為顧及皇帝顏麵,沒好明說,其實由頭全打他身上起。要不是他假扮太醫,那幾個糊塗蟲也不至於把事兒鬨大。如今站在皇帝立場,確實恨她們算計,讓他當眾失了顏麵,但站在裕妃她們的立場,後宮嬪禦和太醫過從甚密,她們怎麼能不想著拿個現形兒。女人嘛,嫉妒起來就沒了腦子,其實起根兒上說,無非兩頭傳話,把人湊到了一塊兒,倒也並不當真有多惡劣。

太後是想著,宮裡四妃六嬪都沒滿員,如今又裁撤下三個,人丁愈發單薄了,所以思量了許久,還是打算和皇帝好好詳談詳談。

“依著我,給她們一個教訓就是了,冷落上十天半個月的,還是讓她們回到原位上吧!貴妃呢,你就瞧著大阿哥早殤,她心裡那份痛到今兒也沒能填補,給她個起複的機會。恭妃家裡頭阿瑪兄弟都是朝廷股肱,西北戰事頻發,還需鹿林效力平定。至於怡妃……你外祖母聽見消息唬得昏死過去,托人傳話進來,我也沒計奈何,她身子不好,總要顧念顧念她老人家。”

頤行聽了半晌,發現皇帝確實也不好當,這麼些嬪妃,大抵背後都有根基,有功的,沾親帶故的,處置了哪個都難以交代。

皇帝自然也不稱意,冷笑道:“滿朝文武都是朕的大舅哥、丈人爹,朕連處置自己後宮事物,都得瞧著前朝臉色。皇額涅,大英開國三百年,到如今社稷穩定,朕是天下之主,廢黜幾個嬪妃,罷免幾名官員的權力還是有的。”

太後見他決絕,也十分為難,自己兒子的脾氣自己知道,彆瞧他平時一副溫和麵貌,當真處置起政務來,極有雷霆萬鈞的手段。

她隻好將視線調轉到老姑奶奶身上,說到底解鈴還須係鈴人,皇帝如今癡迷她,太後也有心瞧瞧她的氣度,便道:“純嬪,這件事兒你怎麼看?”

頤行被點了名,不得不仔細斟酌用詞,太後等著她的答複,這答複不光關係三妃的命運,也關乎自己的前程。

太後喜歡人丁興旺,如果妃位上空缺過多,未必不會動腦筋填充新人進來。自己做生不如做熟,幾番和恭妃怡妃較量後,摸清了她們的斤兩,就算她們複位,自己也並不畏懼。

於是轉頭瞧了瞧皇帝,他眼裡分明帶著鼓勵的波光,她忽然明白了,他的有意作梗,說到根兒上是又一次的成全。

於是頤行向太後欠了欠身,“依奴才的淺見,太後老佛爺說得很是。三宮六院和前朝多有牽連,社稷穩定,也須上下安危同力,盛衰一心。皇上雖統禦四海,一人勵精圖治終有不足,這次處罰已然震懾了前朝,倘或能慈悲心寬宥獲罪嬪妃,也是建親的良機。”說著複又一笑,“奴才不懂政務,也不知馭人之道,隻曉得枝葉扶疏,則根柢難拔,股肱既殞,則心腹無依。皇上聖明,必定比奴才更明白其中道理。”

太後這回算是徹底對她刮目相看了,她沒有恃寵而驕,一味地打壓其他嬪妃,就足以說明她的眼界超乎那三妃了。

皇帝也鬆了口氣,老姑奶奶能有這樣口才,不枉他剛才使了半天眼色。

畢竟嬪到妃雖一步之遙,這一步卻得積攢許多修為,若是貿貿然向太後提起封她為妃,太後是絕不會答應的。但若是拿那三妃的前程來換她一人的前程,這事兒可就好辦多了。

做一件事前,先得弄清什麼是手段,什麼才是目的。有時候一個唱白臉,一個□□臉,是最有效的捷徑。

果然太後鬆了口,“難為純嬪曉大義,這些話說到我心坎兒上了。我想著,妃位上頭總缺一員也不好,若是恭妃和怡妃複了位分,把純嬪抬舉上去,四妃就滿員了,後宮人心也安定些,皇帝你瞧,這麼安排可好不好?”

皇帝還有些猶豫,低頭道:“皇額涅,不是兒子拂您的意,純嬪才晉嬪位不多久,這就又抬舉上妃位,於禮不合。”

太後卻說:“後宮女眷擢升不像前朝當官兒,要會試殿試,要有政績,還不是瞧著哪個好,就升哪個的位分麼。我瞧著純嬪是個好的,這事兒就這麼定下了,回頭知會內閣,把旨意頒布了就成了。”

頤行一聽,覺得這又是天降的一個升位的機會,說實在的腦子裡暈暈乎乎,覺得不大真實似的。

反正沒什麼可說的了,跪下謝恩吧,便提袍在太後腳踏前俯首下去。

太後說起來吧,其實哪能不知道皇帝的算盤,不過借著恢複三妃的由頭再抬舉個老姑奶奶,也不顯得那麼突兀罷了。

當然,有些話還是得叮囑皇帝的,便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皇帝瞧頤行額頭的淤青。

“後宮那麼多雙眼睛瞧著,往後晉了位分愈發要當眾人的表率,再這麼毛毛躁躁的,沒的叫人笑話。皇帝也要溫存些才好,弄得這麼大的幌子掛在臉上,好看來著?”

皇帝噎住了,又無從辯解,隻得站起身,彆彆扭扭道了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