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中國芯”起源(為盟主三無修大地4/4)(2 / 2)

怕的就是投入了八百萬,最終啥都沒有。

“我們國內做集成電路時,廠裡隻考慮是否能實現芯片功能,從來不會考慮成本,電路在電鍍的時候,會很厚,好幾個微米。數量少,成本問題不會凸顯。不過當數量多達幾十萬枚的時候,這成本,就可能增加到上百萬……”侯為貴對著謝凱跟鄭宇成解釋著。

“你們不都改線了嗎?”謝凱虛眯著眼睛看著他。

這位在美國考察過的,不進行技術崇拜,一直保持低調的技術老總,確實符合網絡上對他的描述。

“改線,隻是為了讓電鍍的線路更窄。742廠引進的是5微米的集成電路生產線……摩托羅拉的這種芯片,線寬隻有2微米,以我們現有的技術改造,可以使生產線達到3微米左右,線的厚度在1微米到2微米……”侯為貴並不隱瞞,“所以我們的成本將會比國外高很多,體積更大,耗電量更大。”

謝凱對於芯片製造並不了解。

哪怕他因為涉及到自動化設備,對於工控芯片有所了解。

了解芯片的使用,不代表就了解芯片的製造。

如同了解機械加工的人無法找出他們天天使用的機械設備一樣。

“我們單位拿不出800萬,航天跟國防科工委也很難拿出錢支援我們。”侯為貴對著謝凱等人說道,“如果是改造用來生產彩電使用的簡單芯片,問題不大,對於高性能芯片的生產,就會影響到性能……”

“你怎麼看?”鄭宇成問著謝凱。

他們沒有彆的選擇。

“我認為,數控係統跟挖機,遊戲機甚至火控係統,從其他渠道搞到的用於導彈……”沈海鵬建議道。

大型的設備,對於芯片一點點的耗電量,並不是太過敏感。

但是導彈不行,散熱不好,數據處理能力達不到要求,會嚴重製約導彈的性能。

“我們還有彆的選擇嗎?”謝凱問著兩人。

兩人齊齊地搖了搖頭。

陳德貴也不說話了,隻是一臉希冀地看著鄭宇成幾人。

404手中有錢,還是不少,八百萬的投資,對於他們來說,並不多。

“要不,我們找航天,把這家單位劃撥給我們?”鄭宇成問著謝凱。

航天肯定拿不出錢來改造生產線,他們沒得選擇,隻能自己投資。

要想獲得製造工藝更先進的芯片,就必須持續投資,改造691廠的生產線。

謝凱清楚,航天691廠的效益不好,最終會被劃入到711所,不過那是九十年代大量國企破產時候的事情。

現在要從航天把691廠搞到手,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咱們不是要打垮742廠嗎?我們就從這方麵下手,到時候隻要能搞出生產線,隻要看得順眼的單位,我們就給條生產線……”鄭宇成殺氣騰騰地說道。

當初他可是許下了要把742廠搞垮的諾言。

691廠不歸404控製,他肯定不會願意給錢的。

“航天不一定會給我們。”謝凱搖頭說道。

“如果花錢買呢,給個幾百萬,他們會如何?”鄭宇成得意地問著謝凱。

有錢,辦事就是方便。

鄭主任現在手中握著數千萬的經費,看中的,就揮舞著現金,買!買!買!

跟有了某寶之後的那些有錢的敗家娘們兒一個德性。

謝凱確實動心了。

芯片製造,在全國範圍內都屬於剛剛起步,未來有著極其龐大的市場。

芯片廣泛應用於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幾大領域以及水利、電力等公共設施和軍事設備上,屬於這些設備的心臟,到了三十年後,中國芯都還沒有完全搞定。

搞到了691廠,讓侯為貴去深市特區搞中興,交換機這玩意兒,絕對掙錢。

甚至,可以通過郵電部的渠道,以通訊設備的名義把國內製造的芯片送到國外去封裝,這種操作完全不會引起任何的懷疑。

“你們這邊的生產線改造之後,每月能生產多少這種芯片?”謝凱問道。

“一個月保證一萬應該沒有問題。”侯為貴說得非常保守。

“先把樣品生產出來。”謝凱說道,“不管多大成本,用你們最好的工藝水平生產最符合圖紙要求的!”

“不計成本?”侯為貴有些不明白。

“對!不計成本,我要最好的。”謝凱說道。

為了一顆中國芯,謝凱完全可以不計成本。

隻要搞出來了,甚至可以在未來踏入電腦領域。

貌似柳傳誌跟外公家還有那麼點親戚關係,到時候拿下聯想的訂單……

謝凱從一開始想在國內搞芯片,就有這樣的想法,鄭宇成想要買下691廠的想法跟他的是不謀而合。如果691廠還歸屬航天,利潤肯定得上交,哪裡還有錢投入到研發領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