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回站起了身,他悠然開口介紹:“這隻是一張簡單的示意圖,時間有限,我沒有畫得很標準,隻是借此給大家介紹一下原理。今天我所用的方法不是大家理解之中的犯罪心理畫像,而是其中的一個分支,叫做GeographicProfiling,也就是犯罪地理畫像。它的原理是,通過作案人與被害人的遭遇地點,攻擊地點,殺害地點,拋屍地點等數據,結合犯罪者的犯罪心理,得出罪犯的住所,分屍地點,工作地點或者是可能的落腳點。”
蘇回繼續道:“其實,這套理論隻是聽起來高深,以前很多老刑警之中也有一些說法,比如拋屍時‘遠拋近埋’,‘頭遠身近’,‘小近大遠’,還有,‘不近,不遠,不重複’。其實都是犯罪地理畫像的基本原理,隻不過我現在所推導的更為係統一些。”
然後蘇回轉身麵對眾人,詳細解釋:“沒有犯罪地點,也就沒有犯罪。罪犯對地點的選擇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我們需要尋找其中的規律,其中有一些基本的理論,大家可能也是了解的。比如圓周假設理論,也就是犯罪圓周:一係列殺人案件中地理位置最遠的兩起案件連接的直線距離為直徑,直線重點為圓心,一次形成的圓圈。”
蘇回聲音略微低沉,侃侃而談,看起來就像是一位正在給學生上課的老師,隻不過,現在他麵前的,都是重案組從業數年的刑警。
“……還有環境犯罪學理論,以及覓食原理這些都是一些犯罪地理畫像的基礎理論。犯罪隻有在犯罪人與潛在被害人在相同時間出現在相同地點時才會發生,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大數據的時代,所以警用的地理信息應該和犯罪地圖相結合,應用在實踐之中。”
會議室裡,眾人一時都全神貫注聽著蘇回的講解,鴉雀無聲。
這些理論他們雖然有的也曾經聽聞過,可是都沒有這麼深入了解,更是沒有運用到實踐之中的經驗。
“這一案雖然我們現在拿到的實際線索並不能讓我們馬上找出凶手,但是已經告知了我們諸多的信息……”
說著話,蘇回用筆點了一下圖上的三個紅色的點,“這三處是凶手存放殘肢,交給客戶的地點。根據證詞我們可以得知,這幾個地點都是凶手選擇的。”
然後他又點了一下旁邊的三個黃色的點:“這三處是原本那些服務員失蹤前的工作地點。我們已經得知了這些地點,就說明凶手曾經在某時某刻去到過這些地方。”
蘇回的鼠標一點,以這些點為圓心,畫出了數個相交的圓形。
“現在世界上常用的幾種地理畫像模式分彆是:羅斯莫模式,坎特模式,菜寧模式。我這裡用了警方的GIS。根據這些地點信息,我們再根據城市地形進行優化,就可以推導出下麵一圖,也就是幫助我們找到罪惡的源頭……”
說到這裡,蘇回關閉了之前的示意圖,打開了一個專業的軟件。
投影上出現了一副呈彩虹色的華都地圖。
蘇回用鼠標圈住圖中的紅色部分總結:“通過計算可以得知,嫌疑人的固定歸屬點很可能是是在這個區域之內。”
蘇回的講解並不複雜,而且略去了很多需要計算的部分,聽起來淺顯易懂,又有充分的理論依據。
曲明聽到了這裡,望著屏幕上的地圖,輕咳了一聲。
夏明晰以前隻到過一些相關的理論,沒有實際操作過,她覺得蘇回講解得很好,還要昧著良心挑毛病:“可,可是這區域還很大……”
“是的。”蘇回點頭表示讚成。
夏明晰也沒想到這位蘇老師這麼痛快就認了,嘴唇一抿,想聽他接下來怎麼說。
“以現在重案組加上總局的警力,就算是這麼大的區域也需要排查許久。所以我根據凶手的交通工具,所處階層,年齡情況,教育情況,犯案的必要條件,把地理位置又進行了精密篩選。”
曲明發問:“你的篩選條件以及標準是什麼?”
“是凶手的獨特行為模式。”蘇回說著話,把身體靠在桌子上,另一隻手扶著權杖上那隻貓頭,“比如,為什麼他的受害人會是咖啡店的店員?”
夏明晰想了想:“凶手是個愛好高雅,喜歡喝咖啡的人?!”
蘇回道:“愛好高雅很有可能,喜歡喝咖啡卻不對,凶手的多張購買小票都沒有出現咖啡,在咖啡店卻不喝咖啡,這也是凶手的特征之一。我認為,咖啡店本身對凶手有一定的意義。還有,我們的篩選條件是和他的年齡,教育,財產狀況有關係的。這並不是歧視,而是科學。大部分的底層勞動者是不會時常出入於諸多咖啡廳,而且久留的。他們的時間以及經濟狀況不允許。”
鄭柏跟著他的思路深想下去:“也就是說,凶手選擇咖啡廳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