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村貌(1 / 2)

南山村致富日常 曲流水 10271 字 4個月前

杜善薇在覃承毅介紹的店子裡買到了合適的釣魚傘, 這種2.2米的雙層釣魚傘防雨防曬,質量和價格頗合她心意, 沒有超出她承受的範圍,而且還有添頭折疊椅贈送。

“姐, 一百塊錢一把傘,你買了三十把, 投入三千塊,什麼時候能掙回來啊?”杜善茂幫店員把釣魚傘搬上車廂, 坐進副駕駛座,等車開動了, 這才問道。

“應該用不了太久吧?這是我為媽媽買的, 到時奶奶在家裡賣東西, 媽媽在池塘裡出租釣魚傘,總有些人忘記帶傘。”杜善薇胸有成竹,“出租一次大概收十塊錢, 用不了多久就該收回成本了。”

說到這裡,她忍不住笑了起來,“村裡開小賣部的祥叔腦子轉得快,我前兩天就見他去縣裡買漁具,估計到時遊客們來到村裡,見大家都在釣魚,本來沒打算釣的, 都會被氣氛感染, 這時候就隻能買村裡的漁具。”

“祥叔是很厲害的, 他的嘴巴很能說。”杜善茂點頭同意。

杜善薇又和他說起葉老師的事,小家夥對於這個巧合很是興奮。

“姐,這真是太巧了,沒想到我的班主任也是你的班主任!”

用得著那麼高興嗎?杜善薇暗暗嘀咕,趕緊說道:“我剛才買了你最喜歡吃的那家包子店的灌湯包,你先填填肚子,還有一個小時才到家。”

本來她打算在市裡吃午飯的,結果杜善茂不樂意,他想快點回家,所以她隻好買下幾個包子,先墊墊肚子再說。

“好的,我最喜歡吃灌湯包了,可惜媽媽不會做。”杜善茂說了一句,又道,“我還喜歡吃村裡昌盛叔做的燒雞,可是隻能在過年那天才能吃到一回,他們家跑去鄰省開店,那裡是沿海地區,聽說生意很好,一年才回來兩次,清明節都不做燒雞。”

昌盛叔全名何昌盛,算是入贅到南山村的上門女婿,今年將近六十歲,很多年前災荒時期從其他省逃到這裡,當時村裡杜積群的父母隻有一個獨女,見他為人老實,乾活勤快,就招他入門,約定第二個男孩跟他姓。

後來何昌盛和杜積群共生下三子二女,靠著杜積群家裡的祖傳燒雞秘方把幾個孩子養大。

九十年代是打工熱,他們夫婦人到中年竟然也帶著全家老小去鄰省打拚,靠著賣燒雞在鄰省的某個城市站穩腳跟,逢年過節才回村祭祖和探親訪友,算是南山村的成功人士之一。

他們家做出的燒雞,外皮吃起來脆脆的,顏色是黃中透紅,肉質是外焦裡嫩,吃完後隻覺得滿口餘香。杜善薇記得小時候每次過年,大家都會委托他們家幫自己做燒雞,而她自己一個人就能吃掉小半隻雞,就好像吃零食一樣,越吃越香,越吃越過癮。

據說這道燒雞的祖傳秘方在何昌盛加入研製後,聽村裡人說比以前更好吃了,要不然也不會在鄰省靠著這道秘方做生意,還早早買了房。

想到這裡,她忍不住微微側頭瞥了一眼杜善茂,哎,在弟弟沒有出生前的幾年,她每年都能獨享半隻雞,等弟弟長到兩三歲,可以啃雞肉了,她就得和弟弟一起分享。所以小時候她討厭弟弟完全是有理由的。

“姐,你看我乾啥?你想吃包子?”杜善茂見狀就用一次性筷子準備給她夾,“我喂你。”

杜善薇搖搖頭。

“反正你以後應該能吃到燒雞了,昌盛叔他們準備端午節就回來。”她斜睨了杜善茂一眼,“你是不是在微信群聽到風聲,知道昌盛叔和群嬸要回來?”

杜善茂嘿嘿一笑,吃完一個灌湯包才答道:“表哥和我說過,他說昌盛叔他們見村裡想發展旅遊,交通便利,就想著回來養老。”

“姐,他們不是在那邊買房了嗎?”

“我聽群嬸說過,咱們村的泉水乾淨清甜,水質好,不像他們那邊,隻能買桶裝水,做出的燒雞味道總沒有在村裡做的好吃。不過說來說去,歸根結底還是想回家,落葉歸根吧。”

“那我們有口福囉!”杜善茂從杜善薇嘴裡得到確切的消息,頓時歡呼起來。

一路說笑著,等快到村裡時,杜善茂又鬨著要駕車,杜善薇沒辦法,正好今天的心情不錯,就讓他在曬穀場上自己開車轉了兩圈。

杜善茂下車時還很不舍:“真希望我快點到十八歲啊,等高考完我就馬上去考駕照。”

“不錯,說不定那時我又換車了。”杜善薇淡定地回道,又招呼他,“趕緊的,放好書包,幫忙把釣魚傘搬回雜物房。”

李玉英等人聞訊出來,見杜善薇果然買了釣魚傘回來,忍不住氣急:“你買這麼多東西回來,真能租出去嗎?浪費錢!你還欠有銀行的錢呢。”每次一想到這個,她都要替女兒著急。

“媽,怎麼可能不行?我買傘送釣魚的折疊椅,有傘有椅子,就算不是在池塘邊,讓他們在溪水邊坐著,那個涼風一吹,頭頂上有樹蔭,多舒服啊。”杜善薇倒是比較有信心,“反正大伯已經同意了,到時會找個人來幫你一起出租。”

因為要蹭池塘出租,所以她會把一成的收益交給村裡。

眼看著還沒有幾天就到勞動節,南山村的村民再次忙起來,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再次召集村委各個村民小組的壯勞力上山砍出一條通往杜鵑花山的路。

可以預見的是,在南山村能拉到投資之前,他們每年都要上山砍一次,好在這條路時常有人上山采草藥或砍柴,前不久杜鵑花尚未開花時,因為有遊客要提前上去觀賞,杜積明怕出事,已經組織南山村的村民清理過一遍,這是第二遍。

杜善薇早早在朋友圈、微信公眾號、本市和本縣的論壇宣傳了幾波,因為今年可以釣魚,加上他們村的泉水魚在遊客的口口相傳中,口碑甚好,不少人表示一定會到來。

看到這種情況,杜積明高興不已。

杜善琳今年不用在公社值班,還特意跑回來幫忙。

“薇薇,我怎麼覺得從去年開始,村裡的空氣越發好了?還有水質,好像比以前更清甜。”杜善琳回來住了一個晚上後就和杜善薇說道。

她雖然是本村人,但杜積白是實驗小學的老師,她是在縣城長大的,在村裡居住的時間並不長。

“那應該是你的錯覺吧。”杜善薇回想了一下,否認道,“大概是咱們村變乾淨了,大榕樹那邊的‘村屯綠化’項目已經完工,有花有草有石桌石凳,地麵鋪設著水泥。你再看,村裡的雞鴨狗都不能放出來跑,我們家大黑這幾天就一直拴著,地麵上看起來很乾淨。”

聽到主人家在叫自己,拴在三角梅樹下的大黑頓時站直身子,“汪汪汪”地叫了幾聲。

“反正我是沒察覺出來有什麼變化,可能是我天天住在村裡吧。”實際上,杜善薇同樣有這樣的感覺,隻是問過杜慶國他們,他們都沒有察覺。

“說出來我真不敢相信,昨天大哥他們還在群裡討論你呢,說你回來一年多,竟然這麼老實,一直待在村裡,都不覺得厭煩嗎?”杜善琳隻是隨口一說,聞言也不深究,就接著說起其他事情。

她對此很是好奇,村裡幾乎沒有同齡的女孩,或者說即使有,人家也早已結婚生子,和杜善薇談不到一塊去,所以她覺得自家堂妹能忍受得住寂寞。

“不會,因為有手機啊。”杜善薇笑了,“最重要的是,這一年我都在忙,根本沒心思多想,而且我覺得待在村裡很舒服,有家裡人在身邊。”這是她的心裡話,當然,她有時也會覺得無聊,也會想出去走走,隻是一旦去到縣城或市區,她又會覺得那裡的空氣渾濁,恨不得立即跑回家。

講道理,他們整個楠城市的工業都很少,空氣質量是全省出了名的好。

也許是和她一年多前遇到的神異事件有關吧?那次在廟裡祭拜時到底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是不是她幻想出來的夢,她到現在一直弄不清楚,儘管她早已不再去調查。

“那倒是,你去年一年賺了多少錢!都夠我七八年的工資了。”杜善琳的話打斷了她的思緒。

“亂講,明明你們剛升了工資,現在一個月三千多塊,你是副科,有四千。”杜善薇吐槽,“當然,我們村乾部也升了,隻是完全不能和你們比,就從六百到一千元。”

“你又不靠工資生活。”杜善琳瞪她。

“我是不靠工資活,但活我還是得乾啊。”杜善薇理直氣壯地反駁。

姐妹倆又吵了幾句,直到張子蓮叫她們去吃楊梅,兩人這才罷休。

*

很快,“五一”到了,在南山村人的緊張期盼中,這一次的人流量比去年更甚,也比國慶節來的人更多。至於理由嘛,當然是因為杜鵑花的存在了。

通過這兩次的對比,杜善薇明顯感受到杜鵑花在他們南山村旅遊發展中的重要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