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一更二更(1 / 2)

威廉三世越談判越認為,大清實在是太善良了。

他甚至認可了大清加入法國同盟揍荷蘭的理由——你霸占了大清的台灣,難道我們隻是把你們趕走,而不是上門來揍你們一頓嗎?沒有那麼好的事。

你看,大清揍完荷蘭之後,隻要求了一些戰爭賠款,而且還是可以用糧食、礦石等來支付的賠款;雙方平等互惠通商關稅條理;港口附近一小塊供大清商人居住的大清租借地。其他什麼都不要。

連殖民地,大清都隻要求本就屬於大清勢力範圍內的地方。

還有比大清更善良的國家嗎?

當威廉三世迎來大清皇太子胤礽的私下拜訪後,他對大清和胤礽更加認同了。

不愧是詩書禮儀之邦,有無數傳說的神秘古國。威廉三世第一次發現,有人不看臉不聽聲音,隻看舉止,都能美得像一幅畫。

而這人還不止大清的皇太子。大清所有的使臣都這樣。

特彆是皇太子身後兩位執儀仗的侍衛,簡直連畫都沒有他們美。

威廉三世詞窮了。

因大清使臣太美了,威廉三世的妻子瑪麗也忍不住和威廉三世一起接待大清使臣。

當然,瑪麗和威廉三世感情極好,並沒有其他意思,隻是單純一飽眼福而已。

胤礽瞥了看著納蘭容若和曹寅,眼冒星星眼的瑪麗一眼,笑著介紹:“容若是我們大清第一才子,詩歌全天下傳抄,父親的職位類似於你們這的首相,自己在邊疆立下了軍功。一直是我皇父的心腹侍衛。”

“子清也是才子,自幼被我皇父看著長大,他的父親是大清最富庶地方的財政大臣,將來他長大了也會繼承這個位置。”

“兩人將來都會圍繞著財富打交道,所以我帶他們來向荷蘭執政討教一二。”

威廉三世和瑪麗看著納蘭容若和曹寅的眼神立刻不一樣了。

侍衛和侍衛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皇帝和執政的心腹,將來會成為國家重要的大臣;有的隻是美色侍人。

這兩人顯然是前者。

瑪麗豎起扇子遮住臉上的遺憾:“你們的大臣長得真好看。”

納蘭性德和曹寅:“……”

他們被誇讚了無數次相貌,這一次深深感受被冒犯了。

胤礽笑著解釋道:“五官端正是當官的要求之一,除非這個人的才乾特彆突出。作為皇父的近衛,長相更是要萬裡挑一。荷蘭執政見過我大清的其他使臣,有長相不端正的嗎?”

威廉三世想了想大清使臣團中的人,不得不感慨:“都好看。”

納蘭性德和曹寅:“……”

他們替使臣團的大臣們感到被冒犯了。

輕描淡寫解了納蘭性德和曹寅的圍,讓威廉三世和瑪麗知道得尊重這兩個年輕人後,胤礽繼續和威廉三世交流正事。

他這次是真心來拜訪學習,並沒有陰謀詭計。

說起威廉三世大家可能不熟悉,但瑪麗女王,這個大家可能……呃,也不是很熟悉。

那說起英國光榮革命呢?

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帶兵登陸英國,趕走了英國的詹姆斯二世,成為了英國的威廉三世(在蘇格蘭稱威廉二世),與妻子瑪麗女王共同成為英國的新國王。

他倆的執政,奠定了英法最後一次百年戰爭的勝局基礎。可以說,路易十四從太陽王到晚年人人喊打,這位未來的英國國王有決定性作用。

威廉三世成為英國國王後,同時也是荷蘭執政。他來到英國後,改革英國財政和軍隊,利用荷蘭投資盤活英國經濟。一般認為,威廉三世成為英國國王,是英國走向日不落帝國的真正起點。

威廉三世在軍事上的才華很一般。他能熬死法國,靠的就是經濟上的卓越天賦。胤礽饞他的經濟才華很久了。

此時,威廉三世還是一個失意人。他兩度敗於法國之手,簽訂了許多恥辱的條約。雖然這些條約在同盟的支持下並沒有禍及荷蘭本土,但對他的執政聲望打擊巨大。

威廉三世一度思考,要不要辭去荷蘭執政的位置,讓更適合的人繼任。

還好大清的條約拯救了他。

大清的條約荷蘭的大商人們沒發現會禍及本土,反而歡呼雀躍從此以後能和神秘的東方古國做生意。他們甚至把大清的“租借”當做是和大清深度合作的象征。

以後大清與西方貿易肯定基本通過荷蘭的租借港口,然後由荷蘭轉運向歐洲各地。這荷蘭不是賺翻了嗎!

因為和大清的停戰條約,讓威廉三世勉強喘了一口氣,回升了一點支持率。

聽到威廉三世的感謝,胤礽的溫文爾雅尊貴矜持微笑差點沒保持住。

他總算明白晚清那些大臣為什麼簽訂無數不平等條約還沾沾自喜了。

原來,人人都是晚清。

胤礽厚著臉皮接受了威廉三世的感謝,重申大清是個善良的國家,然後向威廉三世討教商業,特彆是銀行和國債。

胤礽知道在這個大航海和大貿易時代發展金融的必要性,但他滿腦子經濟學基礎(初高中)理論,沒有任何現實經驗,連紙上談兵都不知道怎麼做。

他隻能以自己的理論來忽悠威廉三世,讓威廉三世誤以為他也是個中好手,認真和他探討經濟和商業運行時遇到的具體且核心的問題。

就和之前在科學家頭腦風暴會議中擔任吉祥物一樣,胤礽現在仿佛一個沒有任何感情經曆的感情谘詢大師,大部分時候都在傾聽,遇到哪個聽懂了的點立刻主動出擊,用腦子裡的理論說一些很正確的廢話。

曹寅和納蘭性德不再在意瑪麗夫人的視線,聚精會神記住威廉三世所說的話。

文人的記憶力都不錯。胤礽帶他們來,便是讓他們成為“書記”,與胤礽的記憶查缺補漏,把威廉三世的話整理出來,拿回大清用。

胤礽不確定陳腐的大清會不會用上這套先進的理論,但他可以先在大清的海外飛地使用。

待自己登基後……

哈,如果他能登基,再說在大清推廣的事吧。

胤礽想著康熙的高壽,覺得自己就算不被廢,也不一定能活到康熙駕崩;就算活到了,他年紀也很大了,不一定有精力對大清執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這套成熟的理論,一定得傳回大清去。他做不到,後人也能做到;後人做不到,也能給推翻清朝統治的天降猛人們參考。

胤礽確實是一位非常完美的交流者。他能讓已經回到巴黎的路易十四視其為親子侄,也能讓威廉三世將其認可為忘年交。

威廉三世後來在回憶錄中說,除了胤礽,他從未和其他人在聊天時這麼快樂。

這個回憶錄傳到了還活蹦亂跳滿世界亂竄的胤禔那裡。胤禔直接給康熙寫信,要求將回憶錄列為**,被康熙寫了五千字的回信大罵了一頓。

威廉三世在聊經濟的時候,也聊到了宗教——在歐洲社會,宗教話題總是繞不開。

胤礽很誠懇道:“英國從天主教到新教,就是不認可和警惕教皇這個比國王更高地位的存在。大清也一樣,我們認可神靈比國王地位更高,但不認可一個世俗的比國王地位更高的教宗。我們中國從周朝以來,皇帝便是天之子、所有宗教中唯一的在世聖人。”

胤礽胡扯,但他根據歐洲實際情況胡扯的特彆有道理,特彆令人信服。

威廉三世腦海中立刻閃過中歐的國家:“政教合一嗎?這對於國家來說,或許是一件幸事。”

胤礽在心裡道,對國家來說算不算幸事他不知道,對執政集團來說肯定算。

但中國並不是政教合一,而是完全不準宗教參與政事。

中國對宗教的態度,外國人很難理解,就像是中國人也不能理解外國對於宗教的狂熱一樣。

胤礽隻能胡編亂造,把“天子”“代天牧民”“受命於天”“天人感應”等中國執政理念胡扯一頓給威廉三世聽。

威廉三世連連讚歎,表示自己很有感悟。

連瑪麗夫人都不再看納蘭性德和曹寅的臉,轉而加入了和胤礽的交流。

未來的瑪麗女王是一個不太喜歡政治庶務的人,但不代表她政治手腕弱。

威廉三世在外和法國征戰的時候,瑪麗女王負責國內事務,聲望極高。

當瑪麗女王去世之後,威廉三世在英國的支持率下降很快。雖說這有威廉三世並非英國皇室血脈的關係,但若瑪麗女王執政期間沒有獲得認可,大臣和民眾也不會懷念她。

瑪麗是現在還未繼承皇位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兒。她是新教徒,詹姆斯二世是天主教徒;英國現在的國教為信教,天主教徒遭到殘忍迫害和歧視,就算是皇室繼承人也不能信仰天主教。

如今在位的查理二世年老多病,繼承人戰爭已經打響。詹姆斯二世不肯棄信天主教,瑪麗已經站在了詹姆斯二世的對立麵。

都說皇室無親情,瑪麗作為虔誠的新教徒,對“異端”也非常冷酷。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瑪麗的內心深處,仍舊因為宗教信仰而導致的父女不合而深深痛苦。

聽到東方對信仰的哲學之後,瑪麗希望能和胤礽討論出一個能讓她父親放棄天主教的方法。

胤礽笑了笑,道:“原本新教出現,就是因為教宗**,教徒們雖然信仰上帝,但並不想信仰教皇。但現在英國國教把持國政,有人反對英國國教,倒也正常。我們中國有句古話,術業有專攻。哪一日你們這裡的宗教人士隻管宗教,或許才能完全杜絕這件事吧。“

說完,胤礽搖了搖頭:“現在,太難了。抱歉,我實在是想不出方法。”

瑪麗女士痛苦地閉上雙眼,道:“會有這麼一天嗎?”

胤礽點了點頭:“你們能趕走教皇的影響,那麼也能趕走其他大主教對國家的影響。我想會有這麼一天,隻是時間的問題。”

威廉三世苦笑:“你比我們還更信任大不列顛。”

胤礽道:“我不僅僅是信任大不列顛,我信任整個歐洲,或者說信任整個世界。正確的終究是正確。”

胤礽頓了頓,又道:“我也信任你們。我之前和信仰天主教的法國皇帝聊過天,現在又和信仰信新教的你們聊天,你們雖然信仰不同,但有一點堅持都是一樣的。”

威廉三世:“不願意讓國王頭上有個教宗?”

瑪麗女士睜開眼:“不願意讓宗教插手政治。”

胤礽點頭:“東方曆史源遠流長,如果你們在自己的曆史中找不到答案,或許可以看一看東方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