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1 / 2)

果然如蘇敏所想,到了農曆九月底她就被凍得不成了。

每天感覺自己就是一根冰棍兒。

手涼腳涼渾身涼。

按著這情況,到了深冬她估計得被凍成帕金森。

雖然這個時間說算是農閒的時候,地裡沒什麼大活兒,但其實壓根兒閒不下來。

趁著天還沒冷下去,地裡莊稼也收了,就要挖河泥了。

這個時候雖然有化肥但每個生產隊申請了也輪不到多少,而且買化肥得花錢。

那錢都是農民自己出。

為了肥田,就隻能自己想法子。

河泥就是個好東西,趁著河水還沒有結冰挖泥出來。

河泥夏天閒下來的時候就會挖一次,等秋收了陸隊長就吆喝著再來一次。

河泥,就是河水中淤積的泥。

挖河泥就是把淤積河中的泥挖上來當作肥料來肥田。

一般是在夏天挖河泥。

社員們會跟著大河挖些比較淺的小河,引水進來,然後在小河裡種些苜蓿,紫雲英,草木犀。

這些都是綠肥作物,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每到夏天,由於天氣炎熱,這些人工挖的小河又很淺,所以多半會發生乾涸,沒有乾涸的也積水不多。

但水乾涸了,泥還是濕濕的。

這個時候生產隊的社員們就要挖河泥了。

這活兒也不輕鬆,得先用鐵鍁清除河底淤泥上麵的雜草,不然有草根綴著會挖不動。

挖了雜草,再把積水排出去。

社員們要跳入淤泥中,先在自己身邊挖一個小坑,讓小坑積攢一些水。

再把手中的鐵鍁在水中濕一下,這算是做潤滑,鏟起濕潤的泥土來也不費勁兒。

用濕過水的鐵鍁鏟起那一塊泥土,甩它到岸上。

甩上去的淤泥要等到好幾天太陽暴曬才能完全曬乾。

曬乾後的淤泥就是很有肥力的土,這時就要趕緊把它們放在地裡頭。

一場大雨以後,這些泥巴就會隨著下雨和原來地裡的土成了一體的。

它們會給田地增加不少的肥力。

彆的大隊都是夏天挖淤泥,因為夏天人工挖的小河很容易乾,天氣也暖和,下水也不冷。

但陸隊長卻想著多弄一些肥,多一點肥就能多收一些莊稼。

連村子裡本來的那條大河他都要領著社員去清清淤泥。

但這河和人挖的小河不一樣,它更寬更深。

社員們隻能挖河邊的那些淤泥,一個人在河邊上挖,腰上拴著麻繩以防栽河裡。

另一個就幫著拉繩子,像蘇敏她們這些女知青都是幫著拽人的。

每天十來點的時候水被太陽曬熱點,人們就忙活開了。

這活兒比下地還累,而且一不小心濺上水那衣服不僅不能保暖,還會凍得你直哆嗦。

蘇敏乾了幾天都快哭了,辛苦勞累她能忍受,但凍這就不成了。

她下了決心要先給自己做身棉衣穿,不然冬天一定會被凍死的。

可她沒有票買棉花,何況棉花是很難買的,就是有票都不一定能搶上。

但不好弄也得想辦法,哪怕先做個小馬甲貼身穿著,隻要前胸後背保了暖那就成。

棉花這東西很是緊俏。

以前蘇敏和劉霞借的都是劉霞自己用了之後餘下的票。

像是肥皂票,布票這些都是有時間限製的,到時限沒用完那就過期了。

劉霞有這些票,但她也節省舍不得花錢,就把多餘的票子救濟了蘇敏。

蘇敏也是拿錢去買她的票,可人情也得記下。

劉霞也知道原主是真窮,都是每年過年的時候結算工分才讓原主結這一年的帳。

可原主欠的也就是些小麵額的布票,針線票,香皂肥皂票,牙膏牙刷票之類的,這些東西雖然零碎,但不算太值錢。

統共加起來也超不過十塊錢。

棉花這種稀罕物兒她可不能去借,這個年代棉花不比銀子差。

明知道這東西誰家都缺,她再去麻煩劉霞就太不知道好歹了。

在原主的小本本裡寫過一個地方,縣裡五金廠南邊有個小巷子。

今年夏天知青們實在饞肉的不行就一起湊錢然後去買二斤肉,沒花票三塊錢就買到了。

估計那就是傳說中的黑市。

隻要錢不要票或者要的票很少。

蘇敏就想著挖河泥結束趁著隊長說讓歇兩日的工夫去縣裡瞧瞧,說不準真能買到些東西。

哪怕沒有棉花但能買到其他也是好的。

因為她什麼都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