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我很快忙完。”
苗娘子點下頭,連眼神都虛弱的發飄,且走幾步一歇、捶捶腰。
王葛比對方收拾的晚,先一步把筐提回居舍,重又出來,苗娘子才進屋。
王葛端起草苦下的長算板去女吏庭院。
孟女吏先比對任務竹簡察驗算板,至少器物的外觀要達到解題標準。
整個算板呈長方形,中間一橫梁。立杆有二十根,均楔著可活動的豎長形木塊。十個寓意“獸”的木塊凋刻有牛角、牛蹄;另十個寓意“禽”的木塊凋刻著羽翅和爪。
一個獸活動木塊比鄰一個禽活動木塊,孟女吏看著上麵的吉祥刻字和“加、減、乘、除、等、於”,讚許的點下頭。
橫梁和下框也分彆刻了一行字:撥至此處為首數答桉;撥至此處為足數答桉。
目測完畢,孟女吏道:“講一下製器的道理。”
“是。任務題為……獸,六首四足,禽,四首二足,上有七十六首,下有四十六足。求禽獸各幾何?那就先湊出七十六個首數撥至橫梁,或先湊出四十六個足數撥至下框。”
孟女吏頓時明白了。因為無論獸還是禽,每個活動木塊都是整體移動的。“那就先湊出七十六個首數吧。”她把十個獸木塊全往下撥,使其寓意“首”的六個小正方塊卡在橫梁上方。這就是六十個數。
還差十六個首數。正好撥下四個“禽”木塊。
加起來就是七十六首了。
王葛:“接下來,數一數卡在下方橫框的足數有多少?”
孟女吏一笑,心裡竟激起幾分童趣。“四十八個。多二足。”
題目的要求是四十六足。
那十獸、四禽答桉肯定是不對的。
王葛:“接下來就引導孩童,用禽木板置換獸木板,很快就會把題解出來,而且這個過程中,也練習了加、減數。”
“善!”孟女吏讚道。“今早難題任務的四十貫賞已經送來了,就在筐裡,我核對過了,你再點一遍。這些錢是和上次一樣通過亭吏郵回踱衣縣,還是等考試過後?”
“和上次一樣。”王葛也很心疼郵資(四十貫錢得支出四貫),但沒辦法。晉朝沒有後世的錢莊,銅幣無法兌換金銀(金銀非通行貨幣)。山陰縣離家那麼遠,四十貫錢很沉,她考完試咋背回家?就算買頭畜馱回去,路上得多提心吊膽?早郵回家吧,早省心。
交付完解題任務,王葛去庖廚,沒進氈障就聞到飄散出來的湯藥味。咳嗽聲不斷,就連隸臣妾也有咳的,不知受寒者真那麼多,還是被藥熏的。
王葛打好一壺水,路上吃完了餅,回屋舍時天快黑了。
當初離家時大母給她縫了好幾塊麵巾,她找出來,剛係緊,陳娘子就不願意了,帶著質問語氣道:“苗娘子就是受點寒氣,已經吃了湯藥。你往臉上蒙塊布,防誰?這不存心氣人麼?”
“咳咳!”王葛咳兩聲,“防我自己。”
“裝像些吧。真是惡心!”
有毛病吧?王葛可沒時間跟對方吵架理論,愛咋想咋想,麵巾她是圍定了。古代醫療條件這麼差,誰知道這種風寒傳不傳染?真病了,勢必影響日常任務,更要緊的是,即將大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