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晉江文學城首發(1 / 2)

在申請阿梅升任農博士的申請函上蓋上代表她授權通過的印章,陸瑤將專門用來記錄婦好學院功績的金冊拿出來,翻到阿梅這一頁,隻見上麵分門彆類地一樁樁寫著她這些年來的功績。

在政事上,阿梅曾在丹陽、廬陽兩郡都擔任過縣令,此女在種植一道上十分有心得,自己善種,還善於教彆人種,每到一地,必定因地製宜,為當地百姓改進當地農事。

要麼為當地百姓開發適合當地種植條件的經濟作物,為百姓增加除了死種地之外新的收入來源,要麼走遍當地農田,帶領百姓優選培育更高產更耐活的農作物品種,開課教導當地百姓各種種植知識和災病對抗辦法。

出身婦好書院注定了她會有一大幫精於各行各業的同學,如果她帶領本縣百姓經營新的農作物,她一定跑上跑下找商學班的同學約好,提前為百姓找好銷售渠道,談好貿易數額,不讓百姓把種出來的東西砸在手裡;如果她帶領當地百姓改進本地原有農作物,試圖增產,那她也會邀來墨子班的同學,為當地設計更好用的農具,修建水渠。

但凡是她擔任過縣令的縣,百姓生活水平對比以前同條件下的生活皆有極大改善,家裡生活用品多了,倉裡的穀子多了,能養活的孩子多了,秋收時,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每每她即將離任,上一級的太守那裡總會收到百姓的求告書,懇求再讓梅縣令多留幾年。為此,有個縣的百姓甚至提出願意多交半成的稅,叫當時的太守哭笑不得。

但是在無奈過後,太守還是委婉拒絕了百姓們的“好意”,告訴他們,梅縣令是好官,也要讓彆人分享分享有這樣的好官的時候,而且以後來的縣令即使沒有梅縣令這樣的本事,也總有她們的好處。

因為連續在三任縣令的位置上得到了上上的評價,前年阿梅離任述職完畢,便被陸瑤調任丹陽,任丹陽太守。

而到此為止,阿梅也獲得了政碩士的頭銜。

也是丹陽任太守這兩年,因為有了更大的職權和更多的人力物力,且丹陽位於淮河南岸的衝擊平原上,沃野千裡,有著無比優越的種植條件,阿梅的種植天賦被點到了頂點。

她大手一揮,先是帶著丹陽十幾個縣重新疏通修整戰國時期孫叔敖修建的芍陂渠,疏通後的芍陂渠蓄水灌溉能力極強,灌溉範圍覆蓋丹陽郡萬頃農田,還有餘力照顧隔壁淮南郡,徹底解決了近幾十年淮河以南地區氣候變換,時常乾旱的困擾,為丹陽郡內的百姓耕種奠定了基礎設施上的優勢。

接著她在丹陽郡幾十個試點展開工作,帶著十幾個縣同時開工,由郡內財政出資,在不同環境不同地勢裡劃定不同品種的水稻試驗田,召集郡內熟知農事的老農貢獻尋找或耐旱或抗蟲或抗倒伏或高產的水稻,在郡內搞水稻雜交,試圖找出最適合淮河南岸地區種植的良種。

農民自己搞新的水稻品種的行為,從戰國時代就開始了,但是像阿梅這樣動員全郡在各個地區全心尋找培養新品種的做法,還從未有過。

自古民以食為天,農是國之本,在這個還沒有複雜經濟成分的時代,對於大部分百姓而言,種地就是他們一生之中除了睡覺以外占去時間最多的事情。

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把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這裡,隻為伺候好那承載了全家希望與祝福的一塊地,讓它長出更多的莊稼,養活一家子人。

沒有誰不想要更好的品種,也沒有誰沒有想過,能不能自己研究研究,弄出更好的品種。

但是已經有的更好的新品種種子,全部掌握在豪族手裡,小小賤民連穀有盈餘尚且難得,又哪裡有多餘的錢去買更好的種子?

而要他們自己培育好品種,那就更難了,那是承擔這全家人性命的一塊地,一旦嘗試的新品種血本無歸,那就代表全家要餓死,在沒有穩定的資本確保收益的情況下,而有幾個農戶敢舍命做出這樣的投資?

即使是大族豪族,莊園裡的管事們也要酌情考慮成本和投入,一次沒有收獲可以接受,兩次三次沒有收獲也隻算運氣不好,四次五次六次,甚至是千千萬萬次沒有收獲,等待管事們的也要丟掉工作。在原有的品種已經能產出一定的收益的情況下,豪族們願意進行的嘗試是有限的,管事們的熱情是極少的。

豪族再有錢有資本,也不能和舉一郡之力,專為研究新品種、好品種作物的太守相比,尤其這還是一個深諳種植之道,滿肚子農經的婦好書院農學班資優生太守。

但是即使是如此,更好的品種被發掘出來,在足夠的時間和理論基礎上,也還需要一定的運氣。

陸瑤不求阿梅能在這個異時空培育出袁爺爺的超級雜交水稻一樣的神稻,隻要她能培育出比較穩定的,在原有基礎上增產個一成兩成,或者更加抗旱、更加抗蟲、更加抗倒伏任意一項的品種,這個農博士,她就願意蓋在阿梅的身上,並且認為她實至名歸。

但是也許是種得多了,更可能是阿梅就是有點神農的偏愛在身上的,這才兩年過去,她就給陸瑤送來一份產量在原有的基礎上隻增加了一成但是卻非常耐旱的水稻品種。

要知道,從南帝元年開始,這片大地就在變得越來越乾燥,南帝元年的時候霍家所在的汝南郡就有人活生生被太陽曬死的事情,隔年旱情稍緩,但下一年旱情就更重。

這麼多年來,江淮大地上的旱情始終沒個斷絕,時而旱一年緩一年,時而又連年苦旱。

若不是陸瑤在接手江淮大地後每年都讓手下基層官員們帶領百姓積極蓄水修渠抗旱,這片大地上還不知道又要因為天災多添多少白骨。

而老天要連年乾旱,就絕不可能是抓著一塊地旱。

臨水的淮河南岸都是如此,北方大地就更不用說。

雖然現在手裡的領地還隻有江北江右和蜀地,江北有這些年新修水渠和芍陂渠,蜀中有都江堰,江右臨海更是不愁雨,可陸瑤要考慮的,從來就不止是自己現有的這一畝三分地。

阿梅的抗旱品種的研究對接下來幾年,乃至幾十年,甚至可能是幾百年的影響都會是深遠的。

這個農博士,陸瑤給的是欣慰無比。

而且阿梅在給她的來信裡還雀躍地和她說起,她搞農作物的品種嫁接和雜交等等搞多了,得出的一些生物學新發現。

比如某些種尖粒米的田和種橢圓粒米的田在挨著的地方,常常會尖粒米田裡長出橢圓粒,橢圓粒米的田裡也會長出尖粒,而在遠離另一種米的田深處,就全部是整整齊齊的橢圓粒米或尖粒,又例舉自己觀察到的幾種野花的顏色和其他很多植物的形狀規律來類比。

雖然最後她說著說著就開始探討,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像化學班她們研究的法術那樣的規律,還說自己會找霍宴那邊討論討論的。

但是誰能說,背著煉金術之名的化學被發明之初,那些懵懂可愛的人們不是用這樣稚嫩的筆觸一筆筆繪製出的現代科學的初始形狀呢?

假以時日,如果條件足夠,這片大地上誕生一個魏晉版孟德爾又為什麼不可以呢?

畢竟霍宴帶著他的好朋友和一眾化學班的學生們,也已經順利把威力可控的火藥搗鼓出來了,配方已經交給墨子班,由他們自己去設計器具,如何將這種神奇的爆/炸現象由機擴應用起來了。

陸瑤現在就等他把自己任務單子上麵的水泥給造出來了,畢竟自從收了蜀地,她也是有了自己的大產量鐵礦的人了。

再加上霍宴自己的秘密收藏的幾處石灰石礦,和江北本就有的好幾處黏土產地,水泥配方三大原料全部都已經準備好,就差一個“天才”在一次次的實驗中將它的配方發明出來了。

陸瑤看完今年下半年的成果彙報資料,將自己的評價和新的指令寫出來,壓在一側專門用來放發往汝南的文件的盒子裡,這才看到新送來的北方情報。

北帝治下的大部分情報都由洗女負責,但是負責將各地消息傳遞回來給她的人是阿卯。

每半個月,阿卯就會將北地各方傳來的普通情報整理成一份單子彙報到他這裡,同理的還有江左謝愷統治地區的情報,也要經他手整理彙報。

這些情報全部用黑墨寫就,蓋青漆印,以示尋常但不可缺,會和情報原本一起送到她這裡來以防中間被替換。

唯有緊急的情報,會由他急筆用朱漆抄送,全文紅字,蓋紅印,以示急情。這樣的文件會先情報原件一步,飛鴿傳書傳報於她。

陸瑤現在看的這一份就是朱漆急件,大約一個時辰前才被陸瑤這裡的養鴿人接受,然後在半刻之內送到了她案頭上。

隻不過她是有一點強迫症在身上的,婦好書院的半年彙報是她每年都最期待也最喜歡瀏覽的信件,正看到一半,沒有停下來的道理,所以她現在才打開朱漆急件開始查看。

畢竟哪怕是再緊急的事情,事發地和陸瑤這裡隔了千裡之遙,彆說晚一兩個時辰,就是推遲一天半天,都影響不大。

若是真的危急到關乎當事人身家性命的事情,陸瑤遠在建康也幫不上忙,全靠當事人自己或者離對方更近的其他同伴。

作為江北勢力真正的主人,陸瑤對自己調/教選派人才的能力還是有一點自信的,要是連這種在緊急時刻自救應變的能力都沒有,一心隻等著遠在千裡之外的她來救人,那對方也活不到現在,早就該涼了。

陸瑤珍惜她手下每一個人才,對她來說,他們每一個人的性命都重若千鈞,但是她也從不憚讓他們自己直麵危機。

沒有哪個溫室能養得出經雪的傲骨,江北不是什麼慈善場所,是亂世之中的野心政治家的領地。

去稱量具體到某一個人的死活是沒有意義的,隻有江北活,江北之人才能活。

陸瑤定了定神,打開這一張朱漆急件。

急件上,孔景陽這個名字被鮮紅的朱筆大大圈畫出來,不斷出現。

書寫這份情報的人在寫字的時候似乎是極其憤怒的,好幾個字的落筆處都有重重的點頓,像是這一筆不是下筆,而是將刀子鑿在了那個無恥之徒身上似的。

陸瑤理解阿卯的憤怒。

這不僅是對她和她母親的攻擊,更是對整個江北勢力籠罩庇護下的所有百姓、乃至使用簡體字的這個群體做出的所有成果的否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