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 152 章(1 / 2)

李賢因的聲明發出去不久,早上剛用一張背影圖就嘲諷了他一波的T社這會兒卻迅速轉變了立場,在半小時內發表了一大篇狙擊商業街項目負責人的文章,可算是在一天之內就把這場混戰的雙方當事人都罵了個實打實。

就因為這種無差彆攻擊,讓一邊圍觀的吃瓜群眾逐漸相信他們是絕對中立的信息傳播方,如果T社是任何一方的輿論幫手,怎麼可能把自己人也一起罵進去?

講真,T社損人時的用詞確實比較辛辣,而且句句紮人痛腳,很少有人願意讓同夥如此嘲笑自己的,變相排除了T社會聯合李賢因或者LG任何一方來操縱輿論的可能——至少在大眾看來這種可能性是極低的。

然而事實證明,他們遠遠低估了李賢因的臉皮厚度,讓自己旗下的公司員工發布嘲諷自己的文章、甚至散布某些不靠譜的黑料都屬於戰略決策,他根本不會有任何難受的情緒在裡麵,腦袋裡隻想著用最經濟實惠且簡便的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部分稍微冷靜一些的媒體工作者隻要坐下來仔細複盤一下T社今天一早一晚發表的兩篇文章,就能發現他們早上針對李賢因的新聞其實沒有什麼實質內容,完全是標準的看圖說話模式,在的地下停車場拍了張李賢因坐輪椅的背影照就敢開麥嘲諷人家在LG的威勢下儘顯狼狽,著實有那麼些為了流量不要臉麵的架勢。

他們才是不占理的那一方。

當然,T社在很多人眼中本來也不是什麼正經新聞社,日常不要臉也不算新聞了,所以今天一大早搞那一出的時候大家並不覺得驚訝,畢竟T社也不是第一次蹭李賢因熱度了,隻是這次蹭得比較惡心,帶人家tag說話還那麼難聽,新聞出來後不少路人都忍不住在評論區罵他們無良媒體。

這一招就是之後在國內暗戳戳流行過的反炒套路之一,先找媒體進行無根據抹黑或造謠,最好言辭能激烈一些,從而引起旁觀者的心理不適,最終下場發表不同言論,以達到大部分人都能同情被抹黑者的目的。

李賢因當然不需要彆人同情,但在打輿論戰的時候,這點掌握在路人手裡的同情分非常重要,決定了之後的言論大潮會向誰傾斜,而真正的社會大潮傾軋之下,就算是LG這樣的財閥型企業也不得不考慮一下得失。

就今早的新聞來看,T社還是幫李賢因爭取到了很大一波路人同情分的,反倒是今晚針對商業街負責人的文章惡意更大,透著股馬上就要把人錘爆的氣息,這才是真正想讓對方徹底撲街的狠手。

《仗著LG的名號狐假虎威,究竟是行為欠考慮,還是彆有用心?》

裝著一副被網友噴了一天已經無力還手的模樣,T社在這篇文章中的用詞要比早上嚴謹很多,而且條理分明,讓人信服的證據一茬又一茬地往上疊加,不怕你看不懂,就看你願不願意相信。

當然了,這篇文章也沒披露什麼特彆重要的東西,隻不過通過表麵中立的第三方平台把之前和邀請函有關的一係列事件都抖了出來,順便還暗示了一下這位負責人是個靠後台擠走原本的負責人,這才得以空降上位的關係戶。

不過撰寫者在這方麵描述得比較委婉,為了不讓部分人思維過於發散,從而覺得LG地產可能是粗心大意寄錯了邀請函,根本不值得抨擊,筆者很快話風一轉,提及了某些出席過商業街發布會的知名人物。

緊接著,他就把這些給發布會增添了無數光彩的人和邀請函事件聯係在了一起,直接明示這幾位大佬也遭受了同樣的隱晦威脅,隻是他們選擇了妥協,選擇了跑一趟息事寧人,沒有像李賢因那樣強硬,暗地裡的交鋒這才沒能浮上水麵。

這種說辭還是有很大市場的,儘管T社在這方麵擺出的證據鏈不夠充分,但大家都覺得他們不可能在這方麵撒謊,人家大佬又不是瞎了,在這種關注度爆表的報道中出現自己的名字,一定會仔細核查事情經過,要真是借著他們的名頭隨便亂舞,T社不僅會損失掉大量民眾的信任,還可能會被那幾位大佬直接錘爆。

誰看都是得不償失的行為,腦子沒壞就不可能那麼做。

於是在李賢因情緒激昂卻言辭含糊的聲明、外加T社看似不摻雜感情卻證據充足的進一步報道之下,LG總部想把這事兒降級成私人恩怨的計劃在兩個小時內迅速泡湯,事情順利到超乎想象。

最重要的是,被反向按在地上摩擦之後,LG方麵也沒什麼後續反應,李賢因都沒想到在這種輿論戰剛開始打的關鍵時刻,LG的反應依舊這麼慢。

該不會真以為想出這麼一個毫無殺傷力的陰招就能高枕無憂了吧……

等LG的回複等到頭上快要長出豆芽的李賢因看了眼時間,現在已經是晚上九點,網上的相關話題還非常熱烈,許多日常工作比較繁忙的上班族這會兒才空出時間來參與討論,熱度一時半會兒是不會就這麼消下去的,LG、或者說那位商業街新任負責人如果不儘快針對邀請函和盜取他人工作成果的事情做出進一步解釋,可就徹底沒有控製話語權的機會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