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1 / 2)

聽說盟書真的失竊了, 忠順王怒不可遏,忍無可忍的摔了茶碗。呂先生一愣,連平日的高人風範都弱了幾分。忠順王心思陰沉,工於心計, 野心也大, 但是極少有情緒失控的時候。

“王爺, 仔細氣壞了身子。”呂先生勸道。

忠順王還是個很克製的人, 擺擺手, 叫來心腹去傳書給山東總督戚川,不管他上天入地,用什麼方法, 務必奪回盟書,否則提頭來見!

說完,忠順王才吩咐專門負責在書房伺候的心腹丫鬟進書房收拾。

而山東總督府, 戚川也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哪裡還用忠順王十萬火急的傳書催促,他戚川能做到一地總督,還不知道盟書的重要性嗎?這種東西一旦傳出去,那就是謀逆之罪, 當誅九族!

忠順王府的飛鴿急報還沒到, 戚川就動用了大量親信爪牙, 越發控製住山東各地出省的城門、關卡等地, 又加緊搜索濟南城內。

可是就算戚川費儘九牛二虎之力,連賈敬的影子都沒見著一個。賈敬和那封賈敬失蹤月餘之後才失竊的盟書仿佛憑空消失一般,一點痕跡都沒留下。

至於盟書怎麼失竊的, 蓋因賈敬摸準了戚川不讓他逃出山東境內的心思,戚川為了捉拿賈敬,必然擴大搜索範圍,分散總督府的守衛力量,這時候賈敬殺個回馬槍,一擊必中。

原來,那日賈敬聽說聊城關卡盤查很嚴,許進不許出,便想到如今正是返回濟南的好時機。於是賈敬並程進、程取兄弟喬裝改扮之後,從聊城返回山東境內。

忠順王雖然在山東經營日久,連總督戚川都是聽命於他的,但是總督之下,總有終於皇上的將士,動用總督府的力量追殺朝廷命官,連戚川也隻能暗中進行,以捉拿江洋大盜、營救巡按使兵部郎中賈敬為名目,隻派自己的心腹去做。

加之山東南臨江南,北靠北直隸,西晉可入晉地,除了東麵林海,東西北三麵都可出省。即便北上入北直隸是從山東回京的最短路線,戚川也不敢忽略其他兩方,難免分散手上力量。

總督府第一次失竊那次,戚川便迅速反應,讓省邊各地嚴守城門。在戚川看來,這種時候,按照常理,賈敬不管是要出城還是入城,都不敢直接北上,尤其不敢直接走布防最嚴的聊城和德州。誰知賈敬反其道而行,搶在戚川封鎖各地城門前麵,連夜出了德州城,就躲在德州城門衛的眼皮子底下的破茶寮中。

許多城門外的官道旁都有德州城外那樣的茶寮,因為沒有牆壁,遠遠一眼就能看個通透,誰能猜到賈敬能在這樣的茶寮一藏月餘。

戚川日夜搜索了月餘,不見賈敬身影,盤查得越發緊了,若是換做常人,這個時候斷不敢出現在盤查最緊的聊城。但是賈敬聽說聊城準進不準出之後,果斷選擇了從聊城再次入魯。

因為聊城盤查得緊,所以聊城的城門衛也最疲勞,這個時候,他們怕放了賈敬出城,會仔細盤查出城眾人,對入城的人,卻是草草看一眼了事。賈敬等三人喬裝之後入城,果然很容易就被放了進去。

戚川能夠調動的兵力雖然不少,但是戰線拉得太長,全都拉到山東和臨省交界處去了,賈敬等三人越往濟南走,戚川的防備反而越空虛。

好比行軍打仗隻要繞過敵軍的防區,偷襲敵方後營的中軍帳,往往能取得奇效一般,賈敬等三人不退反進,重回濟南城偷襲總督府,也一舉得手,盜了契書,消失得無影無蹤。

戚川因為已經用了近兩月的時間,還沒找到賈敬的一絲消息,人也慌了,成日焦躁得失心瘋似的,又全然沒想到賈敬竟然敢回到總督府,當發現盟書真的丟失的時候,戚川又驚又怒,大發雷霆。

暴怒之後,戚川卻嚇得臉灰敗、汗出如漿,完了,一切全完了。潑天富貴沒搏上,指不定還落得個滿門抄斬。

好在戚川能做到一地總督,還不至於全無主意,恐懼過後,立刻吩咐下去,一麵封鎖城門,一麵飛鴿傳訊將消息告訴忠順王。可是賈敬等三人仿佛消失了,任憑戚川將濟南城翻過來,也沒尋著人。

陰謀也好,陽謀也罷,其實謀的都是人心。賈敬等三人劍走偏鋒,固然是虎口拔牙,但把握住了戚川等人的以為他們不敢出現在戒備森嚴的聊城之心理,反而比之取道北上安全。

忠順王手握啟明,沿途不知安排多少眼線多少陷阱等著賈敬,賈敬等三人旅途勞頓,忠順王的人不但人手眾多,而且以逸待勞,賈敬一定能順利回京嗎?一定比反入濟南城安全嗎?都不一定的。

很多時候,勝負的關鍵並不在於對手是否強大,而在於自身能否克服內心的恐懼,奪取一線生機。

賈敬和程進、程取兄弟了事拂衣去,可苦了忠順王和戚川。忠順王一道又一道的必殺令傳來,戚川一點不敢鬆懈。但是賈敬仿佛泥牛入海,沒了蹤跡,戚川隻得越發嚴防死守,盤查來往客商更加嚴格。饒是如此,戚川依舊一無所獲。

山東是南北通貨的要道,江南富庶,江南的絲綢、瓷器、茶葉都深受歡迎,在京城十分暢銷。其他倒還罷了,宮裡的妃子、宮外的王妃、誥命哪個不愛江南的衣裳、布料、胭脂、水粉?這些東西在聊城滯留月餘還罷了,長期這麼滯留下去,終究是引發了不少抱怨。

況且展眼已經入夏,天氣漸熱,京城內蘇杭輕薄如蟬翼的絲綢供不應求,南北通貨不暢越發引發了民怨。

因著巡按山東的兵部郎中賈敬失了蹤跡,有關山東全境戒嚴一事,忠順王一係在朝堂上總拿尋找賈郎中下落搪塞,這這理由能搪塞得了一時,還想搪塞一世不成?

禦史台聞風奏事,因為聊城實在封鎖太久,禦史台的奏折跟雪花片兒似的飛往景和帝跟前兒。

這日大朝會,朝臣們難免又為了此事爭辯起來。

忠順王走出班列道:“啟奏皇上,賈敬賈郎中乃是寧國府後人,忠良之後,又是朝廷命官,奉公前去山東巡按,就這樣在山東失了消息,怎能不細查?雖然聊城盤查得緊,南北貨物流通會慢一些,但不過是一些喜愛南貨的人受些影響,又非沒了這些貨物便會丟了性命,終究不比賈郎中的安危重要。賈郎中為了朝廷辦事下落不明,朝廷豈能為了所謂的南北貨物流通順暢就丟下朝廷命官的性命不顧?”

此言一出,自然是附和者眾。除了忠順王這話本就說得極為有理外,能上朝的哪個不是高官厚祿,自然是希望若是萬一自己外出公乾沒了蹤跡,也有朝廷全力尋找營救。將心比心,朝廷這樣花大力氣尋找賈敬自然極得文武百官的心。

賈代善走出班列道:“啟奏皇上,南北通貨關係到多少人的營生,許多靠此為生的商人就靠貨物賣出的銀錢奉養父母,養活妻兒;多少靠著南北通貨做跑船的船工、多少在運河沿岸抗大包的力夫亦靠南北通貨養活妻兒老小。封鎖聊城影響多少人的身家性命,怎能說無關人命?若是誰家等著這錢買藥、買米救急,說不定就因此耽擱了治病時機,丟了性命。此事分明關係許多黎明百姓之命,怎能說無關人命?臣以為,不能因賈郎中一人之性命而不顧多少黎明百姓之性命;不能再為了尋找賈郎中一人,而繼續封鎖聊城。”

賈代善這話不但有理有節,還深明大義,又比忠順王方才的話高明得多了。若是文武百官還拿尋找賈敬反對,豈不是將朝廷命官的性命置於黎明百姓的性命之上?因此,朝堂上百官皆言,賈敬還是要找的,隻是尋找賈敬並非一定要封鎖聊城。二者可以並行。

忠順王的胸口被猛然一擊,一口氣堵得不上不下的,恨不得生吞了賈代善才能將那口氣哽下去,但是忠順王不但臉上不能顯,還不能出言反對。他方才那番言論已經隱含了賈敬之命高於黎明百姓之命的意思;自然是將官民對立了,即便不少人心中本就是如此想的,但是朝堂上卻不能說這樣的話,這是原則問題。

於是忠順王也隻得附和賈代善,另加一句也需全力尋找賈敬。

卻說這日散朝之後,忠順王回到府中,呂先生見忠順王神色不好,心中劃過一絲擔憂,忙上前拱手問好。

忠順王打了個免禮的手勢,第一次腳步有些頹廢的進了書房。呂先生跟在忠順王身後,專司書房的丫鬟知道王爺又要議事,行禮之後告退了。

“王爺,今日朝上是否有不好的消息?”呂先生試探著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