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皇帝賜匾(2 / 2)

皇帝給臣子賜匾的情況可不多,除非是真正做出貢獻、在朝為官多年的官員才能獲此殊榮。

可顧家就獲得了,顧家不過來到上京城幾年時間,顧馳踏入官場也僅僅四年多而已,就獲得了文正帝的賜匾,一下子還是兩個,連帶著自己出身的村子也得了一個禦賜的匾,這可真是讓人眼紅!

對於這些世家大臣來說,顧家人入朝為官他們雖驚訝,但並不十分羨慕,畢竟對他們大家族來說,族中的子弟大都有不錯的前途,官場上盤根錯節,大大小小的官職都有他們家族的人來擔任。

真正讓他們眼紅的,便是顧家獲得禦賜的牌匾,這份恩寵和殊榮,可不是誰都能得到的,這對一個家族來說,流芳百世,是無上的榮耀啊!

顧馳提出開辟陸路貿易,八方來朝,建立了商貿往來,國庫的銀子也因此增加不少。

而顧父如今又研製出風力水車,極大的解決了灌溉問題,勢必會提高糧食增產,這些舉措有益於每一位百姓,稱呼顧家父子倆為大周朝的功臣都不為過。

日後也勢必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不說百年之後,就憑他們如今的功勞,資曆熬上去之後,升官加爵也可期。說句不好聽的話,若是哪一日在皇帝麵前犯了錯,考慮著他們的功勞,文正帝也會網開一麵,這就像顧家人的護身符一樣。

“顧家高風”牌匾,高高懸掛,引來了不少圍觀的人,走過路過的每一個人都要行禮,即便是那些官員也不例外,這麼一來,也不敢再有人如之前那次學子故意上門鬨事一樣,故意到顧府門前上門惹是生非。

皇帝金口玉言誇讚顧家高風,皇帝都這麼說了,那肯定不作假,以後誰還敢說顧家人一句不好的話呢!

顧母最近臉上的笑就沒有下去過,“前一段時間我還打趣,家裡三郎是四品官員,兒媳和我有誥命在身,就你一人是白身。可沒想到沒過多久,老頭子你也有了官職,還給咱們家和咱們村得了皇帝禦賜的牌匾,老頭子你可太厲害了!”

顧父臉上的一道道皺紋舒展開來,“兒子、兒媳和老伴兒出息,我這當老子的,也不能落後太多。我自己有沒有獲得賞賜是其次,最開心的,還是咱們月水村也得了一塊牌匾,這麼一來,隻要村裡人不主動惹事,沒多少人敢欺負到村裡人頭上。”

王卓他們自上次進京之後,已近一年的時間沒有回去,如今趕上護送牌匾回去的機會,他們告了假,跟著牌匾一起回到月水村。

一到村口,在樹下納涼的村民們一哄而上,不停的向王卓他們打聽京城的事跡。

王家娘子笑嘻嘻,“沒想到你們一去京城便是一年的時間,誰也沒想到你們研製出的筒車會有那麼大的作用。如今去到哪個村子,水邊一排吱吱轉動的筒車都是你們研製出來的,可給咱們種地的省了不少力氣,不少人感激你們,甚至感激咱們整個村子呢!”

當得知王卓他們又研製出了風力水車、並且正式做了官以後,王娘子他們又沸騰了,“乖乖,原來讀書讀不好,不意味著一輩子就是個泥腿子,還有其他出路。”

像王卓和顧馳這群孩子,都是村裡人看著長大的,以前隻看到顧馳讀書當大官又出息,誰也沒想到書讀不好的王卓在創造上麵有天分,如今照樣踏入了官場。

不過真正讓月水村村民們驚訝的,還是文正帝禦賜的那一塊牌匾。

李老頭、王家娘子還有其他每一位村民,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看著金光閃閃的牌匾,驚訝的張大嘴巴說不出一句話,眼睛也瞪直了,乖乖,他們沒看錯吧,這可是皇帝親自動筆賜的匾,這是整個村子的榮譽。

他們這群整日扒地的泥腿子,竟然得到了皇帝的讚賞,這可是給祖宗十八代都爭光的事情啊!

皇帝賜匾,月水村村民祖宗十八代走了狗屎運,估計整個宛陽府扒拉一遍,也找不出幾個能得到皇上賜匾的村子。

即便是縣令和那些當官的,看見牌匾也要下馬行禮,日後他們村民可就不怕被人找上門欺負了。

董裡正同村裡的人謀劃,在村頭修建了進入村子的大門,“月水明村”牌匾高懸,村口另一邊還佇立著顧馳的進士碑。

村門正中央是禦賜的牌匾,另一旁是進士碑,月水村再也不是以前的月水村了。

上匾那日,宛陽府知府和臨南縣縣令老爺都來了,不少有名望的人家也來了,當日的場景非常熱鬨。

後麵也斷斷續續的有人千裡迢迢跑到月水村看牌匾和進士碑,希望自己能沾沾光,月水村一下子熱鬨起來,從無人問津的小村子成了當地最熱鬨的一個地方。

董裡正找來李老頭、顧大郎、顧二郎還有村中其他上了年紀的老頭一起商量,如今村中商量什麼大事,總愛找來顧家兄弟倆,讓他們聽一聽拿個主意,其實也是借他們的耳朵,傳到京城顧馳那裡,看看提出的建議是否可行。

董裡正給他們每人上了茶,“咱們月水村如今這麼熱鬨,我尋思著是不是可以利用起來。單靠種地謀生掙不了幾個銅板,如今村裡每天有這麼多遠道而來的人,光給他們做頓飯一天也掙不少錢呢!村裡人多,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讀書或是研究東西的天賦,還是要找一找其他出路,讓咱們村子的村民,不管是年齡大的、還是年齡小的,都可以謀生,不至於餓肚子。不僅不餓肚子,還要過上好日子。大家有什麼想法沒有?”

顧大郎思忖一會兒開口,“董裡正說的不錯,咱們村子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就要利用起來。這幾日也有不少外來的客人午時留宿在我家裡麵,給他們做頓飯,輕輕鬆鬆便到手幾錢銀子,確實要比單純種地劃算許多。若是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到村子,同時吸引他們在村子逗留的時間更長一些,咱們村民賺的錢會更多。”

李老頭、顧二郎還有其他幾位老大爺也紛紛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

到最後董裡正拍板,“咱們見識少,給三郎去一封信,將情況詳細的告知他們,看看他和顧老頭怎麼說。”

顧大郎給顧馳去了一封信,告訴顧馳這件事的詳細情況,同時還有一家人的家信。

書信在路途上慢慢的隨著商隊一起來到上京城。

京中的日子還在繼續,葉溪在國子監教授外語,顧父成了工部正式的官員,小桃子和舟寶一日日長大,啟蒙識字,是家中的開心果。

不過顧馳在戶部可就不那麼順利。

他是正四品下的戶部右侍郎,之前幾年一直待在翰林院,在戶部沒有什麼根基,如今來到戶部幾個月,沒有貿然嶄露頭角,而是向上峰和同僚取經,一點點的了解戶部的情況。

戶部掌天下土地、人民、錢穀之政、貢賦之差,自然也掌管著大周朝的錢袋子,也就是國庫。

雖說六部都是大周朝的部門,可五指還有長短呢,更何況是六部,戶部因為與銀子打交道,一直是六部之中最受皇帝重視、待遇也是最好的那一個,當然一旦遇到事情,肯定也是最棘手的那種。

文正帝最近在著手處理前朝遺留下來的問題,前朝皇帝不作為,大權旁落,整個朝堂風雨飄搖,由世家大臣把控,相應的,國庫的銀子沒進皇帝的口袋,而是如同左手倒右手,都進了那些臣子的口袋裡。

這些臣子自是沒有明目張膽的將國庫的銀子拿入自家庫房裡,他們美名其曰“借銀子”。

今個自己老母得了不治之症,看病要銀子,就開始向前朝皇帝哭窮;明個沒銀子買房子,要留宿街頭了,也要向前朝皇帝哭窮。

前朝皇帝不管事,臣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大手豪邁一揮,將國庫裡的銀子撥給臣子,唯一一點勉強值得稱讚的地方,便是讓借錢的臣子打了借條。

可惜有借條也沒用啊,臣子不還錢,當皇帝的還能一直拉下臉麵讓臣子還錢嘛?加上文正帝新登基那幾年沒什麼實權,借銀子這件事一拖再拖,時到今日也沒人還銀子。

文正帝不樂意,如今他大權在握,國庫充盈,百姓才能安居樂業。雖前一段時間,三千人馬出行、外朝使臣來賀送來了不少黃金白銀,可誰也不會嫌棄銀子紮手,他作為皇帝亦是如此。

文正帝下定決心,此次一定要將前朝那些臣子的借銀要回來。還特意找來戶部的官員談了話,叮囑他們一定要將這件事情辦成。

皇帝輕飄飄一句話,重擔全落在了戶部的人身上。

這個事情可不好辦,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可端看文正帝的態度,無論采取何種辦法,都要將銀子要回來。

戶部的官員一個個愁眉苦臉,唉聲歎氣,連飯都吃不香了,這可真是個難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