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1 / 2)

太後病了一場,到底傷了元氣,接連三五天都沒下來床。皇帝好像時隔多年終於想起來自己還有個親媽,每天下了朝就往慈寧宮報道,親嘗湯藥什麼的都是常事,光看行動來講,是誓要向二十四孝看齊了。

太後也配合,皇帝給的孝順她就受著,皇帝不給她也不會要求什麼。這樣一來,反倒激起了皇帝更多的愧疚,珍寶補品像流水一樣地搬往慈寧宮。雖然以往宮人們也沒人敢慢待太後,但嬪妃們就未必了,尤其主管宮務的甄貴妃領頭不搭理太後,嬪妃們慣會看人臉色的,自然對太後也熱絡不到哪裡去。

現在皇帝不知道抽了哪門子風,對太後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可不把這些緊跟甄貴妃腳步的嬪妃們閃到空裡去了麼?這幾天宮裡的瓷器折損得都比以前快了。

莊妃倒是不慌不忙。之前甄貴妃對太後不敬,去慈寧宮請安也是馬馬虎虎,稱病不去是常事。那時莊妃就覺得她太張揚了,不過兩人平時井水不犯河水,後來出了三公主的事,她就更沒有必要把這些話和敵人說了。細數皇帝後宮這些嬪妃,能從頭到尾對太後保持恭敬的高位嬪妃,還真是沒人能和她打上兩回合。

當然,即便論以往的表現沒人能和她比,莊妃也依舊是謹慎的。太後病著的這些天,她每日禮佛的時間已經由原先的一刻鐘升級成兩刻鐘。

想起前兩天陪五皇子妃燒經書時跪得久了,那來自地底的涼意順著膝蓋爬上來的感覺,雲苓決定搗鼓一個發熱型蒲團。

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後世的過冬神器電暖寶、小太陽聽起來是功能齊全,可莊妃作為統治階級,冬天擁有的“神器”絕對不少。晚上睡覺時的湯婆子就不說了,單說白天,長春宮庫房裡精致小巧的手爐腳爐都夠堆滿一個多寶閣的。

前麵說了,長春宮的小佛堂是今年新建的,以往的冬天莊妃沒有禮佛的習慣,長春宮裡自然就沒準備厚些的蒲團。這發熱的蒲團,要是她不能抓緊做好,保證不超過一周就會有人跳出來為莊妃分憂了。

雲苓的做法很簡單,她先是找內務府的人訂製了一批龍眼大小的銅球,內務府當然不可能給她幾個光溜溜的實心小球,而是按照傳統,上刻諸如八寶花、如意等各種吉祥花紋。等內務府鑄小球的這幾天裡,雲苓重新做好了幾個蒲團,在距離蒲團中心四分之三半徑處開了兩個直徑不超過五厘米的小口,兩個小口分彆開在兩邊,隔著圓心相對。

這樣,等到莊妃禮佛的時候,她隻要提前把銅球提前燒熱,用鉗子裝到小號荷包裡後塞進蒲團,然後把蒲團調好角度,莊妃就既能享受熱熱的蒲團又不會硌到啦。

雲苓的針線活在這個時代來講真的很一般,好在做蒲團這種事,好手藝有好手藝的做法,針線活一般又有一般的做法。即使是隻追求針腳平整,這個蒲團還是讓雲苓忙了三天。

三天後,雲苓捧著基本就位的蒲團去找莊妃獻寶,惹得莊妃和薑嬤嬤連連感歎,“都說本宮疼她,這事事想著我的孩子,讓本宮怎麼能不疼呢?”說著又喊白沙,“本宮記得前些年內務府供上來一對滿綠的翡翠貴妃鐲,讓你們收到庫房裡了。這些顏色鮮豔的東西就得小姑娘帶才好看,你找出來,賞她。”

有女史的身份在前麵頂著,莊妃賞雲苓都是用釵環首飾,從不和賞宮女似的直接拿金銀錁子,這也是莊妃的另一種體貼。費心費力做這個蒲團的時候,雲苓隻是想著能在老板那裡提高一下好感度就值了,沒想到還有獎金。這可是意外之喜了。

“那臣就偏了娘娘的好東西了。”雲苓瞄到莊妃頭上的友好度又增了一截,笑著謝過莊妃,就和白沙一起取東西去了。

莊妃坐在上首看著雲苓走遠,坐在座位上不知道想了些什麼。過了一會兒,臉上終於顯出兩份悵然,“阿薑,我看雲苓真是個好孩子。”

薑嬤嬤知道莊妃的想法,聞言笑道,“那就更需要娘娘為苗女史打算。這女子一輩子不都求個良緣嗎?娘娘的眼光一向好,到時候苗女史還不得謝遍滿天神佛讓她遇見娘娘喲!”

莊妃輕輕笑了一下,剛要說話,就見白沙從外麵進來衝她使了個眼色,於是將原本要出口的話咽了下去,隻順著薑嬤嬤的話道,“也對。到時候一定要給雲苓挑一個相貌堂堂、斯文俊秀的好兒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