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 27 章(2 / 2)

這話當然不能和苗雲峰說,因此苗雲峰聽雲苓這麼說後不以為意,“他們當然不是誠心交好,不過隨手撒網罷了,反正那點子錢他們府裡也不放在眼裡,能和皇子府搭上關係不就賺了麼。”

他看得倒是透徹,雲苓心下稍安,看來這兩年苗雲峰是真的曆練出來了。姐弟倆又說了些閒話,苗雲峰才告辭出府。

兩人所料不錯,定城侯府往苗雲峰那裡送了一回禮之後也不見太過熱絡,不過四時八節常派個小管事送些薄禮。雖然不想搭理定城侯府,但苗雲峰畢竟是晚輩,還是個準備科舉的學子,名聲要緊,所以也偶有回禮,隻是翻看雙方走禮的單子就能發現都是些製式的禮品,當真是一點心思都沒花,相當省事。

書院裡和苗雲峰交好的自然知道他和定城侯府並不熱絡,但畢竟還有許多之前不認識苗雲峰的,如今見定城侯府按時送禮,仔細一打聽才知道這家原不是寒門祚戶,正經的六品官家子弟,又是定城侯府的外孫……之前苗雲峰偶爾賣自己收拾出的花草時,還有些從彆處認識的出身錦繡之家的公子看不上他,這下倒全成“風雅”了。

苗雲峰被弄得煩不勝煩,出手的花草漸漸少了——他在康寧坊盤下來兩個鋪子,日常開銷沒什麼問題了,雖然還是喜歡蒔花弄草,卻不再出手,隻當是愛好了。誰知這樣一來,苗雲峰反倒在文人中漸漸響起名號,真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即便聲名鵲起,京中的高門大戶眼裡依然沒苗雲峰這個人。隻是聽到雲苓的經曆後,倒有許多高門大戶的次子、三子家暗自動了心思。長房襲爵,他們如今還能說是侯府、公府的二老爺、三老爺,早晚老太君去世,他們不就成了旁支了麼?送女兒進宮當女史鍍一層金,然後指給皇子,這顯然是一條不錯的路啊!尤其有些與宮中四妃中的某一個能搭上些關係的人家,對今年的小選就積極了起來。

雲苓現在還不知道彆家府裡的暗湧,她現在正認真地反思自己是不是有言靈技能啊?而且是反向言靈。剛說完五皇子不顯眼,眨眼間,五皇子這惹眼程度就直線上升。

原來,過了端午,皇帝大概是在宮裡待得悶了,說要去江南巡視河道。太子不必說,這些年皇上都是人走到哪把太子帶到哪的,自然跟著一起去。

甄貴妃親媽親哥哥都在江南,要陪駕。三皇子就更不用說了,皇帝親口說讓奉聖夫人見見外孫,也跟著。於是算來算去,京城裡留著的能管事的皇子竟隻有皇長子和五皇子了。

自從皇上放出消息,讓大皇子和五皇子監國以來,來門房投帖子的人明顯增多。五皇子也不像以前似的在衙門加班了,到了下衙的時間就回府休息,乖得不得了。他都做出閉門謝客的樣子了,楊佩珊自然夫唱婦隨,也深居淺出了起來。

見五皇子沒有因為監國變得自大自滿,生出野心來,皇帝頗為滿意。六月,內務府一應事務都準備完畢,皇帝正式起駕,往江南去了。

皇帝走後,五皇子一樣是到點上班,按時下班,楊佩珊就不同了。整個六月,楊佩珊偶爾會召幾位夫人上門說說話,她召來的夫人們誥命品級不高,但都是五皇子監國時不能忽視的官員的家眷。朝中的大人們注意力都在前院的男子身上,五皇子妃又沒辦宴會,偶爾請人過來串門,請的也並非高門貴婦,根本連談資都不算。於是,整個六月,就這麼平緩地過去了。

從五皇子回家後去正院的次數來看,對於楊佩珊這一係列舉動,他還是滿意的。雲苓心有戚戚:高門主母的工作量一點也不比莊妃少啊!

七月初,大皇子喝高後從家裡的二層小樓掉下去摔傷折了腿,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於是大皇子正式不去衙門了。客觀地說,皇帝不在京的這段時間,大皇子在他主管的衙門裡就是個吉祥物,專管蓋章的。可是這個人在朝和回家養傷對於五皇子還是有區彆的。肉眼可見地,五皇子府上門口的竹簍裡帖子厚了一層,邀請五皇子妃去赴宴的帖子也紛至遝來。

五皇子一邊在往江南發去的奏折中把前因後果都說了,並表示:爸爸我想你啊,大哥最近要好好修養,我太累了,六弟也長大了,在民間都算成丁啦,你讓六弟過來幫幫我唄。

先不說皇帝收到五皇子的奏折之後會怎麼對大皇子恨鐵不成鋼,外加對老五這個兒子不重權利、拉拔兄弟的行為有多少好感,眼下奏折還在路上,五皇子府門房處的帖子是越堆越高了。五皇子每天上班算是有正事,可皇子妃這不閒著呢麼?多下幾回帖子請人赴宴,總能把人請出來的吧?

還真是,人在京城,家裡又沒有大事,總也不去宴會免不得一個“高傲”的名聲。天氣越發炎熱,楊佩珊將後院的女人們召集起來,“我們去避暑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