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1 / 2)

漢侯 來自遠方 7332 字 9個月前

“農為本, 邊郡地力有限, 牛耕等法儘已推廣,畝產仍多限於兩石。進一步提升產量,可擇優良穀種予以培育。”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於百姓而言,吃飽肚子才有餘力去談其他。

軍隊同樣如此,吃不飽肚子,何言滌蕩四方,戰場征伐。

以沙陵步卒為例, 如果不是每日三餐,餐中常見肉食,單是高強度的訓練, 就未必能支撐下來。

守邊衛土,開拓疆域, 需要一支鐵血強軍。

強軍如何培養?

就如趙嘉之前所言, 錢糧缺一不可。

兵器甲胄不足, 隻要有礦產資源,以國家之力, 隨時可以進行補足。而強悍的軍隊絕非一朝一夕可成,尤其是橫掃四萬的精銳,訓練培養需要充足的時間和錢糧。

欲成精銳,軍卒必須有強悍的體魄。如建造屋舍, 地基最為重要。根基不穩,屋牆建得越高, 就會坍塌越快。

漢朝的敵人是匈奴,是草原的胡部,是西麵的月氏和烏孫,更遠甚至會遇到安息。此外,南邊還有南越以及諸蠻。

走出中原,無論向北、向西還是向南,對漢軍而言,是否能適應不同氣候,對抗嚴酷條件,解決突發狀況,強悍的體魄必不可少。

漢初以粟為主食,北邊間種麥菽,南邊已經開始種稻。

限於現有的條件,無論哪種作物,產量都未見多高。縱然是產糧大郡,畝產也多在兩石到三石之間,四石都很少有,更不用說五石。

比起後世的畝產糧,這樣的數據簡直少得可憐。

趙嘉要做的就是建議武帝,以朝廷的力量召集擅農之人,擇一地培育良種,繼而向全國推廣。

在邊郡時,趙嘉已著手此項工作。

奈何資源有限,即使取得成功,也隻能局限在沙陵縣內,好一點可推及雲中郡。再遠,趙嘉就鞭長莫及。

換成劉徹,情況就截然不同。

長安郊外是最好的試驗場,林苑中尚存大批開墾出的熟地。圈出一片,調撥一批農人,擇良種進行培育,再優中選優,自長安向周邊輻射。無論速度和成果,都將是趙嘉所行的幾倍、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陛下,如要豐產,良種、良法不可或缺。”

華夏自古重視農業,自周時起,就有天子親耕的傳統。

此外,劉徹懷抱雄心壯誌,有朝一日,必定馬踏草原,屠滅匈奴。想要達成願望,強軍必不可少,趙嘉的建議恰好觸及他的癢處。

“善!”

林苑確有不少田地,暫時不會用來練兵,空著也是空著,不如圈起來培育良種。人手交由太農令,所需的器物農具均由少府負責。

關於良種之事,趙嘉說完,劉徹就點頭通過。

莫說此事不需要朝議,即使拿到朝會上,群臣也不會反對,必然都會大表讚同,全體通過。

第一項任務完成,趙嘉舒了口氣,正打算再接再厲,韓嫣轉頭看一眼滴漏,突然起身走到門邊,吩咐宦者送上湯餅、糕點。

宮內奉行一日兩餐,但劉徹還是長身體的時候,兩餐自然不夠,每日都會加餐。之前聽趙嘉之言聽得入神,一時間忽略五臟廟。韓嫣卻沒有忘記,很快吩咐宦者送來膳食,比平日裡多添一些,顯然是為趙嘉準備。

對於韓嫣,趙嘉僅在演武時見過,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俊秀的相貌,而是過人的身手。

苦饑寒,逐金丸。

流傳後世的一句話,趙嘉耳熟能詳。

真正接觸本人,趙嘉卻發現,這位韓王信的後代,固然存在驕奢的一麵,同樣具有不弱的才學和本領,在為人處世上亦有獨到之處。

退一萬步,以漢武帝的性情,如果韓嫣僅有一張俊秀的麵孔,又豈能多年得其厚待。

思及曆史上韓嫣的死因,趙嘉下意識搓了搓手指,將諸多心思壓下,麵上未現出半分。

宮內的庖人手藝非凡,同樣是蒸餅,餡料多達五六種。湯餅薄厚均勻,煮在高湯裡,撒些蔥粒,滋味甚是鮮美。

此外,另有切片的炙肉,新鮮的肉糜,青綠的菜蔬,還有洗淨切塊的柰。

劉徹吃飯時,儀態端莊,執筷的動作都十分優雅。

與之相對,飯量卻和優雅半點不沾邊。

趙嘉自認為食量不小,然而,麵前的少年天子,就飯量而言,近乎能和軍漢掰一掰腕子。韓嫣也不遑多讓,兩碗湯餅下肚,又輕鬆吃下五張蒸餅,大半盤炙肉和菜蔬,倒是肉糜沒怎麼動。

見趙嘉動作漸慢,劉徹和韓嫣一起看過來,好似都感到奇怪,他為何吃得如此之少。

一碗湯餅,三張蒸餅,半盤炙肉,整盤菜蔬,這飯量還少?

趙嘉默然無語。

彪悍的時代,彪悍的飯量,真心沒地說理。

用過膳食,宦者宮人撤下碗筷,送上蜜水,陸續退出殿外。

趙嘉捧著漆盞,對飯後食甜有點不適應。有機會的話,該派人往長江以南搜集些茶葉。不知道炒製方法,大不了烹煮,無論如何總能入口。

除了茶之外,趙嘉還想找一找甘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