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彆看仲舒在這門術上的本事很厲害,但這並非趙地儒家學派的術,而是屬於萬行宗的一道追蹤術,這萬行宗……”
解釋說明術的來龍去脈以及學派宗要並非無用,這能讓人了解一個學派的發展推動方式,也能窺知對方為何能在這道術上做到傑出,從而讓儒家借鑒使用。
公孫弘不僅指點了術的來源,也對星象做了部分解說,甚至有部分涉及運用。
“公孫先生可曾想過董夫子為何極為擅長在星鬥倒轉追蹤術進行天人感應?”
諸多話題下來,張學舟不免也是投桃報李。
當然,張學舟當下也沒搞明白。
他搞不明白的事情一向是希望其他人幫忙來弄一弄,爭取大家相互交流,從而讓他通曉較之自己鑽研更快。
“哦?”
“這個星象似是能對天人感應進行定位輔助”張學舟道:“一旦你處於同樣的場景,你就很有可能引動這種感應!”
“真有這種事?”
“譬如我現在引動浩然正氣,我熟記此時星辰方位,而等到明夜星象變換後再確定方位,我就能依昨天的方式推動,又再次通過同樣的方式牽引浩然正氣!”
“你這講得比仲舒通透啊!”
公孫弘大喜,隻覺明白了張學舟的意思。
他努力回想起那日在高郵水府引動的浩然正氣,在追尋同樣的感覺時,他不免也加入了時辰的計算。
如果他計算成功,他應該是有較高概率在將近天明時引發浩然正氣。
首次把握修行的捷徑,公孫弘不免還有幾分哆嗦。
他隻覺往昔所學那些無用的星象學在此時終於發揮了作用,累積了大半輩子似乎就等待此時綻放光華。
“如果驗證成功,那我有可能將之推導到其他術,而我也會在這個時辰左右發揮出最強的實力!”
眼見時間將近,公孫弘開口大聲誦讀,又不斷踩踏方位尋求星象可能的接近。
十六遍的連續誦讀後,他隻覺遙遠的天空中星空閃耀,白色的光芒如同閃爍的波光一樣浮現在他身邊。
身體中部分缺失的法力在迅速恢複並走向充盈。
法力的恢複不再是重點,重點是公孫弘苦苦修行下終於將偶爾變成了重複。
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這也意味著他在這個時刻足以將浩然正氣穩固下來。
雖說引動浩然正氣存在時間方麵的不自由,但這遠比引不動要好。
“我騰雲術浮空也要抓住這種星象定位才能接引嗎?”
公孫弘在熟悉的浩然正氣接引中激動到身體微微顫抖,張學舟也盯緊了自身。
他同樣在試圖尋覓規律。
而且他前方還有公孫弘驗證帶路。
很顯然,張學舟也能在天際初明的這一刻踏入騰雲術的天人感應狀態,從而獲得騰雲術水準的提升。
再一次的重複不僅僅是公孫弘不斷分辨自己在浩然正氣上的規律,張學舟同樣在熟記相關。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再次在心中低念時,張學舟再次有了覺悟。
他們當下采用的就是‘四方上下’在空間上的定位,從而在特殊時刻踏入對應的天人感應。
而一旦能尋求到‘往古來今’時間去契合空間規律,他們這種特殊時刻才擁有的能力就會變成隨時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