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41(1 / 2)

第41章

就像先前蘇博一向周舟兩人介紹時所說的,實驗室的氛圍大體很輕鬆,並沒有嚴格的上下級秩序。

此時,蘇博一的報告說到一半,底下一位剛從京城過來的學長便舉手打斷道:“博一,彆是弄錯了吧?鄧、三、院、士?”

後麵四個字幾乎是一個個從他嘴裡蹦出來的。其他人聽他這麼說,也都點頭附和,實驗室裡,原本因為激烈競爭而緊繃著的氣氛,頓時為之一鬆。

彆說他們這幫人大多還隻是清北博士在讀,就算叫來他們的教授,實驗室的老板,也都要對著鄧三,恭恭敬敬地叫上一聲前輩。

鄧三是上世紀華國數學界最閃耀的明星,少有人沒聽過他的威名。

這位出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末的學界巨擘,是標杆一般的人物。

他於1968年在《國家科學通訊》上發表的對考文特猜想的證明轟動了國際數學界,硬生生憑一己之力,打破了當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數學界獨當一麵的局麵。

可以說,八零年代以後,一代代有誌於數學等基礎科學研究的孩子們,都是聽著鄧三的故事長大的。

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時代畢竟不一樣了,何況是在人工智能算法這樣最前沿的領域。

讓一群從小玩著電腦長大、又即將步入科研產出黃金年齡段的博士生們,去挑戰一位已至暮年的數學界開山鼻祖,顯然是無意義也不公平的事。

越來越多年輕學長學姐的臉上露出了笑意,他們在善意地調侃蘇博一糟糕的信息來源。

但坐在會議桌正中央的黃維教授並沒有笑。

他表情始終緊繃著,看上去很嚴肅,完全沒有那天剛到實驗室時,談笑風生的和氣樣子。

大家注意到老師的神態,慢慢也收起了臉上的笑容,重新坐正身子,拿起筆,恢複了鄭重的姿態。

黃維說:“博一並不是在和大家開玩笑,你們沈導在美國開會,於是托我暫時管理實驗室,順帶將這件事情告知你們。”

“鄧老是我們所共同尊敬且景仰著的前輩,他老人家為祖國數學的發展奉獻了一生,如今耄耋之年,依然在不遺餘力地推動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

“我們的祖國之所以在近代飽受屈辱,積貧積弱,正是因為接連錯失了人類文明史上兩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機遇,新國家成立後,靠著學界前輩們的努力,才把之前的缺失的基礎拉了上來,趕上了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的大潮。”

“如今,前三次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技術紅利期,已經將要過去,世界範圍內的第四次技術突破即將到來,而且很有可能,正在人工智能領域。”

黃維環顧會議室裡,一張張年輕的麵孔。

年輕人的麵容上,總是躍動著獨屬於少年人的激情與喜悅。

他沉聲說:“你們是祖國頂尖的人才,享受著國內最頂尖

教育資源,所以我希望你們同樣能擁有這份擔當,將未來祖國,甚至是全世界科技命運的發展,扛在自己肩上。”

“言歸正傳。目前我們所做的這個項目,屬於數學與人工智能的交叉學科範疇內,如果真的能取得進展,將帶來革命性的突破,於是在鄧老的組織推動下,三天前,科學院那邊迅速拉起了一支隊伍,與我們進行競爭。”

“......”青年學子們彼此對望,都從對方的臉上看出一點疑問。

既然是在世界範圍內競爭,目標是取得世界範圍內的重大創新突破,為什麼反而要分散力量,而不是加入AiL實驗室?

科學院不可能不知道,AiL研究這個項目已經有半個月時間了。

事實上,由於AiL目前還不具備獨立盈利、自主運轉的能力,它名義上仍直屬於清華大學,因此他們開展任何研究前,都要向上級單位打報告,好申報項目資金。

沒有人注意到,坐在會議室不起眼角落裡的周舟,臉上露出了一點了然的微笑。

鄧老......鄧處他還真是,一點都沒有變。

她很輕易地就又回想起從前的場景來。

院裡舉辦的某次座談會上,有剛剛從蘇聯交流回來的同誌,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蘇聯國內科技研究的進展狀況。

他說:“蘇.共老大哥的情況,和咱們可不太一樣。咱們現在是全國上下卯足力氣,就看咱科學院一家的研究,咱研究出了啥,祖國就研究出了啥,咱的研究取得了哪些突破,祖國的科技文明就增添了哪些亮點。”

“但是,在人家國家,那都是賽馬,全國各地,各級機關,都有大大小小的研究機構研究單位,他們有時候會研究相同的項目,誰的研究有水平,誰先出了成果,誰就能代表國家,到世界舞台上去比拚。”

那位同誌去蘇聯交流了足足有一個月,每天都寫日記,回來分享的時候,自然有許多內容可以講。但唯獨這個“賽馬”,周舟的印象最深刻。

散會後,大家仔細收好記的會議筆記,三三兩兩結伴回所裡。

周舟和同事往外走的時候,剛巧路過鄧三的桌子,他正扭頭和科學院的一位領導同誌說話,濃眉下,黑色的眸子格外的亮。

周舟聽見他說:“......李同誌啊,這想法有意思,什麼時候,咱們有實力了,也給它來個賽馬......”

黃維顯然也看出了學生們的疑問。

他解釋道:“你們也不用瞎猜了,鄧老的意思,一方麵是,我們實驗室畢竟是掛靠在清華的,他們科學院的人如果要來加入我們,在行政流程上,難免有不方便的地方。”

“但更重要的,隻有競爭,才能更大程度的激發出個人的潛力。”